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里的“心灵密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蕴藏着丰富的非语言行为。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任何复杂的情绪都会从眼睛中透露出来,经验丰富的微表情专家也常常从眼睛这扇窗户中迅速读懂对方真实的想法。

当我们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不知所措时,眼睛就会睁大,瞳孔也随之增大并反复收缩。这种刺激可能是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人,也可能是感到恐惧、愤怒或者痛苦,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比如,当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美食、心仪的对象时,瞳孔就会放大,发出异样的光芒以表达内心深处的喜悦之情,一些相亲男女常常通过观察对方瞳孔的大小来判断对方对自己有没有感觉。有的人喜欢捉弄朋友,会偷偷藏起来等对方走过来再突然跳到他面前,对方受到惊吓以后就会出现张大嘴巴、瞪大眼睛的表现,而此时的瞳孔大小也能真实地反映对方受惊吓的程度。

当然,既然有瞳孔放大的情绪反应,当然也会有瞳孔缩小的情绪状态。一般来讲,瞳孔缩小代表当事者消极的情绪反应,比如疲倦、烦恼、厌烦等。当我们在交谈过程中,发现对方无精打采、眼睛眯起、瞳孔缩小的时候,或许就该考虑换个话题或起身告辞了。不过,这些都属于比较细小的表情变化,需要我们给予关注,花费精力去仔细观察。

FBI经常接触复杂的案件,需要从侧面判断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来揣摩或感知被调查者的情感或真实意图。于是,能够为他们办案提供重要线索及突破口的眼睛,就成了他们重点观察与研究的对象。FBI探员常常会从嫌疑人的眼睛变化中寻找想要的答案,并解读其中的重要信息。

 

冷战期间,一名俄罗斯间谍在美国境内被捕。当FBI探员对其进行审讯,想要探知谁是他的幕后主使和同伙时,他表现得相当冷静且大义凛然,始终闭口不言。为了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间谍总会将生死置之度外,通常会有牺牲自己保全大局的想法,这位间谍的表现也在FBI探员的预料之中。可政府方面指示他们必须尽快挖出其他潜在的俄罗斯间谍并实施抓捕,以免给美国的国土安全构成更大的威胁。

紧迫的形势让FBI探员感到无比的压力,于是FBI探员决定设一个局,通过其细微表情所表现出来的非语言行为获取自己需要的情报和信息。在接下来的询问中,FBI探员向这位间谍展示了很多与其相关的图片信息,每张图片下方都标注着一个曾经与这名俄罗斯间谍接触过的人的名字,而这些人很可能就是这名间谍的同伙。FBI探员把照片依次放到这名俄罗斯间谍的面前,要求他看每张图片上的信息并向他们讲述自己所了解的具体情况。这名俄罗斯间谍非常谨慎,极少发言。事实上,FBI探员对他所讲的内容也没有太多的兴趣,因为他们知道这名俄罗斯间谍非常老练,不会轻易说出重要的情报。FBI探员关注的焦点不在于他口中说的话,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从对方的眼神中、从其所反映出来的非语言信息中找到自己迫切需要的情报资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名俄罗斯间谍完全不理会他们,几乎一直低着头,一言不发。可当FBI探员说出照片信息中的一个名字,并把照片递给他看的时候,这名俄罗斯间谍却像触了电一样,眼睛突然睁大,瞳孔迅速收缩,并轻轻地眯了一下眼,不过他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一旁的FBI探员却敏锐地抓住了这一重要反应,从他刚才的眼神变化中捕捉到了线索,迅速锁定了嫌疑对象。经过紧密侦查,这名俄罗斯间谍的同伙在一个小镇中被抓获,并很快承认自己参加了这次秘密活动。

 

那名几乎始终紧抿双唇的俄罗斯间谍也许一直想不明白,被捕之后自己明明从未供出过同伴的下落,FBI探员又是如何迅速找到自己同伴的呢?其实,恰恰是他的眼神出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为FBI提供了重要的情报。当他看到同伴的照片时,因为潜意识中极力告诫自己要保持平静,所以太过刻意,反而出现了眼睛睁大、瞳孔收缩等一系列反应。虽然他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并且继续保持一言不发,但是这些异常反应早已被FBI准确无误地捕捉到了,所以这起间谍案件才得以神速侦破。

我们不但可以通过观察瞳孔的状态来洞察对方的情绪变化,也可以通过眨眼的频率来探知对方心理。正常情况下,人的眨眼频率是每分钟15~20次。而一个人在紧张的情况下,眨眼的频率就会明显增加。通过观察各国风云人物及政要名流的公众视频,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人处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中时,其每分钟眨眼的次数一定要比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更少。

也有人会有意识地增大自己眨眼的间隔,用目不转睛的凝视来提高自己的气势,这是出于一种想要压倒对方,给对方造成极大心理压力的动机。当我们对某人的行为感到愤怒而又不便发作的时候,通常也会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对方,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悦,威慑对方。

可见,眼睛流露的信息是如此丰富多彩。一旦学会眼观六路,掌握了通过他人眼睛的变化而洞察其内心思想起伏的本领,就如同手中握住了一把敲开对方心灵的钥匙,能帮我们及时破解对方眼睛里的“心灵密码”,不动声色地获取更多重要的信息。由此,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双方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我们在社交时有效沟通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