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关于国民政府如何加强金融监管、主导企业融资的问题,近年来学界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学界相关研究的代表成果如下。李一翔:《近代银行与企业的关系(1895 ~1945)》,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朱英、石柏林:《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张忠民:《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徐建生:《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袭与异变》, 2006。张忠民等:《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张忠民等:《近代中国的企业、政府与社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杜恂诚等:《中国近代国有经济思想、制度与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吴太昌、武力等:《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朱荫贵:《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资本股份制企业形成的途径》,《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5期。拙作:《危机中的责任与市场:抗战大后方“日机轰炸”与重庆电力公司的因应》,载《近代史学刊》第12辑, 2014。笔者以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关注点如下:一是从经济政策、经济思想演变的视角探讨国民政府逐步构建金融统制体系,强化国家资本发展的内在逻辑;二是以公司制度变迁为对象,探讨不同类型企业资本发展的总体趋势,但缺乏对战时后方国民政府向工矿企业融资活动情形及企业资本发展演变趋势做更为深入的考察。源于此,本文以抗战前后重庆电力公司融资问题为个案,探讨国民政府介入民间资本融资的发展态势及历史局限,也试图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以公用事业的电力企业为案例,考察战时后方国民政府金融统制政策如何在民间资本企业中得以落实;二是探析在战争环境下后方民营电企治理、发展的内在逻辑;三是阐述战时统制经济政策及其社会环境又如何制约着企业的融资活动,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