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胡人的背叛

面对沙坨悲戚的面容,李俊静静说道:“沙坨将军,跟着我回洛阳,很有可能就是死路一条啊!”

“殿下,沙坨早就明白这一点了。”就怕李俊不答应,李多祚急急替他剖白道。

李俊没有搭理他的虚张声势,他沉默着,凝视着,眼前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将。

他真的能够接受自己的结局吗?

时间就这样平静的流淌了片刻,李俊赫然发现,眼前的沙坨竟然爽朗的笑了起来。

那是经历万千,仍然豁达开朗的笑容。

“太子殿下,我从军二十余载,早就是应该死过多少次的人了,苟活至今,已经是福气。就算陛下要砍我的头,我也无所谓。我只想,为我灵武军数万将士讨个公道。”

既是如此,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李俊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承诺道:“沙坨将军,你虽然不怕死,也不等于我可以放你去送死。”

“你应该知道,朝廷上的不少人,都想让你死吧,我们岂能如了他们的意!”

“那殿下的意思是?”这回换做是无名子惊呆了。

太子殿下难道要出面帮沙坨将这件事扛起来?

“当然是找个好说辞,让灵武军士兵的伤亡得到应有的赏赐啊!”事实证明,是无名子想多了。

李俊看着沙坨,眼神善意而关注,不知不觉之中,就让沙坨对他的能力十分信服。

相信他能够为将士们讨还公道。

“太子殿下尽管吩咐,只要能让我的将士们的血不要白流,沙坨愿意听从殿下的安排。”

“沙坨将军,想让灵武军将士的血不白流,我必须把此次战败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你知道,洛阳朝廷的人,肯定会盯着你的败绩挑错。”

不必李俊挑明,在座众人也知道,这个会做文章,编故事的人,肯定是武三思。

他自己从来也没有打过胜仗,战场经验约等于没有,可这并不妨碍他鸡蛋里挑骨头。

而且,李俊相信,他挑骨头的本领还十分强悍。

“说起这件事,老夫实在惭愧啊!”沙坨忠义深深的叹了口气,第一次回忆起这场令他几乎是身败名裂的战役。

他失利的真实原因,也将在他的诉说中,渐渐被揭开。

“太子殿下也知道,末将此前,一直驻守河北道,虽然和突厥有过交手,但比起关内道,河东道等地的将军,终究还是经验太少。这并不是我故意狡辩,事实确实如此。应该说,当朝廷的调令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让我一个对突厥没有多少作战经验的将军去灵武军,而且一来就是做大总管,那时候,我真的难以相信,朝廷会看中我。”

“但是陛下交代的任务,我也会尽力完成,说实话,在西受降城,那是我第一次和莫啜交手。此前,我对他的战术就有所了解,我知道,此人在突厥和大唐边境地区,非常有名气,他驭兵有术,战术灵活,称的上是一个劲敌。”

“坦白说,自从战败逃亡,我也反复回忆当时的战势发展情况,我承认,作为一个主将,我的战术是失败的,是无效的。当时在西受降城驻扎的唐军大概有八万人,对方莫啜统御人马,总计大约十万人左右,应该说,首先在人数上,我们就不占优势。”

“抛开本来的不利因素,我的战术也很失败,驻扎位置选择错误,没能在一开始就抵挡住突厥骑兵的冲锋,用兵笨拙,让灵活的突厥骑兵,有了可乘之机。”

“这些都是我的错误,应该由我一力承担。但是,我仍要说,灵武军每一个战士都是好样的,面对强悍的莫啜部,他们没有一个人选择后退,投敌。这也是为什么最后,灵武守军几乎全灭的原因之一。”

“既然这是原因之一,那必然还有之二了。”李俊大脑飞快运转,想象着当时的情景,并且适时地提示道。

这时,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杜饶,激动的叫道:“是叛徒,太子殿下,是叛徒出卖了灵武守军!”

“叛徒?”李俊疑道。

“是唐人吗?”

沙坨忠义表情惨淡的摇摇头:“不是,应该是胡人。”

“胡人?胡人又何来出卖?”

沙坨忠义给他的回答,让李俊丝毫都感觉不到意外。

在他眼里,这些四夷人士,如果真能效忠大唐,身心一致,那才叫稀奇。

背叛,出卖都是很正常的。

因为,在他们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忠诚二字,他们不会效忠大唐,甚至说,他们根本没有值得他们效忠的母国。

比如沙坨人或是胡人,严格意义上讲,他们过去只有一部分的领地,而且这个范围还十分不固定。

这个领地,经常因为战争而发生变化,他们的根不在大唐,也不在这名义上的领地之上。

所以,他们的忠诚感本来就不强,非是独指他们不效忠于大唐。

这样的话,李俊说来十分自如,可听到沙坨忠义的耳朵里,还真是有些刺耳。

李俊看着沙坨的面容变了几变,还是好心的安慰他道:“沙坨将军,我这话也没有别的意思。如今边关的情势也大变了,胡人这一支,有的根本说不清自己的来历,用绝对忠诚来要求他们,本来就是苛求了。”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真正解决问题,沙坨将军,还是接着讲战役是如何失利的吧。”

“好!”

沙坨的眼前,那两个可耻胡人丑恶的面容,渐渐浮现。

啊,再想起他们,也还是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将他们除之而后快。

他顿了顿,乃道:“太子殿下,我现在已经是必死之身,很多话也就不避忌了。作为新任灵武军大总管,我和曾经的守军将领,相处的并不融洽。据我了解,前任大总管的战绩非常良好,只是最近一年偶有小败。朝廷一直认为灵武一线的守军,在对战突厥的时候,过于保守,没有能够将莫啜赶到漠北去,争夺更多的领地。”

“我到达灵武郡之后,才逐渐了解到这一层内幕。原来,这些年,朝廷对灵武守军十分不满。认为他们没有作为,只知道消极防守。给他们的补给,都是比较差的,军资也常常拖欠。”

“是以,这一次只因为这两个小小的战败,朝廷就迫不及待的撤换掉了原来的大总管,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就把我给调拨到了灵武。”

原来是这样,李俊充满同情的看着沙坨,心想,这就是个背锅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