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影响力与互联网

布鲁斯·施奈尔(Bruce Schneier)

资讯安全专家,著有《我们的信任:为什么有时信任,有时不信任》(Liars and Outliers:Enabling the Trust That Society Needs to Thrive)。

有颠覆性的技术都能打乱传统权力的平衡,互联网也不例外。一般说法是,互联网将力量赋予无力量者,但这只是故事的一半,互联网赋予每个人力量。权力机构在学习使用互联网时有些慢,但他们一旦学会,就能借先天优势更有效地使用互联网。政府和企业已经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不仅能够使用互联网,也可以控制它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如果不仔细思考对未来的希望,以及未来世界里信息技术的作用,我们将会终结于一个有益于现存权力阶层,而不是有益于整个社会的互联网。

我们都经历过互联网的颠覆性时期。整个行业,比如旅行社和录像带出租店,全部消失。传统的出版业,书籍、报纸、百科全书、音乐,也失去了影响力,而亚马逊和其他网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像谷歌和Facebook这些以广告为基础的网站获得了巨大影响力;微软的影响力有些减弱(真是难以置信)。互联网也改变了政治力量,奥巴马在2008年和2012年的总统竞选中就创造性地使用了互联网。

当我们在Facebook聚集数百“好友”而一举成名时,或发现了有共同癖好和兴趣的聊天群时,互联网就借此改变了社会影响力。在互联网上,一些犯罪变得更加容易:冒名诈骗变成身份盗用,版权侵害变成文件共享,接触被禁的材料(政治的、性的、文化的)也变得相当容易。

现在,有权势的利益集团正试图将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向对他们更有利的方向操纵。一些企业正努力创造给他们带来最大化利润的互联网环境,Facebook和谷歌位列其中;还有一些企业正游说政府制定法律,使他们独有的商业模式更加有利可图。电信运营商希望能区分不同类型的网络流量,娱乐公司希望严厉打击文件共享,广告商希望随意得到有关我们习惯和爱好的数据。

政府方面,更多国家加大了审查互联网的力度,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做得更有效。几乎全世界的警察部队都在使用互联网数据进行监控,军队也在准备网络战争的军备竞赛。不管是政府的还是商业的,互联网监督都在呈上升趋势,不只是在极权主义国家,西方民主国家亦是如此。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都更加依赖宣传造势来引导公众舆论。

1996年,约翰·巴罗(John Perry Barlow)发表了《网络空间独立宣言》(A 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Cyberspace)。他告诉政府:“你们没有任何道德权利统治我们,你们也没有任何强制方法让我们真的有理由恐惧。”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许多人都相信了他。当时我们相信,互联网一代,那些能够快速接受新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变革的人,将很快以策略胜过上一时代沉闷笨重的机构。

现实原来要复杂得多。我们忘掉的是,科技正在两个方向将权力扩大化。当无权无势者发现互联网,他们会突然之间有了影响力。但是,即使这些无组织的人们敏锐地率先使用了新技术,有影响力的庞大机构最终会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他们有更多的权力被放大。不仅是互联网改变了权力平衡,有影响力的机构也改变了互联网。还记得美国联邦调查局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调查网络犯罪时是多么不称职,多么无能吗?还记得互联网用户是如何胜过中东秘密警察的吗?或电子货币如何使政府的货币流通濒临过时,互联网组织如何使政治党派面临失效的吗?所有这些感觉像是古老的历史。

事情也不是一边倒。公众会就某个具体问题,比如《禁止网络盗版法案》(Stop Online Piracy Act, SOPA)、《保护知识产权法案》(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ssessment, PIPA)、“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等临时组织起来,对抗有权有势者的一些行动,但这不会持久。很快,无组织者重回到无组织状态,权力集团重新掌控局面。

关于互联网未来的争论,无论是道德上还是政治上都很复杂。在个人隐私和执法需要(以防止版权侵犯或儿童色情作品)之间如何平衡?我们能否接受无形的计算机算法所提供的搜索结果或新闻文章?机场安检时,又能否接受被随机选中,要求进行另外仔细检查的事实呢?我们有权纠正有关自身的信息吗?或者能删除它吗?我们想要若干年后能够忘记现在的事情吗?这些问题都很复杂,需要有意义的辩论、国际合作及替代解决办法。有人相信我们能够胜任这项任务吗?

我们不能胜任,这就是我的担心。如果我们不想了解如何更好地塑造互联网,进而让它的优点胜过劣势,权力集团就会插手。互联网的设计不受自然法则的制约,它的发展纯属偶然:商业利益的缺乏、政府的善意忽视、军队对抗打击和适应力的需求,以及计算机工程师想要建立开放系统使工作变得简单而容易的自然倾向性。各种力量的联合创造了今天的互联网,但这并不意味着明天的互联网也将这样被创造。目前关于互联网的争论仍将继续:在全世界的立法机关,在诸如国际电信联盟和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国际组织中,在互联网的正规机构内,争论仍将继续。互联网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建立的,却由不同团体、企业和国家因各自利益和议程而不断重新创建。如果我们不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争得一席之地,互联网的未来就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