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坦福大学超受欢迎的心理公开课
- 丰樱华
- 3988字
- 2020-08-26 14:34:29
我们需要情绪管理吗
我们应不应该在乎情绪管理呢?答案是肯定的。
原因一:重新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抵制诱惑
詹姆斯·格罗斯教授对诱惑的定义为:“希望以某种方式行事的欲望,而这种方式是会在之后带来后悔的。”比如,在我们努力不吃甜甜圈的时候,当我们希望在保全生命并不威胁他人生命的情况下超速行驶,或者是在即使不想看的情况下还是收看垃圾电视节目。这里的问题是:可以使用“重新评价”这种管理情绪的思维模式来增强意志力,以至于你可以关掉电视机并且做任何其他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吗?詹姆斯·格罗斯教授做了这样的实验。
实验内容:当被试做数学难题时,旁边播放很有趣的电视节目。实验人员告诉A组的被试,“坚持努力,表现出你的最佳水平”;对B组的被试则说“坚持努力,表现出你的最佳水平,有时把它当成一个检测你意志力的测试是有帮助的”。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另一半人在诱惑面前努力做好,他们有意做好,也希望能做好。
关键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是否每个人都会被诱惑以及如果人们被诱惑了,我们是否可以用重新评价的方法来抵制诱惑?
实验结果:相比于反应自然的人来说,重新评价的人偷看电影的次数更少,偷看的时候感觉也没有那么好,因为这样做等于承认自己的意志力低下。
尽管诱惑会让我们分心,也会给我们带来其他不良的影响,但是詹姆斯·格罗斯教授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诱惑又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把它当作对意志力的考验时。通过情绪管理的方式,把诱惑中的愉悦成分抽干,能够帮助人们锻炼意志力。我们要想更好地控制自己,就需要通过情绪管理的方式,把这种诱惑类的东西从生活中剔除出去。
原因二:不良的情绪管理会导致破坏性的反应
詹姆斯·格罗斯教授认为,在精神病理学中,有超过半数的精神病患者存在情绪的异常调节,如焦虑症、社会性焦虑、特定对象恐惧症以及诸如沮丧等情绪异常。这不仅对于社会是个巨大的问题,而且我们都直接或间接地被这些问题影响。其中一个很常见的情绪紊乱现象是“社会性焦虑”。
什么是社会性焦虑?詹姆斯·格罗斯教授认为,社会性焦虑就是我们在大众面前或同其他人互动时感觉到极度的焦虑,以恐惧和对社交场合的回避为特点,因为你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这会导致个人的极度痛苦以及功能性障碍。
社会性焦虑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现在,社会性焦虑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焦虑,比如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有升学的焦虑,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就业的焦虑,刚工作的年轻人有购房成家的焦虑,中年人有职务晋升的焦虑,老年人又有养老保障的焦虑,等等。詹姆斯·格罗斯教授认为,严重的、普遍的社会性焦虑对生活有根本性的破坏作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人不能高效率地工作或与他人正常交往。
现在,我们需要考虑一个严肃的问题:情绪管理能改变人们的这种焦虑情绪吗?詹姆斯·格罗斯教授认为,从情绪管理的角度看,存在焦虑的人在管理情绪方面可能会有困难,这可能导致加重的反应模式。詹姆斯·格罗斯教授和他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焦虑的儿童相比于不焦虑的儿童更多地选择逃避、寻求帮助,而不是直接面对和解决问题,而且他们重新评估的能力较低,所以他认为这类破坏性的反应可能同不良的情绪管理有联系。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对于焦虑的人来说,既然不良的情绪管理会导致破坏性的反应,那么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情绪管理有三种方式,即抑制、重新评价和改变处境。对于具有焦虑情绪的人,抑制只会强化其不良的情绪反应,而他们重新评价的能力又较低,改变处境对他们来说也是无能为力,到底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情绪管理呢?若把焦虑看作是一个精神症状或精神病的病理状态,詹姆斯·格罗斯教授通过长期的实验工作,发现了“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绪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阿伦·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物。贝克坚信有情绪困难的人倾向于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贝克概括了以下七种逻辑错误,包括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和缩小、个性化、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
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
李先生为一家外资企业驻某市办事处的负责人,前几年生意好做,自己的薪金较高,有房有车,妻子是中学教师,夫妻感情好,女儿正在上高中,成绩优异。近一年来生意有些难做,老板似有不满之意,但市场变化很复杂,自己虽然努力,却也不尽如人意。他感到生意不会再有起色,忧心忡忡,有时担心货运船只会中途沉没,又担心老板会突发某种疾病不治身亡;有时又想到虽然现在夫妻恩爱,但等到将来自己白发苍苍,妻子仍然年轻貌美,可能会离婚再嫁;还担心女儿考上大学后面临工作择业等诸多困难,自己要如何应付……于是他头痛、失眠、心慌、胸闷、烦躁,半夜醒来经常是一身大汗,坐立不安,吸烟量明显增加。睡不着觉,有时只好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既怕影响家人的睡眠,又担心楼下邻居有意见,但自己又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本案例中的李先生,由于工作压力导致产生焦虑情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而导致李先生焦虑情绪的压力却是源于认知功能的机能障碍。李先生由于不能对外界信息做出适当的解释和评价,如生意难做和老板似有不满以及对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不加以内省,就自动化地推理、判断,比如将来自己白发苍苍,妻子仍然年轻貌美,可能会离婚再嫁,所以造成了认知歪曲。李先生的认知观念里存在的逻辑错误包括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夸大和缩小、极端思维等,他没有根据地认为货运船只会沉没、老板会暴病身亡,仅因为近期生意不好,就片面地夸大事实,认为生意再也不会有起色,选择性地认为妻子可能会离婚再嫁,极端化地认为自己对一切都应付不来,一切都不会好起来了。
根据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造成李先生一切情绪不良和行为不适的认知问题全部来自李先生的自我陈述,是李先生对自己的一种自我暗示。
针对李先生的逻辑错误,贝克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方法,包括识别自动性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去中心化、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由于错误的思维已经成为李先生思维习惯的一部分,他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反应是源于自己的这些观念,所以要帮助他识别这些错误的思维,通过行为模式和情境设置让他亲自验证原有的观念是不符合实际的,并主动加以改变,使其了解到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鼓励其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自我监控。
李先生的错误认知源于自我陈述,根据梅肯鲍姆的压力接种训练技术,可以对其进行认知重组。由于李先生原有内部对话充满消极的自我陈述和意象,所以首先要通过自我观察帮助他提高对自己的想法、情绪、行为、生理反应和对别人的反应方式的敏感性,其次鼓励他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他原先适应不良行为的新的行为链,开启一种全新的内部对话,最后教给他一些更有效的、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应对技能,比如教给他一些放松的方法,包括冥想、瑜伽、慢跑、做园艺等。
原因三:解决或处理世界性的争端
前面的两个原因是基于微观的日常事务,而詹姆斯·格罗斯教授提出的第三个原因涉及意义更加深远的解决或处理世界性争端。那么,从情绪管理的角度考虑真的会有帮助吗?
詹姆斯·格罗斯教授和他的团队从“情绪管理”的角度解决世界争端问题的观点源于“长期的仇恨导致一成不变地认为其他群体是不好的,如果从心里憎恨一个群体,便认为这个群体是不好的,并且他们不会改变”。而詹姆斯·格罗斯教授和其团队的做法不是操纵人们对那个群体的看法,而是改变“那个群体只会一成不变”这一认知。他们希望通过改变“其他群体一成不变的不好”的评价,提出其他群体可以变化,从而使一个人更情愿地妥协,以实现和平。
世界性的冲突真的可以这样解决吗?从詹姆斯·格罗斯教授团队的实验以及他们的观点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解决世界性争端的有效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是基于人们愿意接受情绪管理,所以解决世界性争端的焦点不在于情绪管理这种方法是否有效,而是在于人们是否在乎这种情绪管理。这也许就是詹姆斯·格罗斯教授自己很在乎情绪管理,也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的人能够在乎自身的情绪管理的原因吧!
心理视窗
保持一颗平常心。林语堂说,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于丹在讲道家“平常心”的时候,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用柔软的平常心去抵御我们日常的欲望,就像林语堂的人生幸福四件事一样朴素。我们要发现眼前的小快乐,才能洞悉人生真谛。
在一座寺庙里,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小和尚就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师傅说:“不着急,随时。”等到有了种子的时候,师傅对小和尚说:“去撒种子吧。”可是,起风了,种子被吹走不少,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都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乱刨。小和尚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啊,都长出来了。”师傅却依然平静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如果我们能够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与人争,不与己争,凡事量力而行,随时调整目标,简单生活,我们的人生处境就会处处坦途,事事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