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4年卷/总第12卷)
- 杨共乐主编
- 2414字
- 2020-08-29 08:16:08
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由瞿林东教授主编、十几位学者共同撰著的《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五卷本的隆重出版,不仅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国内学术界十分引人注目的新收获。这一课题的完成,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民族文化认同,实质上是中国各民族间加强融合的趋势和全国多民族统一不断推进在文化上和民族意识上的体现。所谓认同,应包含两项基本内容:一是认同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的历史,共同参与、共同创造,本民族的历史与全中国不断推进统一的历史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二是认同中原先进文化,由此形成中华各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不竭源泉,形成多民族统一不断发展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础。中原文化是以汉族为主体、同时又是汇聚了中国各族的智慧而共同创造的,是几千年民族间不断融合的成果,是各民族优良传统和宝贵智慧的结晶,因而代表着中华民族共同前进的方向。
在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的意识形成得很早,多民族的统一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构成一个自然格局,东西南北四周有大海、高山、大漠、急流等形成天然屏障,而中原地区土壤、水利、气候环境优越,很早就发展了农业生产,由此滋养了先进的古代文明,因而成为周边居民向往之所在和向四周边远地区传播先进文明的中心。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相互交流、融合的趋势,早在古远的新石器时期已开始显示。汉族(先秦时期是华夏族)在多民族统一过程中是起到核心和主导民族的作用。而汉族之所以成为全世界人数最多的民族,其原因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了周边少数民族,因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故梁启超称汉族系“混血”而成。历夏、商、周三代,华夏族的核心地位开始奠定。自春秋初年至战国后期的四五百年间,民族融合的进程加速了,中原境内及四方许多文化落后的部族相继消失,实际上是融合到不断扩大的华夏族之中,如战国时期所称“冠带之国七”。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原先杂居相处的诸族经过混合融化而壮大的基础上,至秦汉国家大一统时期形成了汉族这一坚强的民族共同体。在此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起到多民族统一和融合之核心的作用。古代民族关系极其复杂,我们的研究工作应当摒弃狭隘和陈旧的观念,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应当以发展的眼光作动态的考察,应当以加强民族间的团结友好为出发点和最后归宿。
近期隆重出版的这五卷本著作,非常适时地回答了广大民众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全书站在21世纪的时代高度,俯瞰自先秦以来的历史进程,以十分明确的观点贯穿全书,用约150万字的宏大篇幅,第一次做到全面、系统地论述民族文化认同在各个时期政治上、制度上、文化上、心理上的特点,以及如何推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撰著者以敏锐的眼光,发掘了有关各个历史时期的新鲜史料,引用的典籍丰富详确,立论坚实。我初步读后,最为深刻的体会是,这五卷本著作展现了几千年间文化认同、民族融合的全景图,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的统一,从古代到近代,又经历了质的飞跃。在近代,为了抗击帝国主义长期的野蛮侵略,在浴血战斗中,各族儿女更加认识到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更加自觉地加强各民族间的相互支持和团结统一,这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抚今追昔,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全民族的坚强团结,同心同德,协同努力,是我们事业胜利的保证。但是,当今世界很不太平。中国真心实意、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真诚地对各国友好,实行互惠互利,这样的事实千千万万,世人有目共睹。但是有的人却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制造荒唐透顶的“中国威胁论”。国内有极少数不法分子,因受外国敌对势力操纵、鼓动,制造分裂事件。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自觉地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团结,严惩分裂分子的犯罪行为,粉碎国外敌对势力的图谋,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这部书提供的深刻理论分析和丰富史实,就是当前我们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家统一的好教材。
《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各卷都结合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认同和民族融合趋势的史实和特点,提出许多学术创见。限于篇幅,这里仅举出典型的例证。刘家和教授撰写的第五卷“导论”,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考察中国民族文化认同的特点,做了很多精辟的论述。如他说,中国商周之际,经历了王朝兴亡的巨变,而与世界上其他地方因王朝兴亡而产生文化断裂不同,商、周之际在王朝更替中却确切地表现出历史文化认同。一是,“作为文化连续的基本手段的文字没有发生遗忘现象”。二是,“周人自己承认与殷商在政治上有先后继承的关系”。在周初的文告里,“周公一再说明,夏曾经有德,因而有天下,后世夏王失德,从而失去民心,于是商之代夏;商因有德而有天下,也是由于后世商王失德,从而失去民心,才有周之代商。失德就失去民心,失去民心就失去天命,夏商以来,一贯如此”。周初这种对历史的认识的价值,“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认同的传统具有开山的意义,在人类的认识史上也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的”。书中又论述秦汉的统一与同为公元前1000年代建立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国等的不同。概言之,后者仅能算是“武力的征服”,而秦汉帝国则是“武力的统一”。其理由,秦统一六国,“而从它们的来源上说,原先都有一个共同的渊源——都是周王室的诸侯”。再者,“在秦统一六国及汉再统一以前,在中原大地上居住的基本已经是同一民族,即华夏族,所用的语言相同(尽管有方言之别),文字相通(尽管有书写之异体),文化传统无别(尽管内部有学派之不同),学者、政客往来游说、仕宦于各国之间而无任何障碍,甚至劳动人民也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流动”。因此,在中国古代,统一基本上是同一民族的统一,而在其他古国,则是对于不同民族的征服。像这一类精彩的论述,在书中所在多有,证明中华民族的统一源远流长,血脉充沛,因而确实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