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2 谏言是把剑
一、背景:别走含蓄和抱怨两个极端
多数人,不敢谏言,或者不会谏言,往往行走在含蓄和抱怨两个极端。中国人深受传统含蓄文化的影响,对上司谏言,总是能不谏言就不谏言,最后憋在心里有苦难言。而不注重方式方法,生硬谏言的情形也屡见不鲜,最终的结果就是谏言难被采纳,或者即使被采纳,也在上司心里留下疙瘩,只能暗自抱怨了。
历史上,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总是直接而不顾及唐太宗的脸面,这背后是有“秘密”的。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出嫁时所配嫁妆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妹妹,出嫁时国力衰微,嫁妆自然不丰厚,而长乐公主出嫁时正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唐太宗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不过分。
但魏征听说了此事,上朝时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太宗本来对这番话不以为然。
回宫后,唐太宗随口把魏征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常闻陛下礼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言,实乃引礼义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义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征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于是,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长孙皇后不仅口头上称赞魏征,还派中使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
魏征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尽忠尽力,经常在朝廷上犯颜直谏,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也正因为有他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圣明君王。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由于职责不得不对上司谏言的情形每个人都会遇到,而直言相谏却并不适合所有情形,只有当领导背后有像长孙皇后这样的“秘密”的时候,直言相谏才会给自己一份“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