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企业品牌案例
- 陈少峰 张立波 王建平
- 3153字
- 2021-03-28 11:58:46
一、杨丽萍和云南映象
13岁前,杨丽萍还是田间地头光着脚丫拾麦穗的小姑娘。13岁后,在做广播体操时被西双版纳州歌舞团团长看中,自此踏上了真正属于她的人生之路。带着对故乡的热爱,对自然的体验和对文化的虔诚,她创作并演出了一部部叩击心扉的经典之作,最终将她最大的作品——云南文化推上了资本舞台。
(一) 《云南映象》与云南映象
“我没有编什么,我的工作只是怎么选择他们(当地农民出身的演员)身上的东西,再把宝石上的灰尘擦干净,让它重放异彩”。谈起《云南映象》的创作,杨丽萍如此“轻描淡写”。而就是这部歌舞,自面世以来,“游历”海内外数百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近4000场,甚至直接推动了同名公司的建立及后续发展。
1.《云南映象》:原生态歌舞的狂潮
杨丽萍1971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9年后因其表现出色被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独舞《雀之灵》,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和表演第一名,“孔雀公主”名副其实并名扬开来。2000年,杨丽萍却在众人疑惑中离开中央民族歌舞团,到云南各地采风。在采风的日子里,杨丽萍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有些族人已不再穿民族服而穿起了牛仔裤,那绿春的神鼓只有一两位老人会敲,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不再穿民族服装了。“我能做的唯一事情只有行动起来……用舞台表演的办法将这些珍贵的民间歌舞记载下来”,在外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杨丽萍倾囊投资,亲自担任总编导及艺术总监,选用村里土生土长的农民做演员,创作了这部充满人性和民族特色与人文精神的原生态歌舞。而这部历时18个月编导,包罗彝族、佤族、藏族、哈尼族、傣族、纳西族、白族等多民族生活原型,启用68面鼓、120个民族面具、600余支灯光、600余套纯手工服装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取名《云南映象》(见图1)。
图1 《云南映象》剧照
图片来源:云南文化官网
2003年,《云南映象》创作完毕并正式演出,分为混沌初开、太阳、土地、家园、朝圣和尾声雀之灵6部分。2013年,以新一代演员为中坚力量进行再版,推出《云南映象2013》。2014年11月,《云南映象》在灯光、音响、舞美、剧目方面再度深化升级,并首演国家大剧院,让更多人感受到云南文化的魅力。
作为杨丽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自2003年8月8日公演以来,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云南映象》已在国内定点演出3926场,并在美国、巴西、阿根廷、日本、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巡演248场,创下了多个演出市场的“票房奇迹”。2004年,在第四届中国舞蹈界最高奖荷花奖的颁奖典礼上,《云南映象》一举囊括了“荷花奖”中的5项大奖(共设置10项):即金奖、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编导奖、最佳女主角奖、优秀表演奖(打鼓设计),成为当晚最让观众意外、最火暴的奖项黑马。此外,还曾获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学会奖”多个奖项,被专家评价为“民族舞蹈的再启蒙”,创造了中国舞坛6个之最:阵容最大、巡演时间最长、演出城市最多、演出场次最多、上座率最高、票房收入最好,引发了大规模的“原生态歌舞热”。目前,《云南映象》主要在云南艺术剧院进行定点演出,每年演出300场以上,单场能容纳960人观看,全年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
继《云南映象》后,2006年12月,杨丽萍再推出原生态情景歌舞《香巴拉》,该剧在首演开演2小时前便没有了座位;2007年11月,藏族原生态歌舞乐《藏迷》在第五届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亮相并在全国巡演;2009年5月,《云南映象》的姐妹篇《云南的响声》公演,再度获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2012年龙年春晚,杨丽萍以一支飘逸的《雀之恋》震撼全国人民;2012年8月,由杨丽萍担任编导和主演的《孔雀》首演并开始了长达1年多的全国巡演,所到之处一票难求;2013年12月,《孔雀》在“首届云南昆明杨丽萍国际舞蹈季”作为杨丽萍舞蹈生涯的收官之作亮相,成名于《孔雀》,绽放于《孔雀》,最终收官于《孔雀》,杨丽萍完成了一个圆满的轮回,自此退居幕后。
2.云南映象:趁热打铁
“《云南映象》风暴”席卷全国,杨丽萍趁热打铁,于2005年成立了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2008年,杨丽萍不再出演《云南映象》,经股东商议,最终停止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切业务并注销。2008年12月,杨丽萍重组资产和演出资源,成立云南的响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9年12月,云南的响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更名为云南杨丽萍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现为云南文化的子公司之一。
2011年2月18日,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主要经营范围为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各类会议及商品展览活动、经济信息咨询,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企业管理及咨询服务等。2014年5月29日,该公司整体变更为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下设云南杨丽萍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大理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杨丽萍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杨丽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云南杨丽萍影视发展有限公司5个子公司。主要业务为从事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大型歌舞的编排及演出,演出主要以本土定点演出和全国、海外巡演为主。本土文化的结晶一定首先要在本土市场得到检验,但另一反面,即使是本土文化产品,如若得不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也将难以立足。因此在公司目前演出的剧目中,《云南映象》为定点演出,演出地点为昆明市云南艺术剧院;《孔雀》、2014版《云南映象》为巡演剧目。
(二) 几经周折资本路
尽管在艺术上有着很深的造诣,但资本运作并不是杨丽萍的强项。在《云南映象》筹备之时,杨丽萍就曾遭遇过投资人临时撤资不得不典当房产、接拍广告、四处走穴的窘境。没有资本的支持,单纯靠艺术家的个人意志与创意很难持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唯有资本与艺术兼备,互为支撑,才能飞得更高、舞得更远,于是杨丽萍开始寻觅“合伙人”。2006年,在瑞士银行担任特高资产管理部执行董事的王焱武出于个人交情开始在云南文化“兼职”。2011年12月,在云南省举办的滇池泛亚股权投资高峰会上,王焱武代表瑞士银行出席并提及了杨丽萍的公司,这引起了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深创投”)西南大区负责人许翔的注意。经深入了解和洽谈,深创投对公司投资3000万元。
与深创投牵手之后,云南文化开始寻求谋划上市之路。2012年10月,因公司自身改制及IPO进程暂停等多重原因,A股IPO迟迟无果。2013年,公司开始退而求其次,计划借壳ST天龙登陆A股,但经过一番协商,双方的资产置换方式一直举旗未定,最终这一方案在今年宣告流产。2014年7月,新三板正式接收了云南文化挂牌的申请材料,10月23日,该公司收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公司正式批文,确认了证券代码“831239”和新名片——“云南文化”,自此,云南文化成为全国第一家登陆新三板的舞蹈公司。虽一路披荆斩棘几经周折,但最终名利双收,云南文化开始了携资本与艺术共舞之路。
(三) 杨丽萍身价几何
2013年12月,在云南首届“风云滇商”评选中,杨丽萍荣获十大风云人物奖,完成了艺术家的华丽转身。如今年过50的杨丽萍持有公司69.475%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现任公司董事长、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随着公司2014年在新三板的成功上市,杨丽萍本人更是平添数亿。那么,如今的杨丽萍到底身价几何?
2011年以来,通过签署《舞林争霸》《舞出我人生》等导师聘请合同及其他广告代言合同、形象代言协议,公司累计收入高达1467万元。此外,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明确显示:公司目前总资产为7122万元,其中由杨丽萍创作编排的舞蹈《孔雀》《云南映象》、2014版《云南映象》的版权所构成的文化资产就已达到1105万元,占比达15.5%。也就是说,仅“杨丽萍”3个字,体现在公司的账面上就已有超过1000万元的价值。
抛开经济价值不说,仅“杨丽萍”这三个字,已不单单代表杨丽萍本人,更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个艺术符号和一个民族符号。2014年12月,第15届华鼎奖全球演艺名人100强总排行榜在京揭晓,引人注目的是,此次百强名单中只有杨丽萍以舞蹈演员的身份代表中国入围,这其中的无形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