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控制力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李泳
- 1711字
- 2020-08-29 07:49:20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样本特征
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的目的不同,形成产业控制力的方式和威胁产业安全的程度也不同。直接用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外资控制力是一种事后结果,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我们直接对微观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揭示外商投资行为的目的性与外资抢占市场、控制定价权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找到弱化外资控制力的着力点;对外资企业进行的结构性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外资企业对我国外资政策响应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别,据此可以推测易受外资法律政策调整影响的企业类别,以及外资法律政策制定的着力点。
一 问卷设计
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我们就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目的及其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的评价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80份,收回问卷1356份,回收率为85.8%,其中有效问卷1325份,占回收问卷的97.7%。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外国投资者选择到中国进行投资的动机及其所主要关注的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归纳出一系列重要的组合因素,验证不同特性投资者的投资动机差异和所关注的区位因素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对中国产业发展影响模式的差异。
为了保证调查的有效性,我们在正式发放问卷以前,对20家外资企业试发了问卷,并根据问卷回答情况对问题的设计做出了修改。为保证调研的有效性,我们将访谈对象特别选定为企业里对外资政策和投资决策有较深认识的财务部或战略规划部主管。问卷的第一部分要求外资企业提供基本的厂商信息,包括公司经济类型、外资来源国家或地区、公司的资本金总额、产品的市场导向以及所处产业链位置,以便对不同类型的外资企业进行比较。第二部分要求被调查对象对其到中国投资的目的及所关注的区位因素做出重要性程度的评价。
按照纵向和横向直接投资理论(又称KK理论),本书将外资企业的投资目的归结为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按照这两个总目标我们将其进一步分解成问卷所用的7个子目标:服务中国市场、服务海外市场、利用产业链效应实现利润更大化、获取中国市场信息、实现企业本地化建设、降低研发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按照本书设计的逻辑框架,外资企业为了实现上述投资目的,会从力图影响东道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及获取定价权和产业链构建控制权方面加以评估进行区位选择。同时结合Dunning(1973, 1981, 1992)外国直接投资“折衷理论”中强调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以及东道国政府的激励政策等,我们列出了9项因素供外商评价其重要性。这些因素包括:①市场需求潜力;②相关产业的集聚度;③产业已有的外资规模;④与中国有感情和血缘关系;⑤劳动力素质;⑥劳动力成本;⑦原材料价格和供应;⑧对外开放程度;⑨政策、政治和法律环境。对于这9个区位因素,我们分别用A1~A9来表示。根据调查问卷的要求,外商投资者被要求分别对这9项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打分,我们对重要性程度赋值1~9,其中数字9代表最重要,数字1代表最不重要,从9到1重要程度逐渐降低。
二 样本特征
此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325份,没有被采用的31份问卷是因为被调查者没有提供完全信息或被认为没有认真填写。根据1325份有效问卷,我们得到样本企业的特征,见表2-1。
表2-1 样本特征
注:轻工业包括皮革、羊毛、羽绒及其制造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被调查的外商投资企业,从经济类型来看,主要以独资和合资为主,分别占样本容量的51.92%和40.30%;从资金来源来看,目前仍以中国港澳台地区投资为主,占比接近样本量的一半,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发达国家的外资共计占比30.64%,这和中国商务部《2015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提供的关于中国外资来源地的数据很接近;从市场导向来看,主要以服务国内市场为主,占到了68.15%,这和目前我国外资的总体情况是一致的,因为占所有外资比重40.3%的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的跨国公司主要是以市场寻求型为主;从公司规模来看,被调查的企业覆盖了大中小3个类型;从样本企业所在的行业来看,涉及农、林、牧、渔业,轻工业,建材业,有色金属业,汽车业,机械制造业,石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9个产业;从样本企业所在的行业位置来看,涉及了生产、储运、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生产和服务性企业。因此总体而言,这些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