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国内学者对专利效能信息利用的研究现状

我国一些学者也在专利绘图上做出一些探索。传统的专利功效矩阵编制起来依赖人工,在选取哪些方面的功效放入矩阵和选择目标专利上,均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且格式上主要是针对各项专利是否具备某些功效特征进行画钩或计数。这意味着面对海量专利数据进行功效上的分析是很不方便的,而且,容易遗漏一些专利。为此,陈颖等(2012)、翟东升等(2012)尝试了利用文本识别技术,对德温特数据库中的手机专利的功效词进行提取,然后对具备特定功效特征的专利文献频数进行统计,最后将具备特定功效的专利文献的频数和所对应的特定功效画在一张表格上,形成了可以让读者判断手机领域具备某些功效的专利个数的专利功效表,如表1-4所示。翟东升、陈晨、张杰、黄鲁成、阮平南:《专利信息的技术功效与应用图挖掘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年第4期。

在简单的专利功效矩阵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专利技术功效矩阵。该矩阵有助于同时从技术特征和功效特征对专利进行解读。尽管一些软件如恒库、TDA等尝试提高专利技术功效矩阵的自动构建程度,但整个过程中仍离不开专家对词汇的甄别和筛选。陈颖、张晓林:《基于特征度和词汇模型的专利技术功效矩阵结构生成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年第2期。陈颖等、翟东升等讨论了如何借助软件提取技术词汇和功效词汇的问题。罗立国(2009)和潘雄锋等(2010)也讨论了专利的技术功效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表1-4 技术功效统计翟东升、陈晨、张杰、黄鲁成、阮平南:《专利信息的技术功效与应用图挖掘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年第4期。

翟东升等(2015)将专利文献中的功效词汇与描述专利的技术特征的词汇搭配起来,放在一张矩阵表中,用来判断具备特定功效的专利主要归属于具有哪些技术特征的专利文献中。表1-5展示了他们从德温特数据库中提取的3D打印机专利文献中的技术特征词汇和功效词汇。主要绘制过程是,从专利文献中分别提取描述“Novelty”的词汇,构成技术特征词的来源;提取描述“Advantage”的词汇,构成功效特征词的来源。在提取功效特征词时,在动词“增加”“减少”“改进”“提高”“方便”“确保”“防止”等动词后面的短语,会被作为描述技术功效特征的词汇被提取出来。翟东升、蔡力伟、张杰、冯秀珍:《基于专利数据仓库的技术功效图挖掘方法研究——以3D打印技术为例》,《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年8月。

表1-5 3D打印技术的技术功效统计翟东升、蔡力伟、张杰、冯秀珍:《基于专利数据仓库的技术功效图挖掘方法研究———以3 D打印技术为例》,《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 0 1 5年第7/8期。

在绘图方法上,一些学者进行了尝试。吴欣望等(2012)提出可以利用专利文献中的效能信息绘制可视地图。专利文献包含广泛的科技、经济和法律等信息,被誉为一座金矿。为了开发专利文献这座潜在的“金矿”,人们开发和设计了专利技术地图等各种信息分析工具。专利技术地图根据专利技术的技术特性对专利进行类聚,转化成二维或三维可视地图,有助于企业借助专利技术地图寻找技术空白点,获取新的技术方案思路以及绕开现有的专利技术壁垒。然而,该文认为,专利技术地图主要建立在对专利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市场或客户所感受到的专利技术的特征上。这意味着,虽然技术研发人员可以在专利技术地图的引导下开发技术,但却无法对待开发技术的市场前景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估。而对企业而言,研发成果的价值大小最终恰恰要取决于市场或客户的认同。可以说,专利技术地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对技术领域的盲目性,但却克服不了对市场感知的盲目性。基于这一认识,他们认为可以设计专利效能地图来解决上述困境。并提出了构造该地图的三个步骤:一是构造效能向量,即将某领域技术按照其具有的功能分拆为多个元素,如结构紧凑、操作方便、降低磨损、密封性好、热效率高、装卸方便、安全性好、耐腐蚀、精度高、寿命长、更环保、稳定可靠、成本或价格低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多维向量;二是以该行业内已经普遍实施的同类技术为参照,找出单个专利文献中体现出来的技术特性,对该专利文献的效能进行赋值,这样就形成该领域专利的效能数据库;三是使用专利地图绘制工具在专利效能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绘图,得到专利效能地图。吴欣望、朱全涛:《专利效能地图的构建与应用》,《建材世界》2012年第4期。

陈旭等(2014)设计了一种将领域、技术、功效和专利融合在一起的专利地图。陈旭、冯岭、刘斌、彭智勇:《基于技术功效矩阵的专利聚类分析》,《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4年第3期。该图描绘的是某公司拥有的照明类专利的功效分布状况。在图1-9的中间位置,注明了所考察的专利组合属于照明类,用深黑色的方框表示。进一步地,又可将照明类专利组合划分为安装支架、散热器和LED三个子类别,用浅灰色的方框表示。公司拥有10件照明类专利,其中属于LED领域的有8件,散热器和安装支架各1件。属于LED领域的8件专利具有降低成本、保护芯片、安装方便、高效节能、提高质量的功效。安装支架的专利具有使用方便的功效,散热器则具有重量轻的功效。

图1-9 融合领域、技术、功效和专利的专利地图

资料来源:陈旭、冯岭、刘斌、彭智勇:《基于技术功效矩阵的专利聚类分析》,《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4年第3期。

不过,整体而言,我国对新型专利地图的构建研究不仅稀少,而且主要关注的是提取数据的技巧,对专利地图的原创性设计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研究非常少。实际上,我国对专利地图的研究更多地体现在应用层面上。如马天旗(2015)等结合丰富实例演示了专利数据的分析;马天旗:《专利分析——方法、图表解读与情报挖掘》,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张颖等(2010)提出了基于XMLSchema的专利地图;邱洪华等(2008)将专利地图方法应用于研究中国银行业的商业方法专利;王珊珊和田金信(2010)则将专利地图应用于企业研发联盟的专利战略制定。此外,郑云凤(2009)、武建龙(2009)等诸多研究均结合具体企业的专利地图来提出研发建议。

总之,目前的专利地图主要是为研发人员和维权人员的决策提供支撑,在企业高层的战略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离社会对充分利用专利信息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知识产权部门在推广专利信息分析工具时,也时常遇到这样的困境,即企业工作人员往往认为不使用现有的专利信息分析工具,他们也同样能做出类似的决策。社会依然需要能够进一步满足企业高层、风险投资者等在战略决策上的潜在需要的专利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