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唐卡艺术的制作工具和材料

在过去,唐卡画师的工具都是自制,在学习唐卡绘画之前要先学习工具的制作。唐卡主要的绘制工具有毛笔、自制毛笔、自制碳笔、色线(自制,即线尺,土红色)、胶泥皮囊(自制,绘制凸纹)、猫睛石(打磨金粉画面使之光滑)、尺子、圆规、笔筒(见图1-13)。

图1-13 唐卡画具

注:图片拍摄者为Juan Cheng,摄于青海循化吾屯上寺,2010年7月。

在藏族绘画理论中,基本色不是我们现代色彩学意义上的红、黄、蓝,而是红、黄、蓝、白四色或者红、黄、蓝、白、绿(大红、石黄、藏青、白、石绿)五色,由这些颜色再调配产生的颜色是副色,副色的种类是无限多的。所谓5种基本色是由19世纪著名的藏族大师工珠·云登嘉措分的。他在《知识总汇》中称:“白、黄、红、蓝、绿为基本色;黄丹(橘黄色)、肉色、淡胭脂色、黑色、烟色、土黄色、深暗色、骨头色、绿松石色为副色;以上副色又可分为32种公认的配色。配色种类是无边无际的。”(参见藏传颜料研究课题组《藏族传统绘画颜料的历史及工艺研究》,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唐卡颜料基本来自矿物、植物。使用的主要基本色有白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黑色等。唐卡曼荼罗比壁画更加精致,所用的材料也更加细致。白色来自南碱、白土、金刚土、齿壮岩、海螺、神仙奶酪、云母、亮银、黄铜等,黄色来自砒石、雄黄、力士草、鸡爪黄连、金树、野菊花、黄花绿绒蒿、花蕊、桦树皮等,红色来自朱砂、王蕊、草根块、南朱、舍朱、花纹红、野苋莱、大蒜等,蓝色来自蓝靛类、硬树等,绿色来自铜锈、青金石等,黑色来自锅烟子、煤矿石等,紫色来自黄丹桑珠热、鹅黄、玳瑁石、紫色赭石、玉赭石等,紫梗、红树两种属于红色中的紫色类。出现的主要颜料可以分为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种来源,分为9类:土、石、水、火、木、草、花、骨和宝石。土类的颜料有白土、南碱、金刚土、砒土、雄黄、青金石、红土、蓝靛石、铁青靛等,石类颜料有银矿石、黄铜矿石、云母、石青石、铜绿石、朱砂、玳瑁石、紫赭石等,水类颜料有黄丹、桑珠热、蓝靛等,火类颜料有墨、砒石、雄黄(因其制作工艺皆出自于火),木质颜料有红树、金树、硬树、紫梗、木本靛树等,草本颜料有力士草、鸡爪黄连、汉地野苋菜等,花类颜料有野菊花、桦树花、报春花等,骨类颜料有蛤类、龙骨等,宝贝类颜料有黄金、白银、天眼石、珊瑚、绿松石、紫铜、玛瑙等。其中常用的矿物颜料有朱砂(红色)、青金石(石青)、绿孔雀石(石绿)、黄信石(雌黄)、黄丹(黄色)、嘎日(白色)等。参见甘泉《唐卡颜料的配制工艺及其应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西藏制颜矿物主要有蓝铜矿、孔雀石、雌黄、雄黄、云母、朱砂、黄铁矿、褐铁矿、高岭石、瓷土矿等。据史料记载,石黄与雄黄主要产于康区,藏青、石绿产于尼木和甲绒地区,“仁布白粉”产于后藏仁布地区,“羊井白粉”主要产于羊八井地区,洛扎门塘人门拉·顿珠最初发现的自然红“门采”产于洛扎地区,一种色相较深的自然红“藏采”产于后藏。此外,黄丹和朱砂原产于印度和内地,在传统色中应用较广。参见藏传颜料研究课题组《藏族传统绘画颜料的历史及工艺研究》,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矿物颜料制作的主要工序是粗磨、过筛、研磨、提纯、分离等。参见藏传颜料研究课题组《藏族传统绘画颜料的历史及工艺研究》,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

而植物颜料来源主要是胭脂、花青、欧连草、许康草、黄连花、小蘖花等,制作工艺相对矿物颜料来讲要简单一些,分为“采集、精选、清洗、浸泡、熬煮(或加碱)、蒸发、制丸等工序”参见藏传颜料研究课题组《藏族传统绘画颜料的历史及工艺研究》,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见图1-14)。

图1-14 唐卡绘画使用的天然颜料

注:图片摄影者为Lynda Paju,图片摄于尼泊尔加德满都,2007年10月。

藏族绘画在颜料蘸取(蘸笔)的时候也有讲究,“白色、石黄和雄黄,如从雪山顶处取;大红、橘红、副粉色、金粉、银粉和金属色类,务须从碗壁蘸取;青绿色类则需从海底捞”。参见藏传颜料研究课题组《藏族传统绘画颜料的历史及工艺研究》,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这种讲究看似复杂,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因为液态或者胶着的颜料总会因为重力往下流淌,所以必须按照色彩的浓淡和调和度分层调色并蘸取,因此,最纯粹而明亮清透的颜色被置于最顶端,下面是覆盖力较强的颜色,最下面是最深的调和色。这样,即使往下流淌,也不至于毁了整个色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