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本书的研究与分析框架

本书认为,比较优势动态化,是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从冷战结束以后,全球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其突出特征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国际分工合作化和西化色彩不断淡化,“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模式日趋减少,共赢的正和博弈模式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在这一全球化的新阶段,国家也日益认识到在开放进程中保持国家的比较优势不断动态化是开放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这对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UNCTAD:《世界投资报告》, 1999;《世界投资报告:概述》, 2003。国家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实现快速的经济发展。参阅林毅夫、蔡昉、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载《中国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195~215页;《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三联书店,1999。在这样的形势下,非洲国家充分地利用自己当前的比较优势,积极创造未来的比较优势,努力形成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实现人均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经济保持了恢复性增长,最近几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5.1%,为25年以来最好的水平。

在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非洲经济明显加快了发展速度,国际直接投资稳步增加,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如何准确地了解和把握非洲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是值得关注的研究题目。与开放经济的短期利益(如出口与外汇增长等短期效应)不同,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主要体现在增长要素质和量的变化,以及增长要素的组织与配置方式的变化;对应于不同的经济开放阶段,新的增长要素(或质量与规模不同于原来的增长要素)将替代原来的增长要素,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因此,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成为开放经济报酬递增的基础;而比较优势趋向静止与衰弱,则是外部资源减少或撤出的根本原因。UNCTAD:《世界投资报告》, 1999;《世界投资报告:概述》, 2003。非洲比较优势动态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但是非洲目前存在着生产成本过高和生产效率过低的问题。Benn Eifert and Alan Gelb,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frica: Evidence from the Investment Climate Data, ICA paper, February 2005, pp.5-11.中国的学者则从单一经济的严重后果、刘金源:《单一经济及其依附性后果——以加纳为例》,《西亚非洲》2002年第4期,第30~34页。依附性的经济结构于民:《非洲经济落后的殖民地依附性经济结构根源》,《东方论坛》2007年第4期,第95~99页。等不同角度分析了非洲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还有的学者就外国直接投资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分析了部分投资行为对非洲经济发展产生的抑制作用。朴英姬:《外国直接投资会给非洲经济带来发展吗》,《西亚非洲》2006年第9期,第61~63页。另外有的学者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非洲区域经济格局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徐建刚等:《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非洲经济格局》,《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第771~775页。

本书从经济增长要素(the economic growth factors)的角度来研究非洲比较优势变化的原因和趋势,探索非洲经济发展的道路和增长要素升级的路径。它主要体现在增长要素质和量的变化,以及增长要素的组织与配置方式的变化;对应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新的增长要素将替代原来的增长要素,支持新一轮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并产生结构升级等效应。工业化以来的世界经济史表明,发展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增长要素的组织与配置方式的变化,构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开放情况下获得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M. Abramovitz,“Catching up, Forging Ahead and Falling Behind,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86, Vol. 46, p.35.从总体看,新的增长要素将替代原来的增长要素,构成开放经济中动态比较优势实现的基础与支持体系。而且,大量的经验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增长要素的组织与配置方式同样制约着非洲国家在开放经济中较大幅度实现动态比较优势的程度。

本书的基本思路如下:根据非洲国家经济增长要素的变化情况,研究非洲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原因和趋势,探索非洲经济发展的道路和增长要素升级的路径。全书沿着“比较优势动态化与增长要素的理论框架→非洲的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的冲击→全球化新阶段非洲国家增长要素的基本情况与变化→非洲增长要素动态变化的原因、趋势及发展道路的构想→非洲增长要素升级的路径分析→探寻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道路”这样的路线进行。

本书共分为七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论述了研究的背景:非洲的经济发展前景从20世纪60年代的积极乐观到20世纪末的悲观失望,提出为何非洲在政治独立之后拥有一些良好条件的情况下却无法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的疑问。随后对国内外学者们关于非洲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按照“先天、后天”和“内部、外部”这两组因素,将学者们研究观点进行了分类归纳并论述了学者们对主要原因的争论。在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对非洲研究中存在的特殊论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这只是“共性”与“个性”的逻辑关系,并指出非洲独立后的经济政策失误是非洲过去50年依然贫困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分析了比较优势动态化与增长要素的理论框架,并创建了非洲增长要素分析框架。本章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动态,案例分析了1970、80年代亚洲“龙”的迅速崛起、加纳的经济发展和非洲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认为“进口替代”对于市场规模较小的非洲国家来说,绝非经济发展的良策,非洲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贸易来获得经济发展。论述了增长要素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内在关系,把增长要素分为低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低级要素包括土地、资金、劳动,高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技术、制度、开放,通过培育增长要素的方式来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在此理论基础上,创建了非洲增长要素分析框架和非洲增长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章探讨了1960年以来非洲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全球化的冲击。非洲从196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轨迹像一个马蹄状的U字型。非洲过去50年的经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960~1974年的较快增长阶段;1974~1994年的长期收缩阶段;1995年至今的高速增长阶段。非洲经济结构转型缓慢,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没有实现经济的多样化。虽然非洲对外贸易总量有较大增长,但是非洲占全球贸易的比例却有所下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非洲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以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为案例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两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差别。本章还分析了全球化对非洲的冲击,认为非洲作为全球化进程的一个后来者,它的劣势是明显的,但非洲需要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随后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非洲发展历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对实现非洲比较优势动态化的7个增长要素进行分析,并对非洲国家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初级增长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三个要素;高级增长要素包括人力资本、技术、制度和开放四个要素,文中引入了大量的数据、图表和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按照第二章创建的“非洲增长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对53个非洲国家从1961~2010年的7个增长要素变化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见附录的图表。在此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非洲增长要素的变化情况,对比了北非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之间的情况差别,对非洲53个国家的情况按照两个标准(是否是资源国、是否是沿海国)划分为四类国家,并对四个类别中典型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探讨了近年来非洲增长要素动态变化的原因,论述了非洲高级增长要素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了非洲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非洲的发展道路提出构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经济快速增长,这种经济增长一方面受益于非洲国家较为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得益于良好的国际环境、新兴国家对原材料的需求、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以及各国减免非洲的债务。通过分析非洲经济的增长要素、特别是高级增长要素在过去20年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非洲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还并不乐观。在对非洲增长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非洲经济发展道路的构想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非洲国家的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有很大的差别,这只是作为一个宏观发展方向,具体微观政策要结合各国国情体现灵活性,特别是现有的人口规模和制造业情况需要考虑进去。: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出口导向为方向,增加投资与获得适用技术,将资金、技术与土地、劳动力的优势相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原材料加工业和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元化发展出口导向产业;进而在此基础上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建设非洲统一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第六章对非洲增长要素升级的三个重要路径(产业聚集、人力资本培育和市场一体化)进行了分析。虽然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不可能千篇一律,然而从全非洲的角度来看,各国的战略思想选择有其共通之处。通过产业聚集,促进增长要素的集中和升级,在特定区域内进行产业聚集,将有助于通过集聚效应推进经济的较快增长,实现工业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建设齐头并进。通过人力资本培育,打破增长要素升级的瓶颈,通过人力资本要素效应、溢出效应和吸纳效应来促进比较优势动态升级。通过市场一体化,加强本地市场与国外市场之间的联系,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既降低了生产流通成本,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第七章分析了对现代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三种理论(依附论、新自由主义和渐进—制度观),认为非洲国家不应过分信任所谓“有效”的主流经济理论,生搬硬套绝非非洲经济发展的出路。通过分析两个小经济体(毛里求斯和韩国)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到,采取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是经济成功的关键。小经济体应该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用希望的结果为导向来制定相应的政策,绝不照搬照抄经济学的理论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非洲国家可以充分地利用本国当前的比较优势,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比较优势,提升高级增长要素的水平,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实现非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洲的经济发展不应被似是而非的事物或约定俗成的观念带着走,而是应该在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探寻适合自身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