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三代陶瓷艺术品鉴(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刘晓玉
- 2949字
- 2020-08-29 09:18:56
第一节 概说
清代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瓷器,是景德镇的官窑器。明末由于连年混战景德镇官窑衰败,窑场凋零,匠人四散。直到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景德镇御窑厂才恢复生产。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汉名殷弘绪)在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9月1日,发出第一封信寄往欧洲。根据文献资料,这封信记载了当时景德镇的概况和制瓷方法。从他对景德镇繁盛景象的记述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代表景德镇制瓷最高成就的,依然是官窑。
清顺治时期,景德镇瓷器并无显著的成就,胎体比较厚重,制作略显粗糙,一般底部斜削草率,还粘有砂粒。器物沿口部分施酱黄釉,深浅不一,呈黄褐色,为顺治时期的重要特征。顺治时期的官窑款识是“大清顺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少数官窑器有“大清顺治年制”六字行书青花双圈款。
康熙时期,景德镇瓷器不但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以来的品种特色,而且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创烧了很多新的品种。康熙十七年(1678年),朝廷派内务府官员至景德镇,驻厂督造,并开创了以督陶官姓氏称呼官窑的先例,比如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臧窑”“郎窑”等。
康熙瓷器造型古拙、胎体厚重、品种繁多、千姿百态。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这一时期尤其重视单色釉的制作,如“臧窑”出产的蛇皮绿、鳝鱼黄、吉翠、浇黄等,如“郎窑”出产的豇豆红、郎窑红、胭脂红、祭红、洒蓝、瓜皮绿、孔雀蓝、豆青、金银釉等花色品种纷纷出现,争奇斗艳。
康熙五彩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紫、绿、蓝、黑等,描绘精致。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描绘人物服装或植物花朵时,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调和的彩料渲染。其效果较淡雅柔丽,视觉上比五彩软,所以也称“软彩”。康熙时期的珐琅彩是从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它的一个特征。
康熙瓷器的款识,大多书“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在豇豆红和天蓝釉等小而精致的宫廷文房用具上往往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康熙时期,因楷书盛行,所以篆书款极少。
雍正时期,虽然只有短短13年,但官窑的制瓷生产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可谓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总体风格轻巧俊秀,精雅圆莹。雍正朝的粉彩最为突出,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
雍正瓷器造型一改康熙时浑厚古拙之风,取而代之为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其胎体选料极精,壁薄体轻,匀称一致,迎光透视,略显淡青,呈半透明状。在纹饰上,釉下彩中青花釉里红的制作达到极盛阶段,色泽的鲜艳更是空前绝后。
雍正时期,青瓷的烧制工艺达到了史上最高水平。在仿制古代定、汝、官、哥、钧等各大名窑上有突出的成绩,而这一功绩与唐英(1682—1756)在景德镇陶瓷史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分不开的。唐英于雍正六年(1728年)来到景德镇御窑厂督导瓷器生产,在所作的《陶成纪事》中,他总结了景德镇御窑厂的主要工艺,列出57条之多。在仿古的基础上,新创了许多品种。如祭红、祭蓝、粉青、法青、浇黄五彩、西洋乌金等。
雍正瓷器的款识,官窑款主要在青花和粉彩上流行“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横排双圆圈或方框竖写楷书款,其次是三行六字篆书款,多用于颜色釉瓷上。珐琅彩器多署“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民窑署字较为草率,喜用吉语。
乾隆朝是整个清代的鼎盛时期。乾隆皇帝酷爱各类工艺美术品,这一时期的景德镇制瓷工艺技巧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乾隆瓷器的造型既不及康熙的浑厚,又不如雍正的秀美。但是琢器的制作工艺极其精致。如象生瓷技术高超,仿木纹、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等都是高超制瓷技艺的成果。在装饰风格上烦琐华缛,堆砌罗列,太多富贵之气,缺乏雅静之作。
乾隆瓷器的款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官窑款以青花款为主,字体工整,色调深沉。民窑款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乾隆瓷用堂名款也很多,如“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等。
嘉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已无督陶官,改由地方官员兼管。前期基本上是乾隆瓷器的延续,后期工艺日趋衰落,品种减少,缺乏创新。帽筒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器型,鼻烟壶较乾隆朝更为广泛流行。在装饰上,盛行花卉、婴戏、博古图等图案。这一时期珐琅彩已停烧,粉彩装饰盛行“百花不露地”的手法,也称“万花锦”。粉彩中描金工艺的采用较为普遍。单色釉基本上沿袭乾隆朝的遗风。
嘉庆瓷器的款识,官窑款主要为青花款,无框栏。一般用三行六字篆书款“大清嘉庆年制”。在粉彩上,常见抹红款。在霁蓝描金等器物上,用施金款。个别的也用刻款。民窑器中有六字篆书方款,也有四字楷书款。
道光时期的瓷器在质量上无法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相比拟。道光瓷器外形笨拙,缺乏灵性;线形不够圆润,板滞生硬;足脊多不平整。其装饰图案除传统的龙、凤、缠枝花卉外,渐失康熙、雍正的古雅之趣,出现斗鸡、戏狗的通俗画面,清装仕女开始流行。“慎德堂”的御用粉彩器皿,极为精美,有异于同时代的其他产品。
道光瓷器的款识,官窑款以“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青花款为主,也有抹红款及描金款。“慎德堂”的款多为抹红楷书款。
咸丰时期,由于连年兵变,国力衰败,百业俱废。咸丰末年,景德镇御窑厂被损毁。这一时期官窑器十分少,传世精品极为罕见。咸丰瓷器造型笨拙,胎体厚重且疏松,表面施釉厚薄不一,出现橘皮状坑凹。
咸丰官窑瓷器款识为“大清咸丰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字体工整,字外无圈栏。
同治时期,基本上以承袭咸丰朝为主,除了宫廷婚庆所需和少量陈设用瓷以外,精品很少。同治瓷器造型规整但显呆板。这一时期瓷器的装饰图案,除延续传统风格外,以万福、万寿、龙凤、梅雀等吉祥纹样为主,格调不高。粉彩器以彩色为地,一般以淡黄、淡蓝、淡绿或淡紫为多见。
同治官窑瓷器的款识,多用“大清同治年制”“同治年制”两行六字或四字楷书青花款。民窑器则多用四字篆书款、四字抹红楷书款、六字戳记印款。
光绪时期,社会局面稳定,官窑的生产也随之复兴。这一时期瓷器的造型基本上延续之前的传统器型,在仿古的基础上也有创新。如光绪朝慈禧御用制“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画风细柔,图案精巧。“永庆昇平”“天地一家春”“永庆长春”等款的官窑器也极为精致。
光绪官窑瓷器款识以“大清光绪年制”六字篆书青花款和六字楷书青花款并用。民窑器多见“光绪年制”四字抹红楷书款。
宣统时期,作为清代的最后一朝,由于年限太短,传世的官瓷极少,其产品基本上是延续光绪时期的制作工艺。光绪末年至宣统时期,景德镇按西方体制设立了陶瓷公司并设立分厂,研究陶瓷工艺。其胎体选料上乘,胎壁轻薄均匀,坯釉结合好,烧结程度较高,叩击声音清脆,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宣统二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筹措资金,成立中国陶业学校,内设本科及艺徒二班,有目的、有计划、较为系统地培养陶瓷专业人才。
宣统官窑瓷器款识以“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青花款为主。
清代专门研究古陶瓷的专著不断问世,如蓝浦的《景德镇陶录》、无名氏的《南窑笔记》、吴骞的《阳羡名陶录》、梁同书的《古铜瓷器考·古窑器考》、朱琰的《陶说》、寂园叟的《陶雅》、程哲的《窑器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