第二章 面试前:沟通巧技能

第一节 自我认知

沟通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包括人与自我的沟通。我们总是在意与别人的沟通,却忽略了自我沟通的重要性。在与别人沟通之前,求职者首先应该认知的便是自我。只有正确认知自我,才能保证高效的面试沟通。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首先要纠正许多求职者的一个错误观念,自我认知不是一味地反思自我的不足,或是沉浸于自己的优势。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客观地看待自我、接受自我,直面最真实的自己,并找到自我成长的路径。在面试之前,求职者要正确认知自我,才能有助于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所谓的自我认知,需要理解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是什么”“有什么”和“要什么”。

(一)是什么

自我认知的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不仅关系到求职,更与自己的整个人生息息相关。具体来说,要全面认清自己,至少需要了解以下四个方面: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和工作价值观。

1.性格特征

提及自我认知,求职者首先会想到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自己?“内向”还是“外向”?“活泼开朗”还是“沉着稳重”?每个人由于基因、原生家庭、学习教育、生活环境等元素的影响,在自我成长中会形成自己的特有个性。自我认知的第一步,就是正确地识别自己的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融入合适的环境中。不同的性格特征适合不同的工作岗位,如果强迫自己从事与自我性格特征格格不入的工作,不仅会感到不舒适,而且也没办法做好工作。

2.兴趣爱好

不少研究表明,兴趣爱好是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爱一行干一行”或者“干一行爱一行”?相信绝大部分求职者更倾向于第一种,而现实情况却是第二种居多,原因在于求职者对自己喜欢什么都说不清楚。

不少求职者感觉自己似乎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或者感觉兴趣爱好太多了。这是由于求职者过分在意外界的看法,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或者由于外界的压力导致自己没有精力去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在兴趣培养过程中受到了挫折,缺乏成就感。求职者应该正视自己的兴趣爱好,用足够的自信和投入度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当然,这需要求职者注重日常的积累,而不是在面试前敷衍了事。

3.技能特长

“你擅长什么?”几乎是每个面试官都会提及的问题,而又有多少求职者能清楚地回答出来呢?技能特长既有天赋方面的才能,也有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能力,而更多的是由兴趣爱好转变而成的。

如果求职者的技能特长与工作要求相匹配,就大大增加了面试成功的概率,不仅如此,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容易取得成就感。所以,在面试前,求职者一定要正确辨别自己的技能特长。

4.工作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待生活方方面面的选择倾向,而此处所指的价值观特指工作价值观,即人们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工作价值观是人们在工作中的内在驱动力,对求职者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选择工作过程中,有人看重薪酬,有人看重户口,有人看重发展空间,这就是求职者的工作价值观。在面试之前,求职者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工作价值观,将自己看重的因素进行排序,并与现实情况相对比,争取实现“利益最大化”。

案例2-1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小王和小林在大学时是睡上下铺的好友。毕业时,小王认为,个人要想发展,就应当进大公司去寻找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大公司名气大,牌子硬,管理规范,发展的机会很多。所以,他立志要到大公司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通过努力如愿以偿进了一家大公司。小林则认为,人在哪里工作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他还认为,在小公司里,人少,个人发展的机会反而可能更多。所以,毕业时他找了一家小公司。

后来,在工作实践中,由于小王所在的公司人才济济,他只能做一些与自己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的杂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所在部门的重要工作都由领导安排其他人去做,根本轮不到他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小林的公司由于人手少,有了活大家一起干,工作成果见效快,他的才能在这里也很快就显露出来。不久,小林的公司由于业务发展了,成立了一个策划部,由他出任策划部的经理,负责招聘一批年轻人来部门工作。

小王和小林经过一段时间后,一个是郁郁寡欢,很不得志;另一个是如鱼得水,快马加鞭。

(资料来源:笔者依据相关资料整理)

(二)有什么

认清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固然重要,但自我认知并不仅限于此,这也是求职者经常忽略的一个环节,即进一步认清自己有什么。这里所谓的“有什么”,具体是指求职者所拥有的身体素质、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所处的外界环境。

1.身体素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选工作之前,不要被薪酬待遇蒙蔽了双眼,却忽略了自己的身体是否能够胜任该工作。对于频繁的出差、常态化的加班、朝五晚九的工作时间,或者是一些对身体素质有特殊要求的岗位,自己是否真的能承受住考验?当然,没有公司会要一个病恹恹的求职者,为了能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求职者应该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

2.资源条件

无论是制作简历还是正式的面试,一个中心原则就是打造出自己的亮点,而这亮点就来源于自己所具备的资源条件。所谓的资源条件包括自身的软硬实力、工作经验、客户资源、人脉关系、技术方案等方面。如果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告诉面试官“我拥有 ××× 客户资源”“我掌握了 ××× 技术”等,至少能为自己提供有利的筹码。

3.外界环境

严格来说,分析外界环境并不属于自我认知的范畴,但一个人如果想要正确地认知自我,就不能脱离自己所处的大环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就读于理工科学校的大学生,毕业后想找工作,如果选择一个性质相近的行业(比如汽车制造业、互联网技术行业等),就会比其他就读于文科学校的求职者更有优势。不想做一个随波逐流的求职者,就要学会分析外界环境,将自我放到实际环境中去分析,才能找准自我定位。

(三)要什么

自我认知的最后一步,也是自我认知的最终目的,就是认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也就是确定自己的目标。目标又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既要有为之持续奋斗的长期目标,也要有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要考虑众多因素,前面所提及的个人特征、身体素质、资源条件、外界环境等方面都会影响自己的决策,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系统,需要求职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现实要求,客观理智地做出决策,切忌片面思考问题,或者被某方面因素蒙蔽了双眼。

当然,脱离实践来谈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真正投入到实践中,才能熟悉某项领域,才能认清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在最终的选择来临之前,先为自己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切忌闭门造车。

二、如何认知自我

既然自我认知如此重要,求职者如何才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呢?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回归自我、自我总结、借助他人和测评工具。

(一)回归自我

回归自我的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原生家庭寻找自我。原生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与他人接触最早、维持最久,也是最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单位。在自我认知阶段,梳理原生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对家庭影响的分析,比如情感、性格、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能够更加准确地认清自我,同时也对“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有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当然,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脱离原生家庭,以“独立的自我”出现,去接受新环境的影响,在工作生活中不断自我成长。

(二)自我总结

要做一个会干活的人,更要做一个会总结的人!如果每天只是忙碌地在应付生活和工作,到头来则连自己为什么要工作都没想清楚。不妨偶尔停下脚步,放空自己,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了解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求职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比较有用的方法就是写日记和读人物传记。通过写日记来记录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思考自己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和行为。通过读人物传记,为自己找到一面镜子:一方面,思考自己与那些名人是否有相似之处,名人又是怎么做的;另一方面,反思自己与名人相比的不足之处,向名人学习。在不断的自我总结中,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

此外,自我总结也不能忽视对自我情绪的管理。灵魂与肉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灵魂不仅影响着肉体,也会通过肉体来传达,情绪即是如此。对待自己的情绪,求职者首先要认识它,然后是接受它,最后是纾解它。情绪有喜怒哀乐之分,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求职者应该认识并接受它。但是,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尽量避免由于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求职者能够合理地纾解自己的情绪。

(三)借助他人

认知自我并不意味着求职者只能通过自己的苦思冥想来找到答案,他人的意见也能帮助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请一些敢于说真话的领导、同事、同学、老师、朋友或恋人,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或评价。当然,求职者也不能完全听从别人的看法,把自己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邯郸学步”终究只会迷失自我。正确的做法是客观地看待他人的意见,不偏听、不寡信,不骄傲、不自卑,将别人的意见作为参考,帮助自己更加客观、更加有理有据地认知自我。

(四)测评工具

如果求职者实在不知道如何认知自我,不妨试试通过一些测评工具。比较经典的测评工具有MBTI、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北森测试等。这些测评工具会通过一系列问题和情景模拟,根据被测者的回答来分析被测者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并为被测者推荐适合的工作岗位。当然,测试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需要求职者客观地对待。

案例2-2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霍兰德职业兴趣自测(Self-Directed Search)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John Holland)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及其职业类型理论编制的测评工具。

霍兰德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根据兴趣的不同,人格可分为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传统型(C)、实际型(R)六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六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的组合。

● 社会型(S)

共同特征:

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典型职业:

喜欢要求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够不断结交新的朋友,从事提供信息、启迪、帮助、培训、开发或治疗等事务,并具备相应能力。如: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公关人员)。

● 企业型(E)

共同特征:

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抱负。为人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典型职业:

喜欢要求具备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以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如项目经理、销售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

● 传统型(C)

共同特点:

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典型职业:

喜欢要求注意细节、精确度、有系统、有条理,具有记录、归档、根据特定要求或程序组织数据和文字信息的职业,并具备相应能力。如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出纳员、打字员、投资分析员。

● 实际型(R)

又称为“现实型”。

共同特点:

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典型职业:

喜欢使用工具、机器,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对要求具备机械方面才能、体力或从事与物件、机器、工具、运动器材、植物、动物相关的职业有兴趣,并具备相应能力。如技术性职业(计算机硬件人员、摄影师、制图员、机械装配工),技能性职业(木匠、厨师、技工、修理工、农民、一般劳动者)。

● 研究型(I)

又称为“探索型”。

共同特点:

思想家而非实干家,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典型职业:

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要求具备智力或分析才能,并将其用于观察、估测、衡量、形成理论、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如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电脑编程人员、医生、系统分析员。

● 艺术型(A)

共同特点:

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

典型职业:

喜欢的工作要求具备艺术修养、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直觉,并将其用于语言、行为、声音、颜色和形式的审美、思索与感受,具备相应的能力。不善于事务性工作。如艺术方面(演员、导演、艺术设计师、雕刻家、建筑师、摄影家、广告制作人),音乐方面(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文学方面(小说家、诗人、剧作家)。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