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动态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动态

编者按

2018年1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山东将在全国新旧动能转换中先行先试、提供示范。为了集中反映2017年山东省经济运行情况,本栏目特刊发一组山东省统计局对全省服务业转型升级、经济绿色发展、交通邮电产业等问题所做的专题分析,以期为社会各界对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陈汉臻 彭丽芳 梁晓栋陈汉臻(1964~),山东省统计局副局长。彭丽芳(1965~),山东省统计局服务业统计综合处处长。梁晓栋(1988~),山东省统计局服务业统计综合处四级主任科员。

摘要 2017年,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全面增强,质量效益全面提升,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与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省服务业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山东需要紧紧抓住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提质增效。

关键词 服务业 转型升级 提质增效

2017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促使服务业发展实现新跃升。

一 引领作用全面凸显

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税收等方面贡献突出。

(一)经济发展主引擎

山东省坚持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重,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增长由过度依赖工业驱动向工业、服务业协同驱动转变。全年服务业增加值34876.3亿元,增长9.1%,增速比GDP、第二产业增速分别高1.7个和2.8个百分点。“三、二、一”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8.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2.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达到56.4%,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二)投资创业主阵地

进一步打破所有制限制和行业垄断,建立公开、平等、开放、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资金引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使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服务业大项目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全年服务业投资达到26330.1亿元,增长12.5%,增速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比全省、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分别高5.2个和10.0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8.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提升,双创热情高涨,新兴现代服务业成为投资热点,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新登记企业户数分别增长49.1%、32.9%、32.6%和27.8%。

(三)税收增长主渠道

全年服务业国地税收入(不含海关代征)4033.2亿元,增长29.5%,增速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增长39.0%,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地税增长20.4%,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贡献持续提升,占全部国地税收入的比重为41.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对国地税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8.1%,比第二产业高18.1个百分点。

二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高点定位、高端切入,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服务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一)传统服务业调整优化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为9832.2亿元和2916.5亿元,分别增长8.6%和8.2%,分别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2%和8.4%,分别比上年降低0.3个和0.2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积极变化。网上零售增势强劲,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04.7亿元,增长46.8%,增速高于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39.3个百分点。新型运输方式快速发展。全年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3411.8万人,增长12.5%。九大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达到5023.6万人,增长19.2%。快递企业完成快递业务量15.2亿件,增长25.7%。

(二)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

现代服务业占比提升,全年营利性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为5324.4亿元,增长18.6%,占GDP比重为15.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金融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8957.2亿元,增长11.8%,增速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保险服务能力增强,实现保费收入2738.1亿元,增长18.9%;保险赔付831.3亿元,增长5.7%。商务服务向中高端化延伸。全年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7.7%,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13.4个百分点。广告业持续向好,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8.2%,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截至年底,山东拥有4家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居全国首位。人力资源服务快速发展,实现营业收入增长38.5%,比上年提高21.0个百分点,增速居商务服务各行业之首。

(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培育互联网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3.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2.4%,分别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29.0个和18.1个百分点。百强企业再添新军,继山东开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山东广电新媒体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省入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的第2家企业。幸福产业提档升级。积极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全面提升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方面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规模以上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营业收入增长76.6%,文艺创作与表演营业收入增长35.0%。家庭服务健康发展,有效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家庭服务消费需求,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3%。

(四)企业效益显著改善

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促使服务业企业轻装上阵、活力迸发。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营业利润增长21.7%,比上年提高19.7个百分点。利润率为14.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营改增减税效果持续显现,生产税下降5.1%;企业税负率为3.6%,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现代服务业效益更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增速均居服务业各行业首位(见表1)。

表1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行业主要指标增长情况

三 主要问题

2017年,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进一步扩大。

(一)总量差距扩大、占比偏低

2017年,山东省服务业增加值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广东、江苏,分别比两省少12612亿元和8293.1亿元,差距分别比上年扩大2312.8亿元和1353.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全国低3.6个百分点,分别比广东、江苏低4.8个和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差距更为明显,实现营业收入居全国第6位,仅为广东的35.1%、江苏的56.8%。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传统服务业比重较高,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合计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1.0%,比全国高10.8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发展明显滞后,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10.6%,比全国低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以新兴服务业为主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规模与发达省份差距较大,营业收入仅为广东的23.8%、江苏的27.9%,居全国第7位;占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为21.5%,比全国低20.1个百分点,仅居全国第21位;对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6.7%,比全国低近20个百分点,仅居全国第23位。

(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山东省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较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不足。2017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45.8亿元,比上年增长8.6%,增速比全国低8.7个百分点,分别比江苏、浙江、广东低9.5个、28.9个和14.5个百分点,仅居全国第18位。

(四)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受去产能、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中央环保督察、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采暖季大气污染防治等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房租、用工成本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成本加重。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增长15.4%,增速比营业收入高1.1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营业成本72.7元,比上年增加1.1元。

(五)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不足

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跨界协同互动广度不够、程度不深。一是融合需求不强。制造业产品链、供应链不够长,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总量不大、需求层次不高。二是融合意识不强。“小而全”“大而全”思想普遍存在,原本可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也多由企业内部消化。三是融合能力不强。服务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受自身规模限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其他企业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

四 2018年服务业形势展望及对策建议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启动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第一年,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有利因素不断集聚,全省服务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扩大服务业中高端供给,为打造服务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动力支撑。二是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已经起势,综合试验区建设获得国家一揽子政策支持,为服务业加快发展优化升级提供政策支撑。三是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建设一流基础设施,各类创新资源、创业主体快速集聚,为服务业企业成长壮大提供要素支撑。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提质增效。

(一)全面提升服务业领域供给质量

优化服务业供给水平,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一是加快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中高端延伸,提高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水平。二是推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引领一、二、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的有机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三是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广泛开展“标准化+”行动,树立标准化示范标杆,打造高质量现代化的服务业标准体系,以行业标准倒逼产业层次提升、结构优化。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推动形成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和特色品牌优势,全面提升产业、区域的竞争力。一是“十强”产业优先集群。山东省规划的“十强”产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应优先推动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为“十强”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重点区域优先集群。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推动资源禀赋好、产业基础好、发展环境好的区域优先集聚。加快建设服务业特色小镇,为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示范。三是政策措施优先集群。统筹用好国家各类政策资源,推行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可复制推广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试点示范的权利,构建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

(三)加快培育山东省服务业领军企业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领军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引领作用。一是壮大本土企业。鼓励本土服务业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争取更大市场份额,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服务业品牌。二是引进优秀企业。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和精准度,引进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转调作用大的好企业好项目,提升对优质企业的服务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优质企业进入山东、留在山东。三是发现潜力企业。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汇聚人才、团队、资金等创新创业资源,增加政府采购项目,为中小潜力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条件,让更多优秀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助力一批潜力企业成长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行业小巨人。

(责任编辑:樊祥成)

交通运输邮电业持续向好

山东省统计局服务业统计综合处执笔人:陈汉臻、倪化桥、邢文。

摘要2017年,山东省交通运输邮电业发展持续向好,质量提升,效益增加,充分发挥了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本文在全面分析产业运行特点的基础上,认为山东省交通运输邮电业依然存在发展短板,因此应该在完善运输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快递模式、加大港航投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关键词 交通运输邮电业 产业分析 政策建议

2017年,全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促使交通运输邮电业发展持续向好,质量提升,效益增加,充分发挥了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 交通运输邮电业运行特点

全省以建设“网络强省”“交通强省”为目标,加强铁路、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稳中向好,实现增加值2916.5亿元,增长8.2%,增速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47.7公里,高速公路新建成通车111.1公里、新开工建设425.0公里,沿海港口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铁路、公路、水路客货总周转量增长9.4%,增速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港口生产形势好转,吞吐量增长6.2%。九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9.2%。邮电业务总量增长64.4%,快递发送量增长25.7%。

(一)铁路运输保障能力提升

铁路运输业推动大宗货物产运需紧密衔接,调整货运产品供给,加强与社会物流的深度融合,全年完成客货周转量2009.5亿吨公里,增长8.2%,增速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货物运输持续向好,完成货运量1.8亿吨,货物周转量1254.9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7%和8.8%,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0.7个和2.8个百分点。青荣城际铁路开通之后,动车以其时间准、速度快、安全舒适等优势,更好地满足了消费升级需求,吸引了大量乘客,铁路旅客运输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1.3亿人次,客运周转量754.6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2.5%和7.2%,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0.9个和1.0个百分点。

(二)公路客货运输一冷一热

加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7.0亿元,为山东历史上在建高速公路规模最大的时期,等级客运站、货运站分别达到1198个、363个,客运站基本覆盖所有乡镇。统筹安排运力资源,推动多方联运、无车承运等新模式发展。公路客货周转量大幅提升,全年完成6698.3亿吨公里,增长9.5%,增速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受电商快递业务迅速发展、公路运价灵活适应性强的带动,公路货物运输快速增长,完成货运量28.8亿吨,货运周转量6650.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5.3%和9.5%,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5.8个和6.2个百分点。在私家车保有量增加和客运车辆公交化运营的影响下,公路旅客运输增速放缓。全年完成客运量4.9亿人,增长0.6%,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完成客运周转量481.0亿人公里,增长1.8%,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长途客运发展较好。

(三)水路客货运输增长平稳

着力激发水运市场活力,全年取消船舶进出港签证等20项行政审批事项,下放14项行政审批事权,取消船舶港务费等1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涉企收费,为企业减负4.4亿元。落实中资“方便旗”船回国登记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中资“方便旗”船舶首次在山东落户。推行“一站式”服务行政审批运行模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各项措施确保航运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路运输业完成客货周转量1764.4亿吨公里,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其中,客运周转量12.1亿人公里,增长0.6%,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货运周转量1758.4亿吨公里,增长10.8%,比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

(四)港口生产保持低速增长

为扩大产能,青岛港前湾港区迪拜环球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工程、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矿石码头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通过能力6693万吨。港口生产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5.2亿吨,增长6.2%,青岛港突破5亿吨,日照港、烟台港突破4亿吨,山东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超4亿吨大港的省份。实现外贸吞吐量8.0亿吨,增长9.0%,增速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港口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在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大港口完成的17种货物中,石油天然气及制品、非金属矿石、煤炭及制品占总吞吐量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2.2个、1.0个和0.9个百分点。

(五)航空客运实现较快增长

全年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3.4亿元,用于机场站坪工程、综合管网改造等项目,完善机场硬件设施。争取中小机场补贴资金5207.0万元,对支线机场给予补贴,弥补机场提供普遍服务导致的资金缺口。支持机场贷款贴息,调动机场利用金融资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全省航空运输旅客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货邮吞吐量基本平稳。九大机场全年航班起降48.9万架次,增长17.0%,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航空客运业快速增长,完成旅客吞吐量0.5亿人,增长19.2%。航空货运业增速趋缓,完成货邮吞吐量41.0万吨,增长0.3%。

(六)邮电新兴业态充满活力

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兴服务蓬勃发展,促进邮电业新旧动能转换升级。邮电业务高速增长,完成业务总量1891.3亿元,增长64.4%,增速比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98.4亿元,增长76.5%,比上年提高27.2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392.9亿元,增长30.3%,比上年回落16.5个百分点。新业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4G网络迅速普及,年末全省4G移动电话用户6242.6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重达到62.8%,比上年末提高14.3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8508.0万户,用户月均流量达2.1GB,增长3.1倍。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588.7万户,增长9.4%;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1.0%,比上年末提高7.8个百分点。光纤宽带用户达2129.9万户,占固定宽带用户的比重为82.3%,比上年末提高9.4个百分点。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了对交通运输邮电服务的新需求,从普遍服务需求上升到多样化、个性化、优质化服务需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以及现代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需要交通运输邮电基础设施提供重要支持。但山东省依然存在发展短板,主要表现为支撑力度不够、转型升级压力较大、经济质量效益不高。

(一)基础设施支撑力度不足

现行交通运输业管理体制根据运输方式分别设立管理机构,实行条块管理。各部门及相关企业只注重本行业运输场所的建设,不同运输方式的枢纽设施各成体系,联合运输、多式联运被切割,导致基础设施支撑力度不足。如全年公路、水路交通投资907.4亿元,比广东、浙江分别少417.9亿元和648.7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落到全国第8位,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占比不足20%。高铁出省通道只有1条,省内高铁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民用航空对外联通能力不足,济南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8条,青岛机场29条,而成都为102条。运输企业更关注市场竞争而忽视合作共赢,一味进行基础投资扩张规模,难以从社会效率和综合运输的角度进行联合,导致物流行业“最后一公里”成为难题。

(二)企业营商环境有待改善

交通运输和快递大中型骨干企业偏少,车辆以挂靠为主,主要依赖低价获取市场份额,依靠服务质量良性发展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从运力装备看,道路货物运输专用化、重型化、厢式化发展进程慢,高耗低效的中、小型货车占比偏高,专用车、集装箱运输车和新能源车发展偏慢,政策补贴见效较慢。从经营环境看,企业面临较大压力:一是治超新规实施后,不得不新增运力,部分地区在过渡期内从严从重处罚运输车辆,导致经营成本增加;二是营改增后,因经营不规范,抵扣项目少、抵扣不充分及获得进项税发票难,企业负担有所增加;三是面临司机荒,企业购入新车因缺少司机难以及时投入运营,依靠高工资仍招不到或留不住人员。

(三)绿色航运增加运输成本

按照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烟台、潍坊、东营、滨州等环渤海相关水域内的港口于2018年1月1日起,执行船舶排放控制区的有关标准和要求。2017年,全省船舶进出港59万艘次,其中位于船舶排放控制区内的船舶21万艘次。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管控,在改善排放控制区内主要沿海港口和内河水域环境质量的同时,将增加海运企业成本,影响部分港口生产经营。

(四)快递业务收入增幅放缓

快递行业是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助推器”,快递业务收入保持较高增速,但增幅回落明显,全年各季度的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9.8个、30.9个、22.3个和2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快递市场规模扩张放缓,人工成本增长过快,快递企业发展步伐受到限制;二是严重依赖电商,同质化竞争激烈,在电商增速放缓的重压之下,快递企业毛利率不断压缩;三是2016年快递企业集中上市,普遍采取了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业绩的政策,业务增长难以持久。

(五)传统行业经受转型压力

全年邮政寄递服务下降4.8%,其中函件派送量下降34.3%,报纸订销下降7.3%,汇兑笔数下降34.5%。传统电信业务下降趋势明显,固定长途电话通话时长下降22.2%,移动短信业务量下降13.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减少8.9%。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乏力,业务收入增速低于业务总量增速44.7个百分点,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三 展望及建议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伴随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交通运输邮电业的发展处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关键时期、大有作为的重要阶段。应进一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增强基础支撑力度,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大动脉的作用。

(一)完善运输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交通运输业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出台全省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规划布局,对港口资源进行整合,做好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和建设,健全完善智能化、现代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推动中韩陆海联运和中韩陆海整车运输工作。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紧密衔接,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新能源、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跨界融合。重视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建设,培育多式联运企业,引导企业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方式,如运输全程一次委托、结算一次收取等,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降本增效、绿色低碳发展。

(二)提升发展环境,推进精准施策

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市场统一开放、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公平竞争。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破除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落实石油、天然气、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措施,发挥民营经济在价格形成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降税清费力度,整治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等违规行为。制定政策时,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如在超限治理方面,可根据运输产品属性和特种运输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分类管理;增加“营改增”进项抵扣项目,将房屋租金、保险费等纳入进项抵扣范围;学习借鉴外省经验,制定高速公路差别化收费办法,研究探索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

(三)创新快递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快递业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大力支持快递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由服务民生向服务生产延伸,提供设计、生产、流通、仓储、配送、售后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加强与电子商务、制造业、信息业、金融业的紧密融合。维护快递业竞争秩序,废除各类违反公平竞争、可能造成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提升行业服务质量,从价格恶性竞争转向服务质量竞争,降低快件延误率、损毁率,提高快递服务透明度。支持发展农村货运班线、快递班车,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

(四)加大港航投入,优化口岸布局

利用沿海港口吞吐量全国领先和靠近日韩的区位优势,立足长远,强化陆海统筹,整合沿海港口资源,优化口岸布局,把山东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加强港口公用航道、锚地建设,做好沿海主要港口新港区建设和开发,加快推进原油、集装箱、邮轮等大型专用泊位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做好水铁联运等联运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在港航领域的运用,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与港口的有效衔接,推进海铁联运示范工程和疏港铁路建设。依托港口群区位优势,创新港区供应链模式,强化港区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港区对周围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樊祥成)

经济绿色转型成效初现

曹亮曹亮(1983~),山东省统计局高级统计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产业经济。

摘要 2017年,山东通过做好环保安全整治、化工转型升级、采暖季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整治、煤炭减量替代、金融风险调控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主动压减低质低效产能、挤掉粗放发展水分、释放绿色驱动红利,经济运行在六个方面呈现新气象。

关键词 山东 绿色转型发展 环境保护

2017年,山东深入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迎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施策,全力做好环保安全整治、化工转型升级、采暖季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整治、煤炭减量替代、金融风险调控等五大攻坚任务,主动压减低质低效产能、挤掉粗放发展水分、释放绿色驱动红利,经济运行呈现新机遇、新气象、新活力。

一 市场关系深度调整,供需两端质量明显提升

实施最严厉的环保整顿,推动化工企业退城入园,加速淘汰违法违规和低端过剩产能,有效净化了产业空间,规范了市场秩序。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8万余家,全面完成527万吨粗钢、175万吨生铁、351万吨煤炭去产能任务。煤炭、轮胎、平板玻璃等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进入79%~83%合理区间。调研的东营利华益集团、海科集团、垦利石化、滨州京博石化、中海精细化工等企业反映,市场关系正在由“劣币驱良币”向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转变。一方面,供给主体转变为优质产能,实现了优质优价。另一方面,需求主体转变为中高端用户,比如传统油品需求基本饱和,高标号汽柴油、航空用油、高端润滑油、精细化工品等成为主要增长点。

二 产业层次加速优化,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突出“去”“补”平衡,大力实施腾笼换鸟,促进价值链向高端延伸。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和1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3个和4.4个百分点。滨州魏桥集团主动淘汰269.2万吨电解铝产能,对全部热电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坚持以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引领行业发展,积极打造铝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业务领域逐步由食品、医药、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等向更广阔的高端铝替代品(比如全铝飞机、全铝家具等)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东营科瑞集团一手抓高端石油装备制造,实现产业链产品全覆盖;一手抓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在全球布局16个技术研发中心,打造面向全球的营销网络平台——易瑞,稳步走向行业价值链的最高端。

三 绿色动能快速涌现,高质高效产业加速形成

坚持以“四新”促“四化”,积极壮大绿色发展动能,推动传统行业守正出新“老树发新芽”,“四新”经济“无中生有”蓬勃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而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4%。滨州滨化集团充分利用生产排放的有毒氯气,开发出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产业链,实现了节能减排和变废为宝,显著提升了企业效益。东营鲁方金属材料公司自主研发了国际领先的“两步炼铜工艺技术及装备”,能够有效提取铜、金、银等16种有价元素,实现了对生产原料的“吃干榨尽”,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也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 实体经济效益改善,金融风险压力接近拐点

随着市场形势的持续好转,大中型企业产能利用率和盈利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既为产业转型升级积蓄了力量,也减缓了金融风险防控的压力。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0%,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1.5%,其中大中型企业利润增长18.3%。调研的东营垦利石化、中国万达集团和滨州京博石化、中海沥青等企业都反映,环保整顿有利于市场平稳运行,行业先进产能都在满负荷运行,前三季度中国万达集团利润增幅超过10%,为近3年最好,中海沥青营业利润增幅更是达到180%。企业效益的好转促进了金融去杠杆,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54.9%,比6月末降低0.1个百分点,比年初降低9.3个百分点。东营、滨州两市上半年曾出现企业债务违约,导致金融生态环境恶化。据两市金融监管部门反映,主要风险企业处置方案稳步落实,金融运行环境已呈现好转迹象,东营正在以绿色金融为突破口,重塑良好的银企关系,9月末全市申请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滨州开展打击逃废银行债务专项行动,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比8月末增加33.6亿元,同比多增10.5亿元。

五 市场预期稳步趋好,企业发展信心持续增强

大力营造营商环境,切实推进“放管服”改革,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大幅压减,市场准入门槛和企业制度成本明显降低,激发了企业活力。9月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74.6万户,增长13.7%。第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稳步回升到118.9,比第二季度提高3.2点;对未来形势的预期指数为121.8,比第二季度提高3.3点。调研的东营、滨州企业普遍反映,已经认准了转型发展之路,并在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中强烈感受到转型发展的紧迫性,东营利华益集团、海科集团、滨州京博石化、垦利石化等企业更是因提前转型而受益,实现了环保督察期间零停产,成为当地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六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改善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扎实做好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全面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9%,稳定在4%的预期目标以内。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9.9%,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济钢集团搬迁涉及的近2万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滨州魏桥集团内部安置2.1万名去产能职工,而且做到工人不下岗、干部不降职、收入不下降,有力保障了社会稳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8.3%。尤其是中央环保督察成效显著,令城乡居民普遍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明显提升。社情民意调查显示,98.4%的受访者认为环保综合整治带来环境明显改善。

(责任编辑:樊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