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历史研究(第二辑)
- 张海鹏 李细珠主编
- 35字
- 2024-11-02 12:24:30
·“《台湾历史研究》创刊一周年暨台湾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学术座谈会”专辑·
“《台湾历史研究》创刊一周年暨台湾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学术座谈会”欢迎词
(2014年6月28日)
周溯源
尊敬的张海鹏主任,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王建朗所长、代表近代史研究所领导班子祝贺《台湾历史研究》创刊一周年暨台湾史研究理论与方法学术座谈会的顺利召开!向分别来自南京、福州、厦门的崔之清教授、谢必震教授、陈小冲教授,不远千里积极参加我们的会议,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北京大学臧运祜教授,以及来自本院各所的专家学者代表,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组建于2002年4月,同年9月,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10多年来,研究中心的全体成员在张海鹏主任的率领下,在所领导的支持下,同心同德,遵循成立时的宗旨,协调、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内有关单位的台湾史研究,发展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学者和国外学者的合作,推动台湾史学科建设,为祖国统一和学术进步服务,努力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对台工作部门有关台湾历史问题的智库、参谋和助手。至今已经组织召开8次学术讨论会,发表多篇、多部台湾历史研究论文、论著,出版集体著作《台湾简史》和《台湾史稿》。《台湾史稿》叙述了自古代以来的台湾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一直写到2010年马英九时期,传播了正确的台湾历史知识,提供了正确理解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中国、中国领土与主权不容分割的历史依据,在理论上和历史事实上驳斥了“台独”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为了提供台湾历史研究成果发表的平台,推动台湾史研究的深入,促进台湾史研究这一新学科的发展壮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历史研究》问世一周年了,已经出版了第一辑。从第一辑刊发的文章来看,内容非常丰富,有《发刊词》,有“台湾史研究理论、方法与趋向笔谈”类的宏观研究,有“钓鱼岛问题”“纪念康熙统一台湾330周年”专辑,有论述丁日昌的治台政绩、日本强行出兵台湾始末、冷战时期日台关系等专题论文,还有一组书评。专题论文的作者有几位是海外专家,体现了刊物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如何把这份刊物办好、办出影响,刊物编辑部自有长远计划和周密考虑,我在这里提出几点个人想法,并无多少新意,有的是正在做的,我不过强调一下,仅供参考。
第一,注重特色,办出特色。大陆已有几家以台湾为主题的研究刊物,例如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有《台湾研究集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有《台湾研究》,这二者均是以研究现实问题为主的刊物,较少发表台湾历史研究的论文。台湾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办有《台湾史研究》,是台湾地区专门的台湾史研究学刊。本刊则是大陆学界第一家专门研究台湾历史的学术集刊,刊名也与以上各家有别。我们要注重自己的特色,按此特色办,办出特色来。
第二,开放办刊,海纳百川。台湾历史的内容很丰富,研究者也分布各地。在台湾地区,台湾史研究已经由“险学”变成了“显学”,研究者遍及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仍在发展。在国外,日、韩及欧美国家,也有研究台湾历史的学者,尤其在日本,有一些学者在台湾史的研究上投入甚多。因此,我们的刊物要设法同这些专家建立联系,争取他们的科研成果在我刊发表。同样要与大陆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建立密切联系,争取他们的重要成果在我刊发表。多发表一流成果,也就成为一流刊物。
第三,当好窗口、桥梁、推手。通过《台湾历史研究》集刊发表的文章,反映台湾历史研究的前沿成果、学术导向,国内外这一领域的动态;通过办好这本刊物,同国内外同行保持广泛良好的联系,团结一大批专家、学者,共同推进专题研究,促进台湾史学科的成长壮大,为两岸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两岸同胞的福祉,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大家可能已注意到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2014年6月25日访台,这是65年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访台,受到了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等人的热情接待。近年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新局。两岸民众在共享和平发展成果,不断深化骨肉同胞情谊的同时,也对未来有着更大的期待。张志军说,“我这次从北京到台湾,飞行一共用时不到3小时,但是迈出这一步足足用了65年”。这确实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也标志着两岸关系可能进入一个新阶段。那么,台湾历史研究也将进入一个新时期。祝愿大家抓住机遇,潜心研究,加强交流,拿出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把我们的刊物办好,提升研究水平,为推动两岸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
最后,祝座谈会圆满成功!祝外地专家在京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