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合理应用指导手册(第二版)
- 吴玢
- 1729字
- 2020-08-26 15:06:32
序言
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无论对西医还是中医,都是临床上的一个永恒主题。
曾几何时,“中药安全”,“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可以长期放心使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防身”,好像成了大家的共识,成了中药与化学药及生物药相互区别的标志。孰不知,这些在人们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观点,却是极端错误、危害巨大的。
近年来,随着中药应用范围的扩大,中药的一些毒副作用也逐渐显现。面对这一情况,大家又由于这些事实对自身固有观念的巨大冲击所产生的震撼而将这些小概率的偶然事件不适当地扩大开来,再加之一些不明真相或者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与个人的推波助澜,以至于到了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谈虎色变的程度。这也是大可不必的。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现以及被关注,对于中医药学来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它可以打破那些中药安全无毒的不正确观念,使中药回归其本位;另一方面,它可以引起我们对中药毒副反应的重视,引导我们加强对中医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以便更安全地应用中药,使之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更优良的服务。
实际上,古人对中药的毒副作用早已有深刻的认识。中药从其作为药物用于治疗疾病之伊始,就一直区别于谷肉果菜,是作为有毒之物严格控制应用的。因而,《周礼》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在中医的第一部典籍《内经》中,中药也大多是称之为“毒”或“毒药”的。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有言:“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在这里,不仅将所有的药物均称其为毒,而且据其药性不同,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更为重要的是,将药物与谷肉果菜等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另一方面,通过强调对不同药性中药攻邪治病时的区别使用,提醒医者要注意对药物的安全使用,不可攻伐太过,以免伤及人体的正气。对于药物与食物的区别,以及其之所以能够治病疗疾的原因,明代医家张景岳给出了最明了的阐释:“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是药三分毒”,所以中药是不可以像食物一样无所顾忌地长期应用的。
既然中药“是药三分毒”,合理地、安全地用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达到安全用药的目标,我们需要了解中药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总结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研究确定导致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物质基础、环境条件以及其他的相关原因,并揭示其机制,然后寻找避免或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最终达到减少或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目标。无疑,这些工作是艰苦、繁杂的,但在这些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莫过于全面总结以往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现状,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通过认真的分析,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康仁堂药业的吴玢先生,作为最早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企业掌门人,在严把产品质量关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多年来,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近日,吴玢先生将其组织编著的《中药合理应用指导手册》一书送余作序。开卷观之,洋洋洒洒,内容十分丰富。书中所论,大略有三:其一,是对古往今来众多医家对中药不良反应论述的总结;其二,是近三十种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综述;其三,是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情况的介绍。上篇,不仅系统回顾了历代医家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而且对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概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了应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正确态度。下篇,选取最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近三十味中药饮片,对其近年来发生不良反应的事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以每味饮片为单位,对近年来发生不良反应的次数、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治疗的结果与预后、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以及合理用药的建议,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此书对中药不良反应资料收集之全面,原因分析之深入,涉及范围之广泛,合理用药建议之中肯,都是可圈可点的。我相信,本书的出版,不仅可以对医药界同仁合理安全地使用中药饮片有所助益,而且对于纠正人民大众围绕中药饮片的不全面的认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是为序。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