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 (日)三浦展
- 7129字
- 2024-11-04 17:04:22
男性的分化
如今的时代已经单凭就职与否就可以决定“胜组意识”,再说得严重一些,甚至可以这样断言:年轻人群能否成功地就职,不仅反映了其本人的实力,还折射出其家庭所属的阶层。
事实上,根据“劳动政策研究机构”的调查,如果将15—34岁的年轻人群划分为正式雇员、非正式雇员、失业者和无业者四大类,则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相关关系:包括父母亲在内的家庭全部人口的收入越高,本人成为企业正式雇员的比率也越高;反之家庭收入越低,本人成为无业者的比率也越高(参见劳动政策研究机构编《年轻人群就业支援的现状与课题》)。
换句话说,一个人若是想成为能够被企业作为正式雇员而录用的人,间接地取决于其父母亲的所属阶层和在这种阶层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本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模式等因素。因此,并非因为成功就职所以便是“胜组”,而是因其本来就是“胜组”所以才能够成功地就职。
广播大学教授宫本美智子在其著书《年轻一代堕落为“社会的弱者”》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后,高中毕业后几乎100%都能够就业的雇佣体系彻底崩溃,故此年轻人群不再像90年代之前跟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独身人士那样气定神闲,众多的年轻人堕落成为社会的弱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群都堕落成为社会的弱者,他们也出现了两极分化,分化成弱者和强者两大类。出身于较高阶层的年轻人,可以从不间断地上私立中学以及课外补习学校,能够取得更高的学历,更容易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出身较低阶层的年轻人,只能上公立中学,最终学历较低,大多读至高中毕业便不再继续深造,也难于找到好的工作,因此很容易沦为失业者或无业者。这种现实情况在前面提到的“社会经济生产性本部”的调查当中已经有所反映,因而说它是进行式决非危言耸听。
即便成功就职,年轻人所面临的状况也与以前大不相同。以前,相同学历的人进入相同企业的话,一直到40岁前后大家都是脚碰脚、半斤八两,不会有什么大的收入差距。而现在,30岁左右就开始显现出收入差距了,这真是一个残酷至极的竞争社会。故此,进入企业后早早地就必须做出决定:是拼命工作跻身管理职的候补队伍中,还是悠然自得地工作而不过多地考虑升职加薪,而这一态度决定又将会使男性分化成数个不同的类型(见图2-3)。
图2-3 男性的分化
资料出处:Culture Studies研究所绘制
(1)白领精英族
白领精英族指较为传统的以高职位高收入为奋斗目标的“企业战士”。
这一类型的男性相对学历较高,性格积极主动,兴趣爱好也比较偏爱于外向型的比较动感的活动,如体育运动等,重视结婚、成家,将之与立业及成功放在同等位置,总之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心无旁骛。
在就职方面,多选择一流大型企业,典型的有贸易商社、金融企业、IT企业等。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他们也会与时俱进,其中选择外资企业或具有独立志向、自己创业的人也不在少数。
消费方面,住宅、家居布置、理财、旅行等涉及甚广,喜欢进口轿车,还经常会在互联网上“遨游”。
然而,白领精英们往往缺少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价值观,对于社会上流行的、大多数人认为好的和向往的东西,他们会抢先一步入手装点自己,并从中体验到一种满足感。因此,白领精英族大多数青睐“六本木山”和由三井不动产开发的位于港区的高级公寓、宝马轿车、劳力士手表、豪雅手表这一类身份和地位标志极易识别的商品,上班使用的公事包几乎千人一面是“TUMI”或者“ZERO HALLIBURTON”。另一方面,对于文化性的物事却缺少浓厚兴趣,一般来说在学校参加的大都是体育俱乐部,毕业后投身于市场营销类工作,业余喜欢玩网球和高尔夫球。
在“欲求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分组分析证实,30—40岁男性中约有10%属于白领精英族,尤其突出的是,在新人类世代的男性中有17%的人属于白领精英族(参考Culture Studies研究所与博报堂的共同研究课题“关于阶层化与目标市场的研究”)。
这类人群的阶层意识中,自认为属于“上流”的占27.2%,属于“中流”的占50.0%,属于“下流”的占22.7%;年收入700万—1500万的人占全体的45.4%,在所有分组中人数占第二位;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在80分以上的人占全部被访问人数的50.5%,是所有分组中最高的。
被访问的白领精英全部已婚,其中由夫妇二人及孩子组成的家庭接近七成,妻子为大专毕业的占46%,有55%的人的妻子婚后不再工作,属于典型的传统家庭。在访问中,有超过40%的白领精英表示“希望妻子做一名专职家庭主妇,专心致力于家务以及教育子女”,这一比例在所有分组中也是最高的。
在工作当中,这一类型的男性大多信奉成果主义、能力至上,这部分人占了全部受访者的70%以上,而赞同终身雇佣、论资排辈等用人制度的则是少数,仅占13.6%。
他们的兴趣爱好多为音乐欣赏、听音乐会、乐器演奏、打高尔夫球和网球等,同时也不乏园艺、种花、DIY、木工制作、汽车旅行、野外露营等以家庭和家人为中心的活动。看电视则喜爱收看富士电视台的节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二十来岁的时候正值日本相声的黄金时代,长期收看富士电视台的《滑稽男人》《想笑就笑》等相声节目所致。
他们没有心目中支持的政党,这反映了在新人类世代中非常典型的厌恶政治、远离政治的社会倾向。
对于生活中十分看重的事情,他们很少表现出创造性来,而较多的是考虑到身份、地位等。
对于“让你感到幸福的时刻是什么时候”这个提问,回答“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占被访问者的73%,回答“跟孩子在一起时”以及“跟妻子在一起时”也占了相当高的比例,这充分反映出白领精英族以家庭为重的群体特点。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们大多希望孩子能掌握好一门外语,尤其是对女孩子,更是有高达73%的被访问者怀有此希望。
在消费方面,有近七成的人会“对市面上成为话题的流行商品一一留意”,还有不少人表示自己有冲动消费的倾向——“真正喜欢的商品毫不犹豫地购买而不会考虑价格”“选择购买名牌商品”“一流商品在正规专卖店或百货商店里购买”,显示出这一类人群对于流行的敏感和消费意欲极强,同时也稍微有点虚荣爱面子的消费特征。如此说来,在他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有一本叫作《关于面子的讲座》的书曾经十分畅销。他们当中拥有豪雅表的人占23%,喜爱宝马轿车的更是占到了45.5%。
此外,家里拥有洗碗机、碗碟烘干机、DVD、光缆线网络接续设备等的比例也非常高,今后期望购买的商品还包括混合动力轿车、洗涤烘干一体式洗衣机、气旋式吸尘器、按摩椅、地暖式住房、数码影像设备以及定期海外旅游等,完全是按照生产厂商所宣传的模式消费,爱好新事物,勇于尝试消费新事物。
(2)“乐活族”
“乐活族”源于英文“LOHAS”。LOHAS是“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缩略语,意思是“健康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模式”,即所谓的“慢生活”人群。
拥有这一志向的人群相对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高的收入,不过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欲念却并不强烈。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人生节奏,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即使是不喜欢的工作也完全能够做好,因为他们拥有足够高精的业务能力,这一点同为了追求自由而选择非正规就业的自由职业者截然不同。对于白领精英族的男性,他们则从心底里表示蔑视,认为后者缺少教养和社会责任心。
“乐活族”希望可以支配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但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如愿,因此实际上用于兴趣爱好的时间并不多,取而代之的是每天会抽出时间来阅读书报杂志,杂志一般爱读SOTOKOTO、SARAI等。
除了在单位努力工作以外,他们还对社会活动、非营利组织等非常关注,有时会纯粹以个人身份参加有关环境问题的讲座和讨论会。
“乐活族”当中夫妇双方各自拥有工作的人数略占多数,妻子一般学历都较高,并且不是那种“VERY族”的家庭主妇类型,通常都是喜爱电影、戏剧的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女性。
在消费意识方面,“乐活族”并不醉心于一流名牌商品,而是选择不太张扬的二三流品牌,感觉更加能够彰显自己的品位。虽然也喜爱进口轿车,但不会购买一辆奔驰或宝马作为自己的坐驾,至多是开捷豹或标致,因为他们不想过分强调轿车的外在高级感以及价格,而更加重视内在品位与知性之美。因此,在品质、制造方法、传统以及文化等方面具有深厚底蕴的商品颇受他们青睐。出于同样的理由,有些“无印良品”的商品也是他们的所好。对于那些热心关注地球环境问题的厂商,如专业户外装品牌“巴塔哥尼亚”等,他们是忠实的拥趸。
旧书、骨董、老式唱片机、古旧家具、旧民居等,各种古色古香、富有年代感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就像一个趣味无尽的宝藏世界,他们会乐不思蜀地徜徉其间,并且梦想着有朝一日在自己的高级公寓里再现出这个宝藏世界。位于东京江东区新开发的东云高级住宅小区,踊跃购买此处住宅的业主中大多数就是这类“乐活族”。
“乐活族”还热心于在互联网上制作个人网页,用来经常与职场以外的人联系,构筑起广泛的人脉。一旦离开目前的工作单位,这些人脉就能够派上用处。
根据“欲求调查”的数据进行分组分析的结果,30—40岁男性中约有10%属于“乐活族”(参考Culture Studies研究所与博报堂的共同研究课题“关于阶层化与目标市场的研究”)。在阶层意识方面,认为自己属于“上流”的占33.4%,认为自己属于“中流”的占33.3%,认为自己属于“下流”的占33.3%,差不多正好各占三分之一。在收入方面,年收入500万—700万日元的人群最多。
作为被公认为生活质量较高的一个人群,该分组在调查中回答“主张生活简约朴素,不应浪费”“一流大学的毕业生”“通晓文学与艺术”“通晓日本的文化与历史”“熟悉西洋的文化和历史”“熟悉政治及经济时事”的人,明显比其他分组多得多。不过对于目前生活的满意度,“乐活族”中回答在80分以上的比例仅有38%,较白领精英族为低。
从个人兴趣来讲,他们多数喜爱读书、艺术欣赏、园艺、种花、旅行、散步等,在生活中最看重的事情是“创造性”。
许多“乐活族”还“参加过志愿者活动”“为社会活动或国际活动做过贡献”“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关注自然及环境”“有过海外留学或派驻海外工作的经验”,支持的政党则是民主党略占多数。
在消费行为上,“对市面上成为话题的流行商品一一留意”“一听说是时尚流行的商品立即就想购买”“一冲动就买”的人数很少,属于不会轻易为流行信息或时尚所左右的类型。他们中的多数人目前“定期去海外旅行”,问到今后的愿望则许多人都“希望到大学或研究生院继续深造”“去海外留学或派驻海外工作”。
“乐活族”喜爱的轿车多为小排量节能车,如日产的“MARCH”“cube”等,约占25%前后,而回答“皇冠”“Celsior”等高档轿车的仅占14%,选择新一代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的则达到33.3%,也算“乐活族”的一大特征。
(3)“SPA!族”
SPA!杂志主要读者群、介于中流阶层与下流阶层之间的白领男性群体被称为“SPA! ”。总体上讲,他们属于不是特别勤奋、不喜欢工作,也缺乏才能的人群,他们不同于无固定职业的自由打工一族,往往是出于无奈而工作的类型,因为他们除了工作之外几乎一无所能。
他们的品牌志向并不强,欧米茄手表通常是在折价商店购买的,西服则一般在百货商店、大卖场购买,经常光顾廉价商店优衣库。
“SPA!族”的情趣不甚高雅,往往喜欢次文化即大众化的通俗文化,虽还不足以称其为“宅男”,但有“宅男”的兴趣爱好,“机动战士(GUNDAM)”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一般性的常识,恋慕萝莉少女和喜爱格斗技艺的趣味在他们身上也很突出,只是尚未达到痴迷的程度。总之,他们的趣味具有典型的团块次代的烙印。
这类人群还喜欢赌博,经常光顾“扒金窟”;许多人在他们的高中时代成天泡在卡拉OK歌房里;将金钱花在那些可以看脱衣舞表演的俱乐部式酒馆里,或购买成人电影录像的人数也不少。
与“乐活族”一样,“SPA!族”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但由于工作能力方面的原因,他们不得不经常加班加点,在过去数年中,他们几乎每周的劳动时间都超过60小时。
“SPA!族”懵懵懂懂地制订个人的人生计划:结婚,然后什么时候买上一套属于夫妇俩自己的独幢房子,并且积攒了相当数量的储蓄,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梦想成现实。他们可能会成天幻想着,希望有一个像《花花公子》周刊封面上一样的妖娆女郎突然出现在眼前,跟自己喜结良缘。
假如是从内地小城镇来到东京等大都市的人,也许想有朝一日回到老家,会生活得更加轻松快活些,可事实却是,这一族人群中的大多数人都出生在大都市郊外圈,他们没有可以返回的故乡。因此只得永远甘当一名小小的工薪阶级,为每天要在父母出钱买的郊外的家与市中心的公司之间往返而烦恼。
现场访问:真想早一点退休算了
被访问者资料:29岁,地方公务员,年收入超过400万日元,储蓄700万日元
我是跟父母亲住在一起的单身男人,每月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大概有15万日元左右,但实际上每月只花大约7万日元,剩下的钱都存起来了。
生活水平大概可以打70分吧。不足的是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太少了(平时晚上11点左右才回家),还有就是家里居住空间太小了。
对生活的满意度是40分。不足之处是因为自由时间少,个人的兴趣一点都顾不上了,与朋友的关系也因此越来越疏远。满意之处则是因为还是单身,所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花钱。
我的价值观概括起来是,理性地设计自己的人生,为了给将来做好准备,就必须学习知识和储蓄金钱。工作上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即使收入不多也无妨,只要生活得不太累就好。希望跟家人还有朋友一起和和美美地生活。
日常的服装等都是在超市或者百货商店买的,像“吉之岛”“SATY”“崇光百货”等,对名牌商品没有什么兴趣。家电产品则在附近的家电大卖场“DEODEO”“BEST电器”,还有“价格.com”里购买。
今后没有特别想买的大件商品。最想做的事情是休一个长假,让自己好好放松一下。我对理财有关注,对于进一步充电倒不怎么在意。关于自己的人生设计我想等结婚之后再好好考虑一下,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早点退休算了。
(4)自由打工族
据说,全日本年龄在20—34岁之间、无固定职业的广义上的自由打工者目前超过400万,其中有半数是男性。这类人群渴望生活得更加个性化一些,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作职业来做,于是口口声声标榜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拒绝进入企业当一名正式雇员。结果,转瞬间年龄就过了30岁,但仍然没有寻觅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于是不由得暗暗焦虑起来,有些人出于对未来的不安,尽管已经延宕了许多岁月,最终仍不得不进入企业成为一名正式雇员。
这一类人群收入相对较少,因而不可能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花费较多金钱,只能局限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集中财力一掷千金。
现场访问:现在开始反省这样子下去不行了……
被访问者资料:26岁,设计师,年收入超过200万日元,储蓄为零
留了一级之后,终于从大学毕业,开始几年只是做一些零工,后来发觉这样的工作持续下去毫无意义,于是进了一家小型设计公司,收入比打零工时还要少,每月才18万日元左右。起初说好公司效益好的时候还有奖金,但是今年一次也没有发过,去年倒听说发了四次。
房屋租金每月5万5千日元。早上不吃早饭,中午吃碗牛肉盖浇饭或是去普通的小饭馆随便吃点,平均下来每天伙食费大概600日元。晚上一般要到八九点钟才回家,自己做了吃。从住处骑自行车不远有一家“吉之岛”,所以有时候在那里购物,回去做意大利通心粉或者冲绳风味苦瓜杂炒。自己做了吃既便宜又好吃。附近如果再有家SHOP 99就更方便了,或者有间百元店的话,就可以去买电池之类的小商品。
这样一来,每个月伙食费基本上在3万日元左右,再加上水电煤等,每月应该还可以剩下七八万日元灵活支配,不过我还经常会买些饮料啦、香烟啦,等等,加起来费用好像也不少,所以有时候根本没买什么大件东西,也感觉不到怎么花的,钱就花完了,所以我的银行储蓄到现在还是零。
不过我喜欢音乐,有时候会买些乐器或者相关器材。一般都是在互联网上购买,因为便宜。前些时候花1万日元买了一架哈蒙德电子风琴。还有,液晶放映机也是花1万日元买来的,我把它跟DVD显示屏连在一起看。以后如果遇到音质更好点的“哈蒙德”电子风琴,或是“Fender Rhodes”“Wurlitzer”的古董电钢琴的话还想再买一架。
我特别喜欢在旧货中淘宝,一点也不会在意它不是新品,不管是乐器还是书还是衣服,首先总是挑便宜的旧货买。
所以花在服装上的费用不算多,内衣大多在“优衣库”买,外套嘛还是稍稍价格贵点的东西穿着感觉好些。加上现在年纪也26岁了,以前尽穿从旧货店里淘来的衣服,不过以后也想买一些品质好点的西服,像山本耀司这样有思想的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衣服就有点意思。穿件皱巴巴的衣服,手里夹只弹眼落睛的高档公文包,感觉也很不错啊。
今后最想做的事情是去海外旅行。前阵子,住在洛杉矶的姑妈去世,我到洛杉矶去参加她的葬礼,结果上瘾了,特别想去海外走走看看。当然最喜欢去的还是欧洲和美国,毕竟我是从小在欧美音乐的熏陶中长大的。
嗯,我这个人比较懒惰,因为喜欢音乐所以经常窝在家里不出去,现在开始觉得这样并不好,因为这样就失去了许多接触到各种有趣事情的机会。我想今后还是要少许活泼些更好,体育运动之类的也应该适当地参加一些。
不久前,我被女朋友甩了。她是我在美术大学预备班时的同学,我考了一次美术大学没有考上,第二年再考考上的,她是直接从高中考入的,我还留过级,她则是顺顺当当毕的业,进了一家大型服装公司从事店铺设计工作,所以从走出学校踏上社会来讲,我比她晚了两年。除了跟她分手这个原因之外,当然还有各种其他原因,让我觉得自己现在这个样子下去是不行的,我开始对过去的自我产生了否定。而她则是做事利索、不喜欢稀里糊涂混日子的那种人。
说到工作,我进现在这家公司才三个月,自己感觉不太有信心。工作内容基本上是按照客户提出的要求设计出图样,说穿了不是我喜欢的工作类型。不过,只要努力去做,我想一定会有回报的。我理想中的工作是:让我一见到就觉得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然后拼命去做,完成之后悠闲地过自己想过的日子。能够结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是最理想的工作。
我觉得人还是要有个性。我自己的个性?我也说大不清楚,大概性情怪僻算是我的个性吧。
你问我的生活水平?嗯……大概属于中流中的中流吧。将来的年收入我想至少应该有400万—600万日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