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告美联储:金融反垄断的崛起
- 李震
- 1515字
- 2021-03-27 16:32:48
序·壹
敢将真理之石掷向狂妄巨人的眉心——使他们的行为有所检点,这不仅需要正直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更需要经得起检验的扎实技能。
《状告美联储:金融反垄断的崛起》无疑是一篇在公平和正义信念驱使下,不惧金融业长期以来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垄断巨人,敢于站出来对其狂妄行为发起讨伐的战斗檄文。不仅如此,著者有研讨,有行动,可能言微,却不可被小觑。
一
所谓的学者定会拿出纷乱的经济、金融乃至社会学理论,说垄断未必不好,竞争未必就佳。“反垄断只是反对垄断行为,保护竞争不是要保护竞争者”——对的,可是,环顾一下普通百姓和中小金融机构周遭的“金融生态”:垄断之下的不公现实严重至极,早已让众生麻木!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银行凭存贷款业务牌照的垄断经营权,坐吃全球最高储蓄率环境下稳赚不赔的存贷利差;在市场规模和利润爆发式增长的主力债券市场,既当发行人,又作承销商,还是持有大户。难怪它们可以在短短几年间从“技术破产”进化为日进利润六七亿元的世界“顶级”银行;难怪有人愠怒并戏称“小狗当行长也能赚钱”。
我们不禁要问,银行的巨额利润,难道都是靠智慧、技能和辛苦赚来的吗?假如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是一个零和游戏,这些主要靠垄断带来的利润都来自谁的损失?百姓如何分享改革开放与经济增长的成果?到底什么程度的垄断会有益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垄断与“金融普惠”唇齿相依。
著者亲历类似事件,依法向境外一个个远超“狂妄巨人”的机构发起诉讼,是呐喊,更是划破寂静夜空的一道闪电。
二
反垄断既出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更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创新。于此而言,反垄断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专利。
因为垄断不仅通过定价可轻取超额利润,蚕食消费者剩余,还极易滥用优势地位,阻碍技术进步与创新,使贪腐繁衍。居垄断之位,既可低价排挤竞争对手入市,还可暴力收购兼并潜在对手,“雪藏”颠覆性技术创新,甚至将其扼杀于襁褓。
垄断者言,垄断实力能促进更强劲的创新,从竞争走向垄断可以是帕累托优化的过程。然而对垄断的弃恶从善,我们还能在多大程度上指望其不太靠谱的道德和良知?到底什么样的垄断会有益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唯有察其言、观其行,以其实际创新成果和效率提高给普罗大众带来多少消费者福利作检验。
互联网等技术进步正在为我们提供革命性工具。马云曾豪言:“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这位“搅局者”的成功,从另一面揭露出银行业的垄断曾窝藏了多少本应由消费者受益的空间,更有力地证明了在长期垄断造就的惰性之下,真正的创新实在是乏善可陈。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政府要聘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经济学家卡尔·夏皮罗(Carl B.Shapiro)担任司法部反垄断首席经济学家,密切监控那些可能影响竞争性选择的垄断行为;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著者的《中国金融反垄断规制初探》等文能屡屡斩获殊荣,得到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和清华北大等名校教授的首肯。
三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著者从理论研究到建言献策,身体力行——积极参与远在巴塞尔的国际金融监管组织讨论规制;多次参与全国人大提案建言;向政府多个行业监管机构献计;以严谨的法律武器践行金融反垄断理念。十年来,在此艰深领域精耕细作,不为资财,只为执着于公平与正义之信仰,志在对非正义“不可能世界”的唤醒——哪怕只是点滴改变!
我们看见他孜孜不倦,辛勤并快乐着!
“十年磨一剑!”作为朋友和同事,十年前在北京成方街32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办公室,或许只是句不甚经意的赞许与鼓励,著者却有心以其执着和才智,积淀出我们手中这份珍贵的专著。能得以首先拜读,实为荣幸。
相信坚守正义的信念之花定将持续绽放,春华秋实,让我们欣慰之,钦佩之,更期冀之。
2014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