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三代陶瓷艺术品鉴(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刘晓玉
- 23161字
- 2020-08-29 09:18:56
第二节 康熙青花瓷的特征
康熙十九年(1680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康熙青花是继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青花的又一青花制作高潮。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有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1662~1680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1681~1701年);晚期是康熙四十一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02~1722年),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一 胎釉
康熙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得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有火石红,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如图2-1所示)。
图2-1 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缩釉和小棕眼
笔者友人收藏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得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如图2-2所示)。
图2-2 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薄厚适中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如图2-3所示)。
图2-3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
笔者友人收藏
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如图2-4所示)。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釉,圈足宽厚。
图2-4 底足常常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瓷器的足部有多种形状,如二层台式足、平底式足、滚圆式足等,如图2-5至图2-21所示。
图2-5 二层台式足
图2-6 二层台式足
图2-7 二层台式足
图2-8 平底式足
图2-9 斜削平底式足
图2-10 直立高足
图2-11 内直外斜式足
图2-12 滚圆式足
图2-13 滚圆式足
图2-14 内斜式足
图2-15 二层台双圈足
图2-16 二层台高足
图2-17 拱底浅圈足
图2-18 沟槽式足
图2-19 平切足
图2-20 宽厚斜圈足
图2-21 双圈底足
资料来源:图2-5至图2-21,引自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226页。
二 青料
康熙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
康熙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他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其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面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甚至在一笔一画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如青花山水人物图、花鸟图等。无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同时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犹如一幅水墨画,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康熙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也有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绘在杯、盘、碟等小件器皿上。
三 造型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十分丰富,康熙朝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康熙青花瓷器形式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型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它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以及各种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铜器式样祭器、外销瓷等。外销瓷在当时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青花、五彩两个品种,基本都是民窑器,用色偏浓重,造型高大,纹饰也适应于国外市场的需求,规整繁缛,并有许多创新式样。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产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日趋成熟有密切关系。如大棒槌瓶、大香炉、万寿字大瓶、大盘口瓶、凤尾尊、花盆、大鱼缸、绣墩、大盖罐等,整体特点是古朴稳重,颇具阳刚之气的力度。尽管体积较大,有的高达80厘米,但极少变形,器身接口不明显,反映了成型与修胎工艺的精进。器物外部轮廓线和转折处清晰、利落而有精神。风格硬朗,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富有阳刚气势,制作很清楚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方形器,如方盘、方碗、方棒槌瓶、方尊、方花盆等,比较而言,烧制方形器要比圆形器难得多,充分表现出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的高超水平与制瓷技术的进步。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盒、瓶、尊、壶、罐、炉、钵缸、香熏、笔筒等。
1.瓶类
瓶类是康熙青花造型最为丰富的,多用于陈设观赏。有长颈瓶,早期瓶高颈粗(如图2-22、图2-23所示),晚期瓶矮颈短。梅瓶小唇口,短颈,体丰满,多是玉璧形底,少量是圈足,无款,有平肩、溜肩两种,形体大的胎轻,个别釉面有开片,体小的胎重(如图2-27、图2-28所示)。筒瓶,又称象腿瓶,外形与崇祯、顺治基本相同,但没有顺治的高。棒槌瓶是创新式样,因形似我国南方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民窑产品,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数量少,线条处理棱角分明,普遍高度在46厘米左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青花祝寿圆棒槌瓶,洗口,长直腹,高达77.6厘米,形体高大,十分引人注目。又如康熙青花渔家乐方棒槌瓶,都是这类器的精品。葫芦瓶,口沿部分增高,注重线条美,底部有露胎和书款两种,前者仿明代特征。锥把瓶、玉壶春瓶与明代相比,颈部缩短,腹部肥大。胆式瓶、天球瓶、蒜头瓶、荸荠扁瓶,直口,长颈,扁圆腹,圈足,为康熙朝新创器型。此外,还有八方瓶、绶带耳扁腹葫芦瓶、撇口瓶、直口瓶、观音瓶等。
图2-22 青花三狮纹长颈瓶清·康熙
(高14cm、口径1.5cm、足径3.5cm)故宫博物院藏
图2-23 青花竹林七贤图长颈瓶清·康熙
(高45.8cm、口径3.5cm、足径11.8cm)故宫博物院藏
长颈瓶
青花山水人物纹长颈瓶(如图2-24至图2-26所示)敞口、长颈、圆腹,釉面滋润,器物通体以青花绘山水人物图,画中山石嶙峋,皴染层次丰富,青花染色浓淡有致,分水技法炉火纯青,配以精良之胎釉,故康熙青花独步有清一代不为虚言。全器通景构图疏密有致,画意高远,展示出一种雅逸清幽的意境。
图2-24 青花山水人物纹长颈瓶清·康熙
图2-25 青花山水人物纹长颈瓶清·康熙
(高42.2cm、口径8.7cm、足径14cm)故宫博物院藏
图2-26 青花山水人物纹长颈瓶(底部)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藏
梅瓶
此瓶小口圆唇,直颈稍长,肩圆弧略丰,腹自上至下微内收,底微外侈。造型敦厚古朴,胎骨厚重(如图2-27、图2-28所示)。
图2-27 青花人物纹梅瓶清·康熙
图2-28 青花人物纹梅瓶清·康熙
(高16.5cm、口径3cm、足径6.2cm)故宫博物院藏
筒瓶
筒瓶形体秀美,上下比例协调,线条自然流畅,青花发色淡雅。通体青花装饰,上、下腹部均绘莲瓣纹,口部绘如意云头纹(如图2-29所示)。
图2-29 青花莲瓣纹筒式瓶清·康熙
(高42.8cm、口径12.7cm、足径12.5cm)故宫博物院藏
胆式瓶
胆式瓶胎体致密、釉色白润,青花发色纯正艳丽、层次丰富,腹部饰仕女婴戏图,布局合理、疏密有度,画工细致精到(如图2-30所示)。
图2-30 青花仕女婴戏图胆式瓶清·康熙
(高23cm、口径3.6cm、足径5.8cm)故宫博物院藏
撇口瓶
撇口瓶撇口,束颈,斜肩,圈足。将蕉叶、缠枝莲、宝相花依次分割。层次清晰,疏朗有序,构图新颖(如图2-31、图2-32所示)。
图2-31 青花缠枝宝相花纹撇口瓶
图2-32 青花缠枝宝相花纹撇口瓶(底部)清·康熙
(高21.8cm、口径13.8cm、足径14.4cm)故宫博物院藏
直口瓶
直口瓶直口,溜肩,鼓腹下收。通体以青花绘画,腹部主题纹饰以青花勾莲纹。青花发色浓淡皆宜,绘画细致,布局繁密,时代特征明显(如图2-33、图2-34所示)。
图2-33 青花勾莲纹直口瓶清·康熙
图2-34 青花勾莲纹直口瓶(底部)清·康熙
(高19.1cm、口径2.2cm、足径6cm)故宫博物院藏
观音瓶
康熙青花捕鱼图观音瓶做工精细、发色娇艳,以传统的“捕鱼图”题材作为装饰图案,又分别反映了农民劳作的场景,山水与人物自成一景,构思巧妙,令人叹服。这是清康熙年间典型的器型(如图2-35、图2-36所示)。
图2-35 青花捕鱼图观音瓶 清·康熙
图2-36 青花捕鱼图观音瓶 清·康熙
(高24.5cm、口径5.8cm、足径7.5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八仙庆寿观音瓶(如图2-37、图2-38所示)胎体细腻洁白,器呈侈口,颈部较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颈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纤长,线条流畅。腹部主纹为八仙过海人物故事图,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纹样用青花勾勒轮廓线,内以深、浅青花渲染,青花虽有浓淡变化,但主要呈两种色调,色彩明亮鲜艳,有水印痕。因其形似观音菩萨亭亭玉立,故有“观音尊”之称。
图2-37 青花八仙庆寿观音瓶清·康熙
图2-38 青花八仙庆寿观音瓶清·康熙
(高44.9cm、口径12.5cm、足径14.1cm)故宫博物院藏
棒槌瓶
棒槌瓶因形似棒槌而得名。瓶盘口,短颈,圆折肩,筒形长腹,圈足,底部多为平切式二层台。器型大小不一,大者高约70厘米,小者仅10厘米左右。腹有高矮和粗细之分。粗腹者,器型庄重,通常全器高约44厘米;细腹者俏俊。康熙早期器型矮粗,中后期细长(如图2-39、图2-41所示)。
图2-39 青花人物故事纹棒槌瓶清·康熙
(高45.3cm、口径13.3cm、足径14.7cm)故宫博物院藏
图2-40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底款清·康熙
图2-41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清·康熙
青花人物故事纹棒槌瓶呈棒槌状,瓶口为盘口,盘口处绘一圈几何纹,颈部饰如意云纹,腹部为青花人物故事纹,人物形态描绘生动、浓淡皆宜,釉面光滑莹润(如图2-39所示)。
方瓶又称“方棒槌瓶”,是康熙朝新创器型之一,并为此朝所独有。瓶撇口,短颈,折肩,长方形直腹,方底内凹。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胎体洁白坚硬,画面构图舒朗,青花色泽明净艳丽,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笔法纤细有力,人物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将高士的闲情逸致表现得淋漓尽致。器腹四面分别绘“渔家乐”“高士”“江中饮酒”“携琴访友”等纹样。渔家乐图案上方书有“得鱼换酒江边饮,醉卧芦花雪枕头”诗句,末尾有一方形篆书“木石居”闲章。高士图案上方书“庚午秋月写于青云居玩”纪年款,末尾钤“二詹”圆形篆体闲章。器底方脐内施白釉,署青花伪托楷体“大明嘉靖年制”三行六字款(如图2-40、图2-41、图2-42所示)。
图2-42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清·康熙
(高52.7cm、口径14.6cm、足径12.1cm)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早期的棒槌瓶,器型偏矮,康熙中期以后的棒槌瓶,器型趋于细长(如图2-43至图2-50所示)。
图2-43 康熙早期棒槌瓶
图2-44 康熙早期棒槌瓶
图2-45 康熙中期棒槌瓶
图2-46 康熙中期棒槌瓶
图2-47 康熙中期棒槌瓶
图2-48 康熙晚期棒槌瓶
图2-49 康熙晚期棒槌瓶
图2-50 康熙晚期棒槌瓶
资料来源:图2-43至图2-50,引自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191页。
2.罐类
将军罐,始见于明代嘉靖年间,康熙朝的将军罐延续顺治式样,高矮大小不等。官民窑均有,但民窑所占数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圈足满釉书有本朝六字款。莲子罐、瓜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多是民窑产品,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
竹节盖罐
此罐小口,直颈,斜平肩,圈足,带盖。罐身以凸弦纹为界分成三段竹节式。器盖亦竹节形,上、下缘凸鼓,盖顶绘团菊纹。器盖及罐身竹节处均以连珠纹装饰成竹根点斑,通体绘多组竹叶纹,具清新雅淡之趣(如图2-51、图2-52所示)。
图2-51 青花竹节盖罐清·康熙
图2-52 青花竹节盖罐盖顶清·康熙
(高17cm、口径4.3cm、足径12cm)故宫博物院藏
莲子罐
此罐通体绘仕女婴戏图纹,象征多子、多福。青花整体发色翠艳,为雅性十足的陈设器(如图2-53、图2-54所示)。
图2-53 青花仕女婴戏图纹盖罐清·康熙
图2-54 青花仕女婴戏图纹盖罐清·康熙
(高22cm、口径11.8cm、足径14.3cm)故宫博物院藏
茶叶罐
青花夔龙纹茶叶罐小圆口,短直颈,丰肩,腹部上丰下敛,浅凹足,带莲苞纽盖。盖纽上半画莲瓣纹,下半留白,盖面饰花卉纹一周,盖壁亦饰图案花纹一周。罐腹画夔龙一对,底边绘相背夔龙图案一周。青花匀浓,白釉莹洁,胎薄质细。底部署“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外加双圈(如图2-55所示)。
图2-55 青花夔龙纹茶叶罐清·康熙
(高17cm、口径3.7cm、足径6.5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饕餮纹茶叶罐小口,短颈,溜肩,圆鼓腹,圈足,造型新颖别致;此类造型俗称“一粒珠”,为传统器型,后多借用于紫砂壶的创作中。此器纹饰分为三层,分别在肩部、腹部及胫部,中以白釉隔开,均为仿青铜器的饕餮纹饰,工整秀丽。此罐尺寸不大,但制作精细,形体浑圆、饱满,青花发色淡雅,图案布局合理得体(如图2-56所示)。
图2-56 青花饕餮纹茶叶罐清·康熙
(高16cm、口径3.8cm、足径7.5cm)故宫博物院藏
盖罐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如图2-57所示)直口,短颈,圈足。器盖平顶,微折沿,有环形抓钮。罐通体饰青花山水人物图案,青花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画中的文人高士、独钓老翁等形象生动。此器胎精体重,瓷质洁白细腻,为康熙朝民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
图2-57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清·康熙
(高23.7cm、口径23.1cm、足径14.2cm)故宫博物院藏
粥罐
青花渔家乐纹盖罐(如图2-58所示)直口,短颈,圆腹,圈足。胎质坚韧洁白。肩部有对称双孔,用以穿环,俗称“粥罐”。外壁以青花绘开光山水人物故事图,一面开光内绘山水高士图,一面绘渔家乐。所绘为典型的康熙山水人物图,画面青花不仅有浓淡不一的水印痕,而且山石以斧劈皴画成,尖峭苍劲,表现出山石的宏伟气势。
图2-58 青花渔家乐纹盖罐清·康熙
(高18cm、口径18.3cm、足径13.8cm)故宫博物院藏
将军罐
将军罐器型与顺治时略同,高矮大小不等。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多为无釉平底,有的泛出火石红痕(如图2-59至图2-61所示)。
图2-59 顺治将军罐
图2-60 康熙将军罐
图2-61 康熙将军罐
资料来源:图2-59至图2-61,引自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
青花云头花卉纹盖罐盖子口内敛,斜方唇,平沿,弧壁,平顶略隆,宝珠顶纽;里外满釉,口沿刮釉露胎。盖顶面青花绘四蕉叶团花开光,开光内分别为牡丹和缠枝莲纹,青花颜色艳丽。该罐施釉肥厚,光亮润泽,底无釉,可见火石红(如图2-62、图2-63所示)。
图2-62 青花云头花卉纹盖罐 清·康熙
图2-63 青花云头花卉纹盖罐盖顶 清·康熙
(高56cm、口径20.4cm、足径29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团寿纹盖罐直口,短颈,丰肩,圆腹下敛,圈足微撇。盔式盖,宝珠钮,板沿外出。腹部青花饰团“寿”字,肩及近足处辅以莲花及如意云头纹。盖饰飞翔对鹤三组,钮绘莲瓣纹(如图2-64、图2-65所示)。
图2-64 青花团寿纹盖罐清·康熙图
图2-65 青花团寿纹盖罐盖顶清·康熙
(高22.5cm、口径5.8cm、足径9cm)故宫博物院藏
3.壶类
茶壶是饮茶器具,康熙朝烧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样式,善于随形变换,有竹节式、桃式、提梁式、端把式、八宝式、“福”字形、“禄”字形、“寿”字形等。壶体与壶流、壶柄比例适度,和谐统一,端庄大方。茶壶常见画松竹梅和博古图。博古即是用各种工艺品组合成的图案。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松竹梅纹茶壶,构思巧妙,盖钮、流柄塑成梅枝、竹节及松树,再用青花绘松、竹、梅纹,将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精美雅致。执壶、贲把壶,又称“藏草壶”,是一种宗教法器,是仿照藏族银制贲把壶形制烧造而成。鼻烟壶,作为盛放鼻烟的器皿,在当时广为流行,但式样单一,呈筒形,又称爆竹形;小唇口,外绘缠枝莲花、折枝菊花和寒江独钓图,前者多无款,后者多写“成化年制”四字仿款。
茶壶
青花博古图端把茶壶(如图2-66、图2-67所示)壶身圆腹,腹两侧分置弯流曲柄,圈足,足内有青花双圈“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仿款。盖平顶,扁圆钮。盖面及盖钮分绘如意头及朵花纹。口沿绘卷草纹一周,流、柄与腹部两面均绘博古图,图中绘有鼎、炉、花瓶、书卷、磬、古钱等。青花发色幽蓝深沉,釉色白中泛青,纹饰吉祥古雅,端庄古朴。
图2-66 青花博古图端把茶壶清·康熙
图2-67 青花博古图端把茶壶(底部)清·康熙
(高11cm、口径5.2cm、足径5.2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竹节茶壶(如图2-68、图2-69所示)构思巧妙,壶身、盖钮、流柄塑成竹节,通体青花描画简洁清新的翠竹纹,釉面洁白,青花淡雅。造型、纹饰构图都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此壶将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精美雅致。
图2-68 青花竹节茶壶清·康熙
图2-69 青花竹节茶壶(顶部)清·康熙
(高12.5cm、口径9.8cm、足径9.0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松竹梅纹茶壶(如图2-70、图2-71所示)扁圆形,竹节形流,松树枝干形执柄,平顶盖,梅枝形钮。盖钮做成卷曲的梅花枯干,造型精巧、古朴。圈足,足内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该壶以青花为饰,柄与流分绘松竹叶片,盖面亦画梅花,腹部绘松、竹纹。此壶青花发色明快,纹饰布局疏朗,松、竹、梅描绘极其细腻,笔意清晰,具有工笔画的艺术效果,十分雅致,巧妙地将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以突出松、竹、梅刚毅坚强的特点。
图2-70 青花松竹梅纹茶壶清·康熙
图2-71 青花松竹梅纹茶壶(底部)清·康熙
(高8.8cm、口径7cm、足径6.8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釉里红网纹四桃钮茶壶(如图2-72、图2-73所示)壶体饱满,浑圆,腹两侧分置弯流和曲柄,腹下高圈足微撇,足内白釉无款。腹部及足墙上为凸起的白色连环纹装饰,连环内外均饰青花,盖钮塑为四枚釉里红寿桃,以青花枝叶为衬托。此壶古朴典雅,在造型设计上不是简单机械地模拟自然物的形体,而是以简洁、洗练的手法来增强其表现力。腹部规律化的连环纹和寿桃形盖钮,上下互相呼应。装饰上采用青花釉里红,既有青花的幽靓雅致、沉静安逸的特点,又增添了釉里红浑厚浓丽的色调,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
图2-72 青花釉里红网纹四桃钮茶壶 清·康熙
图2-73 青花釉里红网纹四桃钮茶壶(顶部)清·康熙
(高12cm、口径8.5cm、足径7.7cm)故宫博物院藏
执壶
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如图2-74、图2-75所示)壶身前置弯曲长流,后设扁带形曲柄,流与颈间有云形扁带连接,器型复杂多变,雍容秀美。壶身以缠枝牡丹纹为主题装饰,其花朵硕大饱满,枝叶繁茂粗壮,花叶等处均以渲染手法绘制而成。壶身主体自口沿而下分饰回纹、蕉叶、海水、缠枝牡丹、如意云头及莲瓣六种共八条纹饰带。该壶青花色泽浓艳,绘画流畅活泼,釉质肥厚滋润,白中闪青,展现出康熙青花瓷器的独特魅力。
图2-74 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清·康熙
图2-75 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盖清·康熙
(高35cm、口径7.5cm、足径11.5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璎珞纹贲把壶(如图2-76所示)造型仿藏族银制贲把壶烧造而成,壶呈塔形,口、流均有盖,且分别与盖组成塔身形状,直颈,曲流折连于腹部,腹扁圆,腹部绘兽面璎珞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一周,腹下承托。壶体自上而下各部位皆饰有小乳钉纹,共16周。托内施白釉,无款识。该壶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艺术风格,为瓷器中的精品。
图2-76 青花璎珞纹贲把壶清·康熙
(高23.2cm、口径4.9cm、足径8.9cm)故宫博物院藏
鼻烟壶
鼻烟壶器型变化不大,其时代特征鲜明,富有个性,一般多呈圆筒状,又称爆竹形,近底微外撇,小唇口,上下比例匀称。器型轮廓线十分清晰、严谨,大多数缺盖,少量带珊瑚盖。胎质坚硬,拿在手里感觉略显厚重,瓷化程度较好,釉面莹润。品种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加紫、红彩等。从数量上看,青花和釉里红这两个品种烧制最多。青花使用的是国产料,从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清新淡雅,花纹既有勾勒也有渲染,山水比较注重深浅浓淡的层次变化。另一种是浓重鲜艳,明显看出是模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麻离青料的艺术风格。釉里红发色稳定,纯正艳丽,说明当时高温铜红釉配制和烧造技术均已相当成熟。圈足普遍较浅,足内主要写有“成化年制”四字行书款。字体相对潦草,不是很漂亮,字与字之间有的距离不够紧凑,没有画双圈和书写本朝官款。也有一部分釉里红在足内并不写款,只施一层白釉。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缠枝菊花、勾莲纹、折枝花、寒江独钓图(颇有唐代柳宗元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携琴访友图、山水人物图、柳荫憩马图、山间驴行图、高士图等。整体特点突出,花卉图案排列满密,山水、人物画面布局疏朗,山水图幽静典雅,与同时期其他器物的风格是一致的。康熙鼻烟壶基本上还属于初创阶段,民窑产品所占比例很大,官窑作品很少。社会上流传的多是清光绪年间及民国仿品,有的工艺水平不是很高。康熙鼻烟壶形体简洁大方,纹饰朴素高雅,用笔绘画自然随意,布局疏朗、明快,构图简洁、大方,远山近景,讲究意境。人物描画既写实又生动,外貌特征虽勾画简略,但神情毕现,形与神达到和谐的统一。可以说,康熙鼻烟壶为以后各朝鼻烟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花寒江独钓图鼻烟壶(如图2-77、图2-78所示)唇口,细颈,圆筒腹,腹部绘有寒江独钓图,圈足,足内有青花“成化年制”四字行书款。
图2-77 青花寒江独钓图鼻烟壶 清·康熙
图2-78 青花寒江独钓图鼻烟壶(底部)清·康熙
(高8.6cm、口径1cm、足径2.9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缠枝菊花纹鼻烟壶(如图2-79、图2-80所示)唇口,短颈,筒式腹,圈足,足内白釉无款。通体以青花为饰,青花浓重鲜艳,仿明代宣德青花的艺术效果。腹部主题图案满绘缠枝菊花六朵,菊花线条活泼流畅,笔法娴熟,富有生气,颈、肩与近底处分别绘有璎珞纹、变形如意头和莲瓣纹各一周。
图2-79 青花缠枝菊花纹鼻烟壶 清·康熙
图2-80 青花缠枝菊花纹鼻烟壶(底部)清·康熙
(高7.3cm、口径1.4cm、足径2.8cm)故宫博物院藏
4.尊类
摇铃尊,又称纸槌瓶,为康熙官窑的创新式样,平底内凹,均有款,所见多为青花及釉里红两个品种。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凤尾尊是从花觚演变而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多是康熙中、晚期产品,无款居多。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与青花雉鸡牡丹图凤尾尊均属代表作。撇口尊,其器型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外撇。琵琶尊,形似弦乐器琵琶,故名。另外,还有鱼篓尊、双陆尊、石榴尊、马蹄尊、筒式尊、兽耳尊、观音尊、双耳尊等。
摇铃尊
青花团花锯齿纹摇铃尊口微撇,颈细长,端肩敛腹,浅圈足。该尊器型独特,通体白釉,胎体细密坚致,釉色纯净光润,腹部以青花绘古铜镜纹四枚,器足外周以青花勾有三道弦纹,在其上绘有锯齿纹,呈色稳定,青花发色均匀幽靓,为难得一见的康熙青花佳品(如图2-81所示)。
图2-81 青花团花锯齿纹摇铃尊 清·康熙
(高23.1cm、口径3.4cm、足径7.2cm)故宫博物院藏
鱼篓尊
青花缠枝花纹鱼篓尊大口,短颈,圈腹,造型似鱼篓,秀美端庄。通体以青花绘缠枝花卉,青花浓艳略有晕散,釉面莹润,胎体坚白细润,厚薄适度(如图2-82、图2-83所示)。
图2-82 青花缠枝花纹鱼篓尊清·康熙
图2-83 青花缠枝花纹鱼篓尊(顶部)清·康熙
(高6.5cm、口径10.3cm、足径9.5cm)故宫博物院藏
双耳尊
青花仿古夔纹双耳尊圆口,器口以下渐广,腹部丰满鼓圆,肩部安一对方形耳,圈足。胎体厚重,釉面洁净,所绘图案夔纹精细秀美,纹饰繁复,气质古朴,典雅端庄,为本品平添古意(如图2-84、图2-85所示)。
图2-84 青花仿古夔纹双耳尊清·康熙
图2-85 青花仿古夔纹双耳尊(底部)清·康熙
(高44cm、口径24.5cm、足径26cm)故宫博物院藏
兽耳尊
青花兽面纹双兽耳尊形制为康熙琵琶尊的一种,口沿比一般琵琶尊略大,长圆腹,下为双层台阶外撇圈足,釉色洁白,口外沿饰青花纹一圈,肩及下腹部各饰青花兽面纹。上腹部饰太极图四枚,器物底部的双层台阶圈足,是康熙朝十分典型的圈足特征(如图2-86、图2-87所示)。
图2-86 青花兽面纹双兽耳尊 清·康熙
图2-87 青花兽面纹双兽耳尊(底部)清·康熙
(高22.8cm、口径7.4cm、足径8cm)故宫博物院藏
撇口尊
青花梅竹纹撇口尊撇口,粗颈,圆腹下收,近底处外撇,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瓶颈与腹部分别绘梅花和竹子图案,青花颜色浓郁艳丽,纹饰画工精细,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如图2-88、图2-89所示)。
图2-88 青花梅竹纹撇口尊清·康熙
图2-89 青花梅竹纹撇口尊清·康熙
(高9.4cm、口径8cm、足径5cm)故宫博物院藏
凤尾尊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撇口,束长颈向下垂直,溜肩鼓腹下渐收,近底部束腰,足墙外撇,圈足二层台底。造型硕大,线条优美、端庄典雅,时代气息明显。通体以青花绘制雉鸡牡丹纹,寓意“吉祥富贵”(如图2-90所示)。
图2-90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清·康熙
(高45cm、口径21.5cm、足径14.7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山水人物纹凤尾尊撇口,长颈,溜肩,腹以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器身采用通景式构图绘山水人物纹,画面中高山耸立,流水潺潺,几位高士坐在石板上或谈笑风生,或举竿垂钓,悠然自得,表现出士大夫避世隐逸的生活情趣。肩部一侧以青花料楷书“信士生员和德威喜助清溪古洞神前花瓶一枝祈保合家清泰康熙乙未仲夏吉立”四行供养铭文(如图2-91所示)。
图2-91 青花山水人物纹凤尾尊清·康熙
(高43.7cm、口径22.8cm、足径15cm)故宫博物院藏
5.香炉
康熙时期的香炉与明末及顺治时期的撇口钵式香炉大体相似。圈足为釉底或无釉砂底(如图2-92、图2-93所示)。康熙香炉有青花、五彩、冬青、洒蓝釉等品种。其中,豆青釉器有暗刻花纹;青花、五彩及粉彩器多绘云龙、牡丹或仙人。值得一提的是,归入雍正朝的粉彩云龙纹香炉一类,其实有不少应属康熙朝,二者的区别在于:康熙香炉器型略高,施彩浓厚,色深。康熙香炉往往有兽面双耳,底面暗刻宣德或成化年制款识。器型大多受宣德铜香炉的影响。清末及民国仿制康熙青花香炉很多,绘有团鹤、云龙及博古等纹饰,其胎体大多轻薄,器底仅绘青花双圈或图记。
图2-92 钵式炉 清·康熙
图2-93 钵式炉 清·康熙
资料来源:耿宝昌著《明清瓷器鉴定》,第198页。
青花山水诗句炉(如图2-94至图2-97所示)器型端正,硕大如缸,圆底,气势非凡。口沿部绘几何纹,炉身绘开光山水,画工细腻,配有诗句,正面有文字,并有年款:“大清康熙年丙子岁”。底款书有“江夏古今珍宝”,青花发色纯正幽静。
图2-94 青花山水诗句炉清·康熙
图2-95 青花山水诗句炉清·康熙
(高17.3cm、口径35.7cm、足径24.5cm)故宫博物院藏
图2-96 青花山水诗句炉清·康熙
图2-97 青花山水诗句炉(底部)清·康熙
(高17.3cm、口径35.7cm、足径24.5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八仙香炉(如图2-98、图2-99所示)撇口,鼓腹,颈部绘青花卷草纹。主题绘青花八仙人物图,各仙手持各式法器,神态各异,神情生动传神。香炉青花发色纯正,胎质紧密,胎体厚重。由器身的牌匾款改为在炉底的釉面上书款:“皇清康熙辛亥年制陈门堂用”。
图2-98 青花八仙香炉 清·康熙
图2-99 青花八仙香炉(底部)清·康熙
(高10.8cm、口径17.6cm、足径11cm)故宫博物院藏
6.豆类
青花兽面纹豆(如图2-100、图2-101所示)对称环耳,出唇,短颈,圆腹,外撇高圈足,底部为白釉青花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腹饰凸凹弦纹,通体青花,颈部回纹,下腹饰如意头纹,足饰莲瓣纹及海水纹各一周。豆是古代盛粮食的器皿,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中已经出现。瓷豆始于商代原始瓷。瓷豆在康熙时期早已是一种祭祀用的礼器。
图2-100 青花兽面纹豆清·康熙
图2-101 青花兽面纹豆(底部)清·康熙
7.缸类
康熙朝的瓷缸式样之多,尺寸之大,制作之精,不亚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胎体虽厚重,但器型规整。在中小型鱼缸中,有一种是直口,鼓腹下收,底部无釉的。此类缸的口沿,呈三种形状:外低内高的斜圆状,出沿齐平状,两边有唇的滚圆状。与其他类型的缸口一样,都特意施加一层白釉,有的还显露出不匀的刷痕。这种器口制作特征,在鉴定康熙缸类时不可忽视,它与乾隆朝较高型钵式缸不同(如图2-102至图2-104所示)。此器型自康熙朝初创,延续至晚清。后仿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开光花鸟等纹饰的鱼缸也颇多,除观察胎釉特征外,更应注意青花色泽和纹饰的画意。
图2-102 鱼缸清·康熙
图2-103 鱼缸清·康熙
图2-104 鱼缸清·康熙
资料来源:耿宝昌著《明清瓷器鉴定》,第197页。
青花福禄寿缸(如图2-105、图2-106所示)唇口,鼓腹至底微内收,青花发色润泽亮丽,胎体厚重坚硬。该缸在字体上开光装饰,构图装饰新颖,端庄精美。纹饰是衬托主图的辅助装饰,如绿叶之于牡丹,与主图交相辉映,达到高度和谐的审美境界。
图2-105 青花福禄寿缸 清·康熙
图2-106 青花福禄寿缸 清·康熙
(高18.5cm、口径19cm、足径11.5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渔家乐图缸(如图2-107、图2-108所示)敞口,弧壁,圈足,胎釉润白细腻,通景绘渔家乐图,新颖别致,人物表情呼应传神,衣襟线条、山石云水均为此时的典型风貌。
图2-107 青花渔家乐图缸清·康熙
图2-108 青花渔家乐图缸清·康熙
(高54cm、口径68cm、足径40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雉鸡牡丹纹大缸(如图2-109、图2-110所示)撇口,腹鼓,下渐收,圈足,沙底无釉,有火石红。以青花绘雉鸡牡丹纹为主题纹饰。胎体坚硬,胎质厚重。
图2-109 青花雉鸡牡丹纹大缸清·康熙
图2-110 青花雉鸡牡丹纹大缸清·康熙
(高52cm、口径67cm、足径37cm)故宫博物院藏
8.绣墩类
绣墩又名坐墩、凉墩,因形状似鼓,故又称鼓墩。器呈鼓形,平顶微凸,折肩,比例协调。弧腹中空,外壁上、下边沿各饰一周鼓钉,颈部和左右两侧镂刻单双钱纹,寓意“荣华富贵,财源广进”。
青花狮子戏球纹绣墩(如图2-111、图2-112所示)为腰鼓形,坐面中心透雕圆形方孔钱纹,上腹与胫部各饰一周乳钉纹,顶部中心绘一枚镂空钱币。腹部主体纹饰绘狮子戏球纹。器型规整端庄,纹饰严整工细,青花色泽清新典雅,造型灵秀,装饰富丽,体现了中国古代质朴、自然、规整的审美情趣。
图2-111 青花狮子戏球纹绣墩 清·康熙
图2-112 青花狮子戏球纹绣墩(顶部)清·康熙
(高43.5cm、口径25.5cm、足径29cm)故宫博物院藏
9.挂钟类
青花梵文挂钟、青花螭龙暗兽面纹挂钟(如图2-113、2-114所示)造型秀丽,线条圆滑流畅。青花发色浓艳,绘制精细。
图2-113 青花梵文挂钟清·康熙
(高18cm、口径16cm)故宫博物院藏
图2-114 青花螭龙暗兽面纹挂钟 清·康熙
(高19cm、口径14cm)故宫博物院藏
10.水盂类
水盂,又称水丞、砚滴,在古代则直呼为“水注”。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最早出现在秦汉。它的形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以随形、象形居多,另一些则是圆形的,或扁圆或立圆。从材质来说,它的用料非常丰富,有陶土、瓷品、铜质、玉石、水晶、玳瑁、绿松、玛瑙、玻璃、漆器、竹木、景泰蓝等500余种。其图案更是五彩缤纷,宝蓝、钧红、翠绿、乌金、莲青、鹅黄、人物、山水、花鸟、虫草,应有尽有。此物因小巧而雅致,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在文玩类的工艺品中,属于品位较高的藏品。
青花缠枝莲纹水盂(如图2-115、图2-116所示)圆口瓮形,底内凹,肩部书青花“大明成化年制”款,器腹外壁画缠枝莲纹,釉面青亮,笔触流畅。
图2-115 青花缠枝莲纹水盂清·康熙
图2-116 青花缠枝莲纹水盂(顶部)清·康熙
(高8.5cm、口径5.5cm、足径3.3cm)故宫博物院藏
11.折沿洗类
青花鱼龙变化图折沿洗(如图2-117、图2-118所示)浅腹,砂底,釉面泛青,足内无釉露胎,底心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此洗绘制精致,形象生动。盘心所绘一条苍龙从旋涡跃起,造型极为威猛。鲤鱼跃出水面,与龙相呼应。这种纹饰称为“鱼龙变化纹”,又称“鲤鱼跳龙门纹”。
图2-117 青花鱼龙变化图折沿洗 清·康熙
图2-118 青花鱼龙变化图折沿洗(底部)清·康熙
(高7.3cm、口径38cm、足径29.1cm)故宫博物院藏
12.花盆类
花盆是养花器具。其形体庞大,胎体坚硬,沉稳敦厚。常见有圆形、圆筒形、椭圆形、海棠形、四方形、长方形、六方形等。花盆造型端庄、古朴,制作考究,多是康熙晚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康熙皇帝祝寿而烧制的。作为御用养花器具,因而器上身出现许多象征长寿的吉祥图案如“松鹤延年”“寿山福海”“鹤鹿同春”、云龙、云凤、云蝠灵芝、八仙图等,也有绘山水人物图、百子图,口部多折沿,底心有圆孔,沿下青花写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款。
青花百子纹方花盆(如图2-119至图2-124所示)呈四方形,折沿、深腹、折底、圈足,足内砂底,底中心有一圆孔。以青花为饰,口沿上绘如意纹一周,腹部四面开光,内绘婴戏图,图中小童有打伞、举莲、骑象、放风筝、放爆竹、划船、游戏等活动。此器为康熙花盆的典型式样。青花发色淡雅,纹饰细腻,小童活泼,画面吉祥,寓意为“多子多福”。
图2-119 青花百子纹方花盆清·康熙
图2-120 青花百子纹方花盆清·康熙
(高35cm、口径32cm、足径41.5cm)故宫博物院藏
图2-121 青花百子纹方花盆清·康熙
图2-122 青花百子纹方花盆清·康熙
图2-123 青花百子纹方花盆清·康熙
图2-124 青花百子纹方花盆清·康熙
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如图2-125至图2-128所示)折沿,斜壁,近足处凹进一周,砂底无釉,中心有渗水圆孔。内外施白釉。外壁通体青花装饰。折沿上绘缠枝莲纹,花纹中夹杂篆体“寿”字。腹部描绘苍松、山石、海浪、旭日、祥云、蝙蝠等。因松树象征长寿,“蝠”谐“福”音,因此,整个画面寓意“海天浴日、寿山福海”。近足处辅以荷花纹边饰。口沿下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横排款。青花淡雅,画意生动,寓意吉祥。
图2-125 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清·康熙
图2-126 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清·康熙
图2-127 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清·康熙
图2-128 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清·康熙
(高34.5cm、口径60.5cm、足径38cm)故宫博物院藏
13.笔筒类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康熙朝的笔筒数量很多,器壁多较厚,较明末清初有了明显的变化,流行口底相若的圆筒形,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另有撇口形、竹节式、束腰式等。束腰式多出现在早期,有的口部施浆白釉,已不是主流品种。最常见的是玉璧形底,底心出脐微向内凹,有釉,比外壁釉要偏白、薄,脐内的外围有施釉和无釉两种,后者居多。其次是台阶底,圈足和平底无釉露胎。有的底部有三个条形小足。官窑笔筒多书长篇诗文,诗尾常用釉里红篆书“康熙传古”方章。民窑釉面泛青,多画山水人物故事和花鸟图。个别笔筒带有纪年,如康熙二十年山水人物笔筒、康熙十三年山水笔筒等。这类带纪年的民窑笔筒,总体胎厚重,底无釉,口沿与近底处往往有暗刻双弦纹或卷草纹。而这种暗花边饰在明末崇祯和清初青花瓷中非常流行,如笔筒、莲子罐和筒式瓶中经常看到。
青花山水诗句笔筒(如图2-129、图2-130所示)呈筒形,以青花绘山水通景,深山峻石,古刹苍松,日照光影,描绘得淋漓尽致,似为仙山神境。
图2-129 青花山水诗句笔筒清·康熙
图2-130 青花山水诗句笔筒清·康熙
(高17cm、口径17.5cm、足径16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后赤壁赋笔筒(如图2-131、图2-132所示)造型古拙、丰满,胎骨洁白坚致,釉色温润,白中闪青,瓷化程度好。纹饰一面以青花书写苏轼《后赤壁赋》全文,400余字的蝇头小楷,柔中有刚,字字清晰,一气书成,很有功力。另一面以诗赋中“携酒与鱼,复游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意境作画“夜游赤壁图”。两岸山石采用斧劈皴和披麻皴的技法,以水分法作出幽菁清新、浓淡相宜的渲染,更显示赤壁江滨的雄姿。一艘游舟停泊江心,船舱中间摆有酒菜,船上画面有三人,神态各异。一人双臂合抱肘于船头;一人侧坐于船内舱之中;再一人手执竹篙站立于后艄,他们均在全神贯注地欣赏赤壁江滨夜间景色。画面将夜游赤壁的山水人文景观描绘得淋漓尽致,匠心独具,把字与画集于一件瓷器上,字画并茂,难能可贵,真好似一幅长篇书法与人物山水画的长卷。难怪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赤壁赋,一边绘画,一边写字,尤为珍品。”
图2-131 青花后赤壁赋笔筒清·康熙
图2-132 青花后赤壁赋笔筒清·康熙
(高18cm、口径22.4cm、足径21.5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高士诗句笔筒(如图2-133所示)口足微外撇,筒式腹,圈足,足内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仿款。以青花为饰,腹部一面绘四个高士坐在长案前饮酒作诗,画面上方写有“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另一面绘三棵古树,树下绘一女子在炉前挥扇烹茶。此器人物各具神态,栩栩如生,与诗文配合紧密,画中题诗,意味无穷。
图2-133 青花高士诗句笔筒 清·康熙
(高12.8cm、口径10.6cm、足径10.6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捕鱼图笔筒(如图2-134、图2-135所示)口部和底部相若,直壁,玉璧形底,无款。以青花为饰,腹部一面绘捕鱼图,另一面草书词句:“薄暮大江寒,流水潺潺,渔翁家住蓼花湾,到老不知城市路,无事相关”。此器生动地描画了六位渔翁在江中捕鱼的场景,形神兼备,人物的神情、动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图2-134 青花捕鱼图笔筒清·康熙
图2-135 青花捕鱼图笔筒清·康熙
(高14.8cm、口径11.7cm、足径11.8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前赤壁赋笔筒(如图2-136所示)呈圆柱形状,形制周正,胎体敦厚。外壁写《前赤壁赋》全文,字体清晰端正。器身落款“云林樵隐,录于青云居玩”,并方圆章各一枚。器底写有“文章山斗”四字楷书款。康熙中期盛行以全篇文章作装饰,其中包括前后《赤壁赋》《醉翁亭记》《圣主得贤臣颂》等著名文学作品。以名文书于笔筒,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相得益彰,是康熙时期极具特色的文房佳器。青花书写工整,铁划银钩,一气呵成。
图2-136 青花前赤壁赋笔筒 清·康熙
(高15.5cm、口径19.1cm、足径18.2cm)故宫博物院藏
14.盒类
盒上下结合紧密,盖面扁平,圈低矮、平切。盒底常见有“清玩”二字,外壁往往画人物。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款。另有圆盒、四节圆盒、小印泥盒、串铃盒、棋子盒等。
青花龙凤纹四节圆盒(如图2-137、图2-138所示)呈圆形,四节,瓷胎。通体青花装饰,节盒的腹部绘龙凤图,盖面绘龙凤图。该盒形制特殊,造型凝重端庄,为少见的清代节盒之佳品。
图2-137 青花龙凤纹四节圆盒清·康熙
图2-138 青花龙凤纹四节圆盒(盖面)清·康熙
(高16.5cm、口径11.8cm、足径11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盒(如图2-139、图2-140所示)圈足,足内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以青花为饰,通体绘缠枝牡丹纹,青花淡雅,浑然一体,清晰明快。
图2-139 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盒清·康熙
图2-140 青花缠枝牡丹纹盖盒(底部)清·康熙
(高8cm、口径15.3cm、足径10.5cm)故宫博物院藏
印泥盒为文房用具之一。青花海水龙纹印泥盒(如图2-141、图2-142所示)浅圈足,外底署青花楷书款,通体以青花为饰,盒身绘海水龙纹。
图2-141 青花海水龙纹印泥盒清·康熙
图2-142 青花海水龙纹印泥盒(底部)清·康熙
(高4cm、口径5.9cm、足径2.9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博古图盖盒(如图2-143、图2-144所示)造型优美,带盖,盖上一狮子钮。周身饰博古图,胎质细腻,青花发色艳丽,釉面莹润。
图2-143 青花博古图盖盒 清·康熙
图2-144 青花博古图盖盒(盖面)清·康熙
(高8.8cm、口径10.4cm、足径9.5cm)故宫博物院藏
15.杯类
有高足杯、酒杯、茶杯、螭耳杯、铃铛杯、套杯、花卉杯、杯托等品种。铃铛杯大口,深腹,小圈足,足高,因其外观似铃铛而得名;又称仰钟杯,是康熙朝富有朝代风格的器物。铃铛杯有薄胎、深胎两种。官窑胎薄多敞口,民窑胎厚多撇口。套杯,多为三个一套大中小合成一体,外壁常绘诗句人物。雍、乾二朝套杯的数量明显增多,有八个、十个成套的。乾隆以后套杯多是粉彩。十二月花卉诗句杯,为康熙朝官窑青花名品之一,属精美之器,景德镇曾成批地烧造。除青花外还有五彩,宫中有大量传品,这种花卉杯制作上技术要求高,烧造难度大。胎薄如纸,轻巧莹透,青花淡雅,晶莹光润,已经达到了只见釉而不见胎的程度。古人用“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来形容它,可谓恰如其分。杯身一面分别绘代表12个月(农历)的花卉,另一面书五言或七言咏花诗句,诗句后面均有一方篆书“赏”字印。十二月花卉诗句杯在康熙朝以后也有少量烧造,多是粉彩,成套的不多,极少见到青花。
高足杯
青花海水异兽纹高足杯(如图2-148至图2-150所示)撇口,弧腹,外撇高足。杯内绘梵纹,外绘青花纹饰。足内署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该杯线条纤细清晰,釉面乳白莹润,是仿明宣德青花高足杯的成功之作。
图2-145 高足杯清·康熙
图2-146 高足杯清·康熙
图2-147 高足杯清·康熙
资料来源:耿宝昌著《明清瓷器鉴定》,第201页。
图2-148 青花海水异兽纹高足杯 清·康熙
(高7.2cm、口径8cm、足径4cm)故宫博物院藏
图2-149 青花海水异兽纹高足杯清·康熙
图2-150 青花海水异兽纹高足杯清·康熙
十二月花卉纹杯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如图2-151至图2-159所示)是清康熙时期皇宫中使用的酒杯。它的形体轻巧秀美,胎薄釉润,其图案装饰体现出诗画并茂的意境,是康熙时期青花瓷器中颇具代表性的玲珑小品。杯12件一套,撇口,深弧壁,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其上分别绘有代表12个月(农历)的花卉,并且配有与之相对应的诗句。
图2-151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 清·康熙
图2-152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
图2-153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
图2-154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
图2-155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
图2-156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
图2-157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
图2-158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
图2-159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清·康熙
(高5.5cm、口径6.6cm、足径2.7cm)故宫博物院藏
一月,水仙花,“春风弄玉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玉兰花,“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三月,桃花,“风花新社燕,时节旧春浓”。
四月,牡丹花,“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五月,石榴花,“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
六月,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兰花,“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八月,桂花,“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九月,菊花,“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芙蓉花,“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十一月,月季花,“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
十二月,梅花,“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诗句的结尾用书写的形式钤青花篆体“赏”字。
螭耳杯
青花团螭龙纹耳托杯(如图2-160、图2-161所示)杯、碟合为一套,杯口微撇,深腹,圈足,两侧对称置螭耳。内施白釉,外壁绘青花龙纹。外底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碟撇口,浅弧壁,圈足。碟内底有一周凸起,放置杯子时可以卡住杯足。碟心绘龙纹。足内施白釉,外底亦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
图2-160 青花团螭龙纹耳托杯清·康熙
(杯高3.8cm、口径5.9cm、足径2.6cm)故宫博物院藏
图2-161 青花团螭龙纹耳碟(底部)清·康熙
(碟高1.9cm、口径13.1cm、足径10cm)故宫博物院藏
铃铛杯
青花洞石花卉纹铃铛杯(如图2-162所示)撇口,深腹,小圈足略高,外壁以青花描绘花卉山石。此杯胎薄体轻,白釉莹润,造型优美,倒置形似铃铛,故名“铃铛杯”,又名“金钟杯”。做工精细,青花淡雅,纹饰层次清晰。
图2-162 青花洞石花卉纹铃铛杯清·康熙
(高8.3cm、口径7.9cm、足径3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团凤纹铃铛杯(如图2-163所示)敞口,体瘦长,圈足。杯身绘三组团凤纹,近底处绘礁石海水纹。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成化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此杯为清康熙时仿成化款瓷器的精品,胎质细腻,纹饰构图疏密有致,青花淡雅清幽,极富装饰性。
图2-163 青花团凤纹铃铛杯清·康熙
(高12.8cm、口径8.9cm、足径3.6cm)故宫博物院藏
托杯
青花勾莲纹托杯(如图2-164、图2-165所示)器型线条流畅敦朴。杯与碟心内绘勾莲纹。整器采用单描法,勾出轮廓线,画风细腻,清新典雅。
图2-164 青花勾莲纹托杯清·康熙
(杯高5.2cm、口径5.5cm、足径2.3cm)故宫博物院藏
图2-165 青花勾莲纹托碟清·康熙
(碟高1.8cm、口径11.5cm、足径9cm)故宫博物院藏
16.盘类
盘为日常生活用器,中小型居多,康熙早、中、晚期均有烧造。有高足盘、花口盘、方盘、折沿盘、撇口盘、菊瓣盘等品种。圈足略高,比较而言,民窑釉面泛青,胎要重于官窑青花,足宽厚。盘底一般平整满釉,少见明代的塌底现象。外销瓷有别于国内用瓷,多为折沿,浅壁。胎极轻,很精致,质量高,青花艳丽,纹饰既有传统的花鸟纹,也有西方国家的花卉和楼阁等,带有异国情调。而从文献上来看,销往欧洲的居多,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大量康熙青花外销瓷盘的收藏。器底往往写有“玉”字款。
高足盘
青花鱼龙变化纹高足盘(如图2-166、图2-167所示)呈大喇叭形,中空,高圈足,上托直壁盘,器型挺拔,胎体沉重,釉质润泽。盘内施白釉,外壁绘青花贯套花卉纹一周,足部满绘青花海水鱼龙变化图,制作精湛,绘画精细。此器造型原为康熙朝首创,是在借鉴商、周时期青铜豆、青铜铺和战国时期漆器豆的基础上,将其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器型。
图2-166 青花鱼龙变化纹高足盘清·康熙
图2-167 青花鱼龙变化纹高足盘(盘底)清·康熙
(高10.6cm、口径11.6cm、足径9cm)故宫博物院藏
折沿盘
青花开光花卉仕女图折沿盘(如图2-168、图2-169所示)是十分典型的康熙青花折沿敞口盘;整体造型线条流畅,釉面温润;盘中所绘庭院、洞石及仕女文饰得十分细腻;人物动作生动传神,面部刻画十分有特色;底款落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这是一件难得的康熙时期青花精品瓷盘。
图2-168 青花开光花卉仕女图折沿盘 清·康熙
图2-169 青花开光花卉仕女图折沿盘(盘底)清·康熙
(高6cm、口径27cm、足径14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三国故事纹盘(如图2-170、图2-171所示)敞口,浅腹,圈足,足内落青花双圈“安素草堂”四字款。青花为饰,盘内以三国故事空城记为题材,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坐在城楼弹琴退敌兵的惊险场面。画面人物神态逼真,构图巧妙,青花明快。
图2-170 青花三国故事纹盘清·康熙
图2-171 青花三国故事纹盘(盘底)清·康熙
(高5.6cm、口径35cm、足径20.4cm)故宫博物院藏
17.碗类
有高足碗、盖碗、盒碗、卧足碗、敞口碗、折沿碗、折腰腕、撇口深腹墩式碗、四方倭角碗、小斗笠碗等式样。除青花外还有斗彩,里外常画凤竹纹,采用的是过枝手法。这种由外到里的过枝画法,为康熙朝所首创,后期雍正、乾隆朝广泛使用。康熙青花碗画面不是很繁密,装饰得体。官窑以龙、凤为主,常见有云蝠、朵云、松鼠葡萄、牡丹花、八宝、八卦纹等。
撇口碗
青花花蝶纹小碗(如图2-172、图2-173所示)撇口,圈足。足内书有“大清丙午年制”六字款。造型端正,釉面光润,胎体轻盈,彩蝶飞舞。纹饰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法渲染,突出画面的阴阳浓淡,富有立体感。
图2-172 青花花蝶纹小碗 清·康熙
图2-173 青花花蝶纹小碗(底部)清·康熙
(高4.9cm、口径8.9cm、足径3.9cm)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八骏图碗(如图2-174、图2-175所示)碗口外敞呈斗笠形,碗心绘骏马一匹,外壁绘七匹骏马,合成八骏图,底落“大明嘉靖年制”两行六字楷书寄托款,为康熙时期仿嘉靖笔意的典型器。
图2-174 青花八骏图碗 清·康熙
图2-175 青花八骏图碗(底部)清·康熙
(高5.2cm、口径17.7cm、足径6cm)故宫博物院藏
折沿碗
青花人物纹折沿碗(如图2-176、图2-177所示)敞口、折沿、弧壁、圈足。腹部主体为人物故事图案。青花色泽纯正,绘画线条流畅,器型规整,保存完好。底书“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
图2-176 青花人物纹折沿碗清·康熙
图2-177 青花人物纹折沿碗(底部)清·康熙
(高10.4cm、口径21cm、足径8.4cm)故宫博物院藏
高足碗
青花龙凤纹高足碗(如图2-178、图2-179所示)碗口微外撇,深腹,高足,足内中空。足柄绘缠枝莲花。外壁绘龙、凤腾跃于缠枝莲花上,此碗造型端庄,青花色调浓艳。
图2-178 青花龙凤纹高足碗清·康熙
图2-179 青花龙凤纹高足碗清·康熙
(高10.5cm、口径15.7cm、足径4.7cm)故宫博物院藏
墩式碗
青花缠枝花纹墩式碗(如图2-180、图2-181所示)器型端正漂亮,直口,墩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外壁均饰缠枝花卉纹一周,淳朴、浑厚,纹饰描绘娴熟明快。
图2-180 青花缠枝花纹墩式碗清·康熙
图2-181 青花缠枝花纹墩式碗(底部)清·康熙
(高8.5cm、口径11.8cm、足径4.9cm)故宫博物院藏
盖碗
青花洞石花蝶纹盖碗(如图2-182、图2-183所示)碗口微撇,深腹,有盖,圈足。该器内外壁及器盖绘制山石花蝶纹。青花发色鲜艳,图案清新活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官窑佳作。
图2-182 青花洞石花蝶纹盖碗清·康熙
图2-183 青花洞石花蝶纹盖碗(底部)清·康熙
(高8.9cm、口径9.3cm、足径3.9cm)故宫博物院藏
四方倭角碗
青花人物纹四方碗(如图2-184、图2-185所示)呈四方倭角式,下有圈足。内外绘有青花,外壁四面开光,开光内画有人物图,作品具有康熙时代的典型特征,但底部青花双圈内书写的是“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图2-184 青花人物纹四方碗清·康熙
图2-185 青花人物纹四方碗(底部)清·康熙
(高7.9cm、口径14.7cm×14.5cm、足径6.4cm)故宫博物院藏
花口碗
青花折枝花果纹花口碗(如图2-186、图2-187所示)呈六瓣花形,斜壁弧腹。内口沿下绘折枝花果纹,内壁绘折枝花卉图案,碗心于青花双圈内饰折枝瑞果图。外壁腹部通景绘折枝莲花、菊花、月季、梅花、牡丹、瑞果图,足墙则绘卷草纹。青花发色蓝艳,笔触娴熟。
图2-186 青花折枝花果纹花口碗清·康熙
图2-187 青花折枝花果纹花口碗(底部)清·康熙
(高7.7cm、口径22.3cm、足径7.3cm)故宫博物院藏
八方花口碗
青花八方花卉纹碗(如图2-188、图2-189所示)碗壁呈八方形,碗腹内收。外壁绘八组团枝花卉纹,碗心双圈勾线,内绘花卉纹。纹饰疏朗,枝条婉转流畅。青花发色淡雅。底部青花双圈内书写的是“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
图2-188 青花八方花卉纹碗清·康熙
图2-189 青花八方花卉纹碗(底部)清·康熙
(高7cm、口径15.6cm、足径6cm)故宫博物院藏
小斗笠碗
青花凤竹纹小斗笠碗(如图2-190、图2-191所示)的设计匠心独具,精巧怡人,采用过枝技法装饰,内外壁以青花淡描一竹一凤,对称布设。只见一器之内翠竹凝春,丹凤鸣祥,疏朗清雅,殊为妙品。古之文人,以竹喻君子,寄寓高士情,千百年来广为赞咏。底款为“御赐纯一堂”。
图2-190 青花凤竹纹小斗笠碗清·康熙
图2-191 青花凤竹纹小斗笠碗(底部)清·康熙
(高3cm、口径6.8cm、足径2.2cm)故宫博物院藏
四 纹饰
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图案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自由地发挥民间大众化特点的艺术风格,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自然、纯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的民窑青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官窑青花一丝不苟则代表着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改变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渲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就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的色调。所谓“分水皴”就是用笔梢蘸浓淡不同的料水滴在胎上描绘,技术上要求高,最多能分出八九种色阶。《陶雅》云:“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题材方面主要有植物花卉、山水、动物、人物故事、神话故事以及长篇诗句等。植物纹中有牡丹、菊花、莲花、桃花、梅花、石榴、玉兰花、松竹梅、秋叶纹、竹石蕉叶、折枝花果、洞石花卉、牵牛花、灵芝、缠枝莲、缠枝菊、缠枝宝相花、十二月花卉等。牡丹花花瓣肥厚,花朵饱满,叶片卷曲,花分往往分出两个酷似动物头上的犄角,又有双犄牡丹之称。此种画法颇具时代特征。动物纹常见龙、凤、异兽、团鹤、雉鸡、鸳鸯、松鼠纹等。多数是与花卉组合描绘在一起,单独画的不多。如松石鹤鹿、雉鸡牡丹、松鼠葡萄、海水异兽、鸳鸯卧莲、狮子穿花、牡丹狮子、八骏图、花鸟蕉叶、喜鹊登梅、鹤桃纹、龙穿花、鹭鸶莲花、麒麟蕉叶、松虎纹等。人物纹有牧童骑牛、童户戏莲、仕女、八仙、西游记等。最能体现康熙青花纹饰特色的是山水人物,风格上多是模仿名画家的笔法,如山水画仿王石谷,人物画仿陈老莲、萧尺木。山水画立体感很强,画法精细,分色层次鲜明,浓淡相宜,对远山近岸,山峦的阴阳反侧,疏落茂密,描绘得出神入化。画面效果讲究意境美,整体给人以疏朗清新、幽静雅致之感。人物纹中以耕织图、渔家乐图最具代表性,能够巧妙地把当时人们的劳动场景、生活状况和自然景色融合描绘在一起,画面洋溢着丰富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另外,以长篇诗文作为装饰,也是康熙青花的一大特点。诗文多是书写在笔筒上,主要有《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滕王阁序》《四景读书乐》等。
龙凤纹
图2-192 清康熙龙凤纹
资料来源: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204页。
人物纹
图2-193 清康熙麻姑献寿纹
资料来源: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203页。
图2-194 清康熙水浒人物纹
资料来源: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203页。
图2-195 清康熙婴戏莲纹
资料来源: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203页。
走兽纹
图2-196 清康熙三彩石榴纹(盘内)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第40页。
鱼藻纹
图2-197 清康熙釉里红鱼水纹(钵底心)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46页。
植物纹
图2-198 清康熙荷莲纹
资料来源: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204页。
图2-199 清康熙灵仙祝寿纹
资料来源: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204页。
图2-200 清康熙梅菊盆花纹
资料来源: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204页。
图2-201 清康熙秋虫花卉纹
资料来源: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第204页。
图2-202 清康熙绿地白花缠枝牡丹纹(碗外壁)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53页。
图2-203 清康熙绿地白花纹(鱼尾纹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55页。
图2-204 清康熙青花缠枝番莲纹(小碗外壁)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71页。
图2-205 清康熙矾红地白花莲纹(花觚胸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71页。
图2-206 清康熙古彩莲花纹(瓶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72页。
图2-207 清康熙粉彩莲花纹(天球瓶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72页。
图2-208 清康熙青花缠枝石榴纹(碗心)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08页。
图2-209 清康熙绿地白花缠枝菊纹(瓶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09页。
图2-210 清康熙绿地白花缠枝菊纹(瓶胸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12页。
图2-211 清康熙古彩缠枝牵牛花纹(瓶盖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13页。
图2-212 清康熙素三彩莲花纹(瓶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73页。
图2-213 清康熙青花莲纹(碗外壁)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73页。
水纹
图2-214 清康熙五彩落花流水纹(镂空提篮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50页。
图2-215 清康熙青花八卦海水纹(盅外壁)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50页。
几何纹
图2-216 清康熙三彩几何纹(天圆地方瓶口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70页。
图2-217 清康熙素三彩几何纹(花觚口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68页。
图2-218 清康熙古彩锦纹(皮灯颈足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69页。
图2-219 清康熙古彩锦纹(盘子边开光锦地)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69页。
图2-220 清康熙古彩锦纹(花篮瓶肩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69页。
图2-221 清康熙古彩锦纹(宝字尊胸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69页。
图2-222 清康熙五彩万字锦纹(皮灯肩部开光地纹)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70页。
图2-223 清康熙古彩锦纹(皮灯肩部开光地纹)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70页。
如意纹
图2-224 清康熙青花如意纹(天球瓶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25页。
图2-225 清康熙如意莲纹(觚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24页。
图2-226 清康熙如意莲纹(瓶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24页。
图2-227 清康熙五彩如意纹(瓶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24页。
莲瓣纹
图2-228 清康熙五彩莲瓣纹(瓶足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38页。
图2-229 清康熙五彩莲瓣纹(天球瓶肩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38页。
图2-230 清康熙五彩莲瓣纹(花篮瓶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38页。
蕉叶纹
图2-231 清康熙粉彩蕉叶纹(瓶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44页。
图2-232 清康熙绿地三彩蕉叶纹(花篮瓶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42页。
图2-233 清康熙粉彩蕉叶纹(瓶颈部)
资料来源: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古陶瓷纹样》,第143页。
五 款识
康熙早期官窑款识较少,器物多为民窑所烧。这个时期的瓷器多署干支纪年款和堂名斋轩记款,还有花押标志也较流行。这一时期款识青花颜色浓重,用重笔书写。字体较大,款识横写竖写均有。偶见写官窑款识的器物,均为楷书款,字体工整,挺拔有力。较为常见的款识有“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癸丑中和堂制”等。凡署这些款识的器物,都具有康熙早期古朴淳厚的造型风格。据史料记载,圆明园中的“中和堂”曾经是康熙皇帝的居住之处。以此推论,凡书“中和堂制”的瓷器,应该是康熙早期官窑器。
康熙中期官窑款识书写多样,字体分布体式较多。有两行六字式、三行六字式和两行四字式。另外还有暗刻款、凸雕款、砂底不施釉凹刻款等。用花形、叶形、物形作为图记款的也较为流行。康熙中期款识大多为楷书,以两行六字竖写体式排列。笔道工整有力,青花色泽鲜而不嫩,纯净深沉。这些款识有外框单蓝圈和双蓝圈的,也有双圈无款识的。
康熙晚期的官窑款识,开始设专人负责书写,款字排列为两行或三行竖写。此时的款识绝大部分为楷书体。晚期的款识青花色泽青翠,字体工整秀丽。
康熙珐琅彩瓷,一般书“康熙御制”四字料款。康熙色釉瓷、青花釉里红和彩瓷,大多书“大清康熙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小型精致的康熙豇豆红瓷、天蓝釉瓷等宫廷文房用具,往往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图2-234 大清康熙年制
图2-235 大清康熙年制
资料来源:熊玉莲、陈万红编《陶瓷纪年款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第63页。
图2-236 大清康熙年制
图2-237 大清康熙年制
图2-238 大清康熙年制
资料来源:熊玉莲、陈万红编《陶瓷纪年款编》,第69页。
图2-239 大清康熙年制
图2-240 大清康熙年制
图2-241 大清康熙年制
资料来源:熊玉莲、陈万红编《陶瓷纪年款编》,第68页。
六 科学测试
陶瓷器的胎、釉、彩都是由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化学元素组合而成。根据陶瓷器中各元素含量的多少,把它们区分成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三大类。它是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谱仪,对陶瓷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再与计算机数据库中古代陶瓷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后,做出真假或年代判断的一种鉴定方法。
表2-1 清康熙瓷胎、釉的外观
表2-2 清康熙瓷胎、釉及色釉料化学组成
表2-3 清康熙瓷胎、釉及色釉料
注:b为胎,c为彩,g为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