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企业品牌案例
- 陈少峰 张立波 王建平
- 1303字
- 2021-03-28 11:58:47
四、防患未然才能“舞”得更远
立足于云南多彩多姿的文化,胸怀对天地、万物及生活的热爱,带着对于文化的敬畏,杨丽萍成长于此,她的作品灵感来源于此,而这也正是云南文化核心竞争力和不断再生的源泉。面对新的文化市场局面及资本大潮,用原有稳定并紧紧追随的团队加之转型升级的商业模式、紧密梯度的人才培养、大胆颠覆的转型之作去迎接机遇,面对挑战,顺应了演艺市场发展及文化产业繁盛的大潮,值得类似企业借鉴学习。然而,再好的公司也有短板,更何况公司上市不久,加之杨丽萍演艺收官,云南文化仍需不断努力,防患于未然。
(一) 何时独起舞
作为云南省的文化名片和对外窗口,云南文化起到了优秀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并先后被评为“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最具影响力文化企业”等称号。在获得精神认可的同时也有资金上的扶持,且公司在政府补助方面占当期净利的比例奇高且增长迅速(见表2)。
表2 2012—2014年上半年公司所得政府补助详表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云南文化公开转让说明书
注:上述政府补助指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
随着市场化改革及竞争的加剧,政府的补助不仅不是长久之计反而会使企业产生依赖心理。市场经济下,公司应充分抓住资本及市场带来的新机遇,制定不同阶段的规划,扩展原有业务、增加新型业务,减少对政府补助的依赖,争取早日“独舞”。
(二) 剧目配乐被疑侵权
2012年10月,《孔雀》巡演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有网友利用音乐比对软件查证后,发现《孔雀》背景音乐除三宝、萨顶顶的部分原创外,其余部分较多使用了一些好莱坞大片的配乐。对此,杨丽萍十分愤慨,质疑有人别有用心并表示在舞蹈界“授用”音乐是“惯例”。对此事,业界说法不一。但随着知识产业日益受到重视,传播日益迅速和普及,对用于商业演出或赢利的作品更应该注重合法许可和授权,避免版权纠纷带来的不良影响,而杨丽萍一类作为明星式的企业家更要慎行慎言。
(三) 艺术与商业如何兼顾
14年前,在《云南映象》创作之时,杨丽萍已经发现在所谓现代文明冲击下,许多文化事象行将消失,原生态文明的生存状态令人堪忧。一直取材于此、以原生态作为标签的云南文化是否会受到冲击?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15日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而刚刚踏入资本之路后的云南文化是否会为了迎合观众过分现代化和商业化。公司上市牵手资本这一“新舞伴”后是否还会坚持艺术性为先,或者能否将艺术化和商业化更好地结合都将有待时间的考证。对此,云南文化在充分利用既有作品的前提下应当尝试多种风格、多种形式的作品创作,加强跨界、跨行、跨国的交流与学习,在产品上真正实现多形兼具,多元并包。
从《雀之灵》成名到《孔雀》收官,杨丽萍不仅完成了自身艺术生涯的圆满轮回,还完成了艺术家到商业家的完美蜕变。而无论何种身份,杨丽萍始终执著着生命歌颂者的夙愿、坚守着灵魂践行者的使命,打磨舞台生涯每一次美轮美奂的演绎,传承、创新灿烂民族文化的脚步从未停下。而云南文化——杨丽萍的辛苦结晶也将坚守这生命的信仰,接受市场大风大浪的检验。
(李丁丁 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