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力图在理论、研究视角和应用三方面有所创新。

一 理论创新

本研究从劳动关系系统的角度建立了群体性劳资冲突行动形成机制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将劳动关系系统的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因素都纳入分析模型,厘清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形成机制。

在我国劳动关系转型背景下,本研究构建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演化的动态、静态以及综合模型。静态模型从静态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演化系统结构。动态模型从动态演化阶段划分的角度,研究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演化的动态流程及动力学路径。在静态和动态演化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演化博弈行为主体、规则系统和时间作为模型变量,建立了综合演化模型,以及由演化博弈行为主体、规则系统和时间构成的三维分析框架。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演化的潜变量和可测变量,构建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理论演化路径,在现有文献中未见此类研究。

本研究通过干预变量的选择、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时间序列模型构建、干预效应识别以及干预模型计算方法的分析构建了应急干预理论模型。

二 研究角度的创新

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分析视角,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劳动科学的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我国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形成机制,旨在解决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形成的理论问题。从经济学的分析视角,采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从管理学视角,运用自组织理论来分析群体性劳资冲突形成机制,建立群体性劳资冲突的自组织演化模型。从社会学视角,以集体行动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构建群体性劳资冲突的集体行动模型,并对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从政治学的视角,以政治机会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形成过程中劳方主体与政府和工会的互动过程中如何形成群体性行动的政治空间。从劳动科学的视角,以劳动关系学中的劳动关系系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劳动关系这一特定系统作为分析对象,从劳动关系系统的角度建立群体性劳资冲突行动形成机制的分析框架。从复杂系统科学的视角,在耗散结构、熵流和协同学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耗散结构,梳理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内外部正负熵流及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进行了协同学分析。从计算机科学的视角研究了标准化应急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三 应用创新

本研究将群体性劳资冲突应急管理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标准化的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指挥能力。该信息系统包括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发生前的预警阶段以及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阶段。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即预警子系统、案例库子系统、情景库子系统和预案库子系统。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发生前通过数据库收集企业劳动关系状态数据,由预警系统进行劳动关系预警、预报。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发生后,首先对新发生的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的特征以及发生的情景进行分析,采用案例推理法对新发生的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在历史案例库中进行案例检索与匹配。其次采用情景分析法对新发生的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进行具体情景特征描述,包括情景初始状态特征描述以及具体情景问题描述,生成新事件发生情景。在案例检索与匹配以及生成新事件发生情景的基础上,由预案库提供预案储备选择,并由预案库系统进行预案模糊匹配分析,在此基础上自动生成匹配的应急预案。标准化应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计算机实现,可以为各级政府、企业正确、快速应对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提供标准化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