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安乐、死于忧患的孙亮

孙亮(243~260),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他是吴大帝孙权最小的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在258年被权臣孙废为会稽王。后又被贬为候官侯,在其被遣送回封地之时不幸丧命于途中,死时年仅17岁。


孙亮是吴大帝孙权最小的儿子,按理说,他不应该是太子的最佳人选。然而,由于孙权的长子宣太子孙登和次子孙虑过早去世,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后,四子鲁王孙霸又与之争夺太子之位,加之孙权长女全公主的陷害而被废去了太子之位。之后,孙霸也被孙权逼迫自尽。孙权最后便决定立年仅8岁的幼子孙亮为太子。孙权在吴太和二年(252年)去世后,孙亮即继位,改元建兴,时年10岁,他是吴国的第二任皇帝,也是唯一一个幼年皇帝。

孙亮

早在孙权病重的时候,他就已经嘱咐大将军诸葛恪、孙峻、太常滕胤等为辅政大臣,辅佐太子登基。可是在孙权死后,一切事情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几位顾命大臣之间的矛盾也开始集中爆发。诸葛恪在孙亮继位后便出兵北伐魏国,但最终以战败而告终,吴国伤亡惨重,朝野上下对诸葛恪怨声载道。建兴二年(253年),孙峻发动政变,杀死了诸葛恪。之后,孙峻出任丞相、大将军。

但是孙峻的地位也不是很稳固,他杀害诸葛恪后,也有许多人想要暗杀他,但最后都没有得逞,反而均被处死或是自杀。建兴五年(256年),孙峻带兵与魏国交战,病逝于战争期间。之后,其弟孙接掌了他的权力。

太平二年(257年),孙亮开始亲理朝政。而此时的孙和当年诸葛恪一样,独揽朝中大权,孙亮对孙的行为甚为不满,决定收回朝政大权。孙亮在宫苑内组建了一支年龄在15~18岁之间的“青年近卫军”,大约有3000人,每天都进行操练,并且声称“吾立此军,欲与之(指孙势力)俱长”。可以看出,孙亮也是一个比较有远谋的一个小皇帝。

第二年八月,孙亮与黄门侍郎全纪、太常全尚、将军刘承等密谋,决定采取一系列诛杀孙的行动。然而在还没有行动之前,他们的计划就走漏了风声。孙亮虽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很多事情欠缺考虑。孙先发制人,首先派兵包围了皇宫,逮捕了全尚,派自己的弟弟孙恩杀死了刘承,还派中郎李祟从皇上孙亮手中强行夺走了皇帝玉玺,废黜孙亮为“会稽王”,将其押送到封国。改立孙权的第六子孙休为皇帝。

就这样,孙亮被遣送回了封地会稽。永安三年(260年),天空中出现了极为反常的现象。不久之后,便从会稽传出孙亮欲重新登基做皇帝的谣言。最为可悲的是,孙亮的身边又出现了小人。他的侍从向孙休禀报说,孙亮找来了巫师求神祷告,并且说孙亮口出恶言,想要夺回皇位。历代皇帝最怕的就是别人总在打他龙椅的主意,于是皇上又削去了孙亮现有的王位,降其为“候官侯”,并派人遣送他回到封地。然而,孙亮在赶赴封地的途中却身亡了。鉴于此事,孙休惩治了护送孙亮的侍从。但也有史书记载,孙亮很可能是在赶赴封地的途中自杀身亡的,还有可能是被孙休派去的人毒死的。孙亮死时年仅17岁,他的初葬地在史书上也难以考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