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动物世界

融媒体产品《秘境之眼》打造融合传播新模式

《秘境之眼》是《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栏目的第一个融媒体产品,本文通过对此产品打造的多维度探索和分析,试图对今后新的融媒体产品制作提供参考借鉴。


2018年4月16日,央视综合频道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以全国自然保护区红外摄影大赛视频作品为素材制作成以“秘境之眼”为主题的融媒体产品,通过《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栏目、荧屏导视、央视一套等新媒体平台发布20个微视频、19篇科普趣文和视听H5产品,产品首日互动量即破10万次。这是《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栏目对于融媒体产品的首次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往两个栏目的新媒体传播仅仅是碎片化的简单叠加,而这次实现了内容、渠道、平台多方面的深度融合,栏目的融媒体步伐也向前有所迈进。同时,这次主题融媒体产品的制作也带来了多方面的启发和思考。

一、栏目和新媒体包装推介多方联手,形成高能聚合体

要制作一个融媒体产品,首先要有融合思维,而融合思维就要打破栏目、平台、渠道的界限,是一种大视野的全方位融合。《秘境之眼》汇集了方方面面的人才。

1.科学专家团队加盟

国内顶尖的动物科学家能对视频中的动物行为解读进行把关,确保准确无误的科学性。例如,满脸挂彩的大熊猫的“彩”,是因为发情期求偶争斗留下的胜利勋章,而它们在树上撒尿则是为了标记领地;乌鸦待在野猪的背上是一种共生关系,乌鸦为野猪清理寄生虫,野猪也会给乌鸦吃腐肉大餐;金丝猴的互相拥抱是为了建立种群间的情感纽带;红腹角雉在田地中四下张望,显得非常紧张,因为黄鼬正在扑向它,黄鼬显然知道这么明目张胆地袭击成功率极低,但还是值得一试,碰碰运气;多达100多只岩羊在海拔4000多米的牙马图山山顶上面嬉戏,飞奔是为了带领2个月大的幼崽练习攀岩本领;雄性黄腹角雉扇动翅膀是正在向心爱的雌性表白……专家团队是由不同动物行为学的专家组成的,他们一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对动物的行为了如指掌,他们对视频内容的把关,为此后视频的融媒体开发项目提供了科学支撑。

2.策划团队确定媒体产品的样态

融媒体产品是面向用户的产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采用什么样的风格,用怎样的形式,抓住产品的什么特征,这些是策划团队需要总体把握的。于是以频道总监、统筹部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专家、栏目、新媒体、导视包装共同组成的策划团队开始工作。经多次研究,多方推敲,最终决定要突出《秘境之眼》这个融媒体产品珍贵的特性。这些视频来自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人们难得一见。专家从2000多条视频中选出,更体现出它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无剪辑、无加工的原生态视频最具吸引力。很多条视频都是首次拍到,有的还弥补了科学上的空白。例如,首次拍摄到豹猫吃东方角鸮的卵,这段视频有效地揭示了自然界不同动物之间的依附关系,拓展了我们对豹猫食性的了解,也给我们展示了鸮形目鸟类在繁殖期间面临的天敌情况;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拍摄到了雪豹一家四口同框的画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雪豹全球种群目前稳定良好的保护状态;“松鼠斗红腹角雉”这个视频出人意料,红腹角雉和赤腹松鼠在野外很难有交集,但是在美食面前竟然互相争抢,这也为人们认识这两物种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划时代的依据。

融媒体产品采取大屏或是小屏会依据传播特点做差异化制作。大屏投放的就是这些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素材。即使效果声音是当时红外相机录制的风声或者动物当时的声音,也严格遵循无加工无剪辑的原则。

将H5技术运用于小屏产品的制作,能更好地将视频播放、文字、动图融合在一起。在视频播放时,会对视频来源的经纬度、地点进行准确标注,同时对画面内容有简明扼要的介绍。例如视频标题为“野生东北虎巡视领地,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右上方是投票排行榜,在视频的下方是50字左右的介绍:2016年1月3日,东北虎对红外相机闪烁的彩色工作灯产生了好奇,黑龙江穆棱林区内首次拍摄到野生东北虎活动影像。一个用于投票的心形图案连接着视频和介绍文字。而在文字的下方,一个对勾符号隐藏着挂名为“更多机密”的科普趣文。二十条动物视频依次排开,手指轻触可以转换观看任意一条内容。视频的50字文字介绍科学、精炼、表意。另一产品对拥抱的金丝猴是这样表述的:无言的拥抱在金丝猴家族之间传递着,这是一种亲情纽带,它们开放着自己的能量场接纳彼此;对带着孩子的羚牛表述时,则表达了羚牛母亲的舐犊情深:羚牛被称为“高山珍兽”。在甘肃白水江保护区,羚羊妈妈鼓励着孩子,迈出人生第一步,仿佛在说:“孩子,不急,慢慢走。”

这次的融媒体产品的推出主要的目的是要唤起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要让这种意识在用户中传播。因此,将视频点击投票环节设定成有意义的爱心,是希望用户让这次投票变成爱心接力,对动物、自然之爱就在这一次次点赞和一次次转发中深入人心。

此外,与视频相应的还有19篇有关这些动物的科普趣文,补充了知识含量,也是对视频内容的二次开发,这是用新媒体的语言创作的原创科普文章。新媒体文章需要对视频画面以新媒体的方式进行解读。19篇形态各异的趣文一同上线。语言轻松、幽默,呈现形式多样,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温度和情感,再加上动图和文字,使每篇科普文章都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如介绍熊猫的文章标题为“熊猫不是猫。咱的领地和爱情可不是靠卖萌得来的”。内容上,也增加了趣味性:“你好,我是你从来没有见过的一只野生大熊猫,很高兴认识你。提到我们大熊猫,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画面?(一只打滚的熊猫动图)是爱在地上打滚撒欢的‘萌宠’团团?(吃竹子的熊猫动图)还是每时每刻都在有滋有味啃竹子的‘吃播博主’滚滚?我们一直以‘萌宠’吃货的形象出现在你们视野中,但是这样的我你见过吗?(一幅定格的满脸是血的熊猫照片)头一回见到满脸是血,浑身疲惫的我吧?”这段文字之后有一系列熊猫宣示领地的介绍,包括生存现状、历史名字介绍等等。

绿尾虹雉视频的文章则以知识和文采见长:“它如此惊艳,才能创造‘青鸾舞镜’的典故。‘五色皆备成章,曰翚。翚者,鸟之奇异者也。’摄影师的感悟更有说服力:‘当绿尾虹雉在天上滑翔的时候,就像一道彩虹掠过天空。'”此处用摄影师之口,道出绿尾虹雉的神秘且难以拍到,由此衬托视频的珍贵:“晚上八点接到好友的电话,说有人在卧龙的巴朗山拍到了绿尾虹雉。我当时将信将疑,因为我去年这个时候也去过那个地方,整整守候了一天连根鸡毛都没见到。但这个信息的诱惑实在太大了,神鸟啊!”“‘嘎嘎嘎’,随着间歇性急促鸟鸣声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逐渐紧张了起来,充满了期待,希望看到绿尾虹雉的真容,但是又担心惊扰,不敢茫然行动,叫声停了好一会,我忍不住缓缓地探出头,朝着传来声音的方向望去。我日思夜想憧憬了好几年的绿尾虹雉就在巨石后面。此刻距离我不到两米,它正伸着脖子警惕地看着我”“绿尾虹雉的美惊艳、脱俗、霸气、狂野,更是自然界中惊鸿一瞥,早已超越人类的想象力”。

这些信息的整合重组、可视化设计遵循信息表现形式碎片化、精细化的创新规则,制作团队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了有别于传统媒体内容、本质的产品。

3.后期编辑、写手、解说共同发力

《秘境之眼》有一个宣传片,它的制作需要巧妙的构思和实施,宣传片着重表现秘境的神妙,同时还有红外摄影机的展示,以及最后一只层层推进的绿色眼睛状落板。音乐选取了秘境的不同动物声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进一步彰显了神秘性。解说员介绍了此次红外摄影大赛的作品范围、投稿办法、意义。写手们精心地为每个动物撰写科普文章、宣传片解说词和每个动物的简明介绍。这三部分文字内容互相补充、互通互融。

这个高能聚合体,塑造了一个全媒体的巨人,在各个方面互相配合,运用各种媒介知识,从策划到实际操作,从理念到技术都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二、极致的思维使融媒体产品内容超越用户预期

雷璐荣曾说:“融媒体追求信息海量化,环环相连的信息连接,最终形成规模化的信息集成,因此,融媒体时代的传媒人才应该培养一种极致思维。”

《秘境之眼》只有20段视频,每段短的只有30秒,长的也只有一分钟左右,但就是这样的视频却在融媒体产品中加入了海量的信息,制作人员网罗了一切关于这20种动物的各种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素材,并且使这些信息之间有序连接,形成了规模化的信息库。无论是在信息收集、信息应用、信息传播还是信息回馈方面都做到了一网打尽。这是一种极致思维,为的是给用户提供大大超出预期的服务效果。

在“秘境之眼”项目成立之初,新媒体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不停地做前期准备:包括寻找和动物有关的资料、当地的海拔信息、气候条件信息、保护区有关视频,了解林业巡护员的工作情况,然后又从专家、网络、书本各种途径搜罗有关动物的一切,所以在大屏中,每一种动物的生活地点、海拔、纬度会记录在案。例如,雪豹:经度102.92115,纬度30.94358,海拔4300米,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魏家沟;大熊猫:纬度32.87147,经度104.3321,海拔2807米,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鹇:经度105.8979,纬度28.1842,海拔1437米,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科普趣文中,这种极致思维体现得更加明显。在写绿尾虹雉的文章中,囊括了诸多和这种动物相关的奇闻轶事。《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考证“鸾”为虹雉,青鸾当为绿尾虹雉。还有传说绿尾虹雉是西王母的信使,因此有了李商隐的名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此外还有《刺客聂隐娘》中青鸾舞镜的典故、《山海经》中描述鸾的样子、《秘传花镜》中关于“鸾”的描述。2016年11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普31《中国鸟》(第四组)普通邮票,1套2枚,其中40分是绿尾虹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找到邮票信息还没有穷尽,邮票的设计者也被搜罗出来。他的设计理念是用绘画的形式讴歌大自然,呼吁保护鸟类、珍稀动物和地球环境。这种地毯式的信息搜寻,无疑使用户得到了一个知识的大礼包,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都藏在这大礼包之中。

三、服务用户的理念,使融媒体产品更贴心周到

在融媒体时代,很多观念和行为正在发生着全面变化,需求和消费行为也发生着变化。以前是我播什么,你看什么,现在是要改变以往居高的姿态,将信息权威发布平台转型为信息服务载体,“受众”变成了“用户”。因此,要有产品意识。这些产品是服务于用户的,用户的体验度好,产品才会畅销。要有服务意识首先要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用户,多为用户着想,这样才能搭建好的服务平台,实现我们的价值传播。《秘境之眼》上线后经过了多次调整,就是充分考虑用户的体验度之举。

栏目刚开始的点赞设计,没有体现每种动物的点赞数量,用户反应不到位。后来进行改进,用户就能看到自己是第几位点赞人,相当于是第几位爱心守护者,这会使用户有参与动物保护的义务感。这比仅仅是一次点赞有意义,通过把自己爱心守护的动物发送到朋友圈进行传递,就达到《秘境之眼》的依次广泛传播目的,让深层的动物保护理念得以传播出去。

为了使用户体验进一步精细化,产品又做了调整,加上点赞的动物和其所在的保护区排行榜,并为前三名精心制作了不同颜色的王冠。王冠上有排名序号,排第一名的是红色,第二名的是黄色,第三名的是蓝色。用户一目了然,这样的调整也会激发用户为自己喜爱的动物投票的热情。

四、内容为王,独家的珍贵视频资源构成了核心竞争力

《秘境之眼》具有独特的内容优势。这些来自205个保护区,从2000多条视频中由专家评出的20条视频绝无仅有,独一无二。无加工,无剪辑和原生态构成了融媒体产品的内容支撑。作为电视台,视频仍然是融媒体产品的优势资源,相对于纸媒,这些视频鲜活、生动、直观,更能锁定用户的注意力。视频内容是电视台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由这些视频作为基础,才能延展出更有生命力的全媒体的融媒体产品。若没有它们,融媒体产品会缺乏生机。

五、快速制作,使融媒体产品更具时效性,使用户有新奇感

《秘境之眼》从策划到上线仅用了两周时间,20多人投入此项产品的生产,大家不分昼夜、各司其职。刚刚评出的20条视频还冒着热气,马上就纳入了融媒体制作的生产线中了。这种无缝衔接使用户快速得到融媒体产品,快速使用和体验,新鲜感会使传播效果更好。若已是旧闻,用户对产品的好奇度会降低,影响产品的传播。

六、创新发布渠道

《秘境之眼》发布渠道打破了栏目组单一传播的局限性,首次用频道一盘棋的思维理念。跨媒体、跨介质、跨形态、跨栏目、跨时段,整体推进。大屏内容和小屏内容互补,央视一套、央视七套和香港频道三个频道同时播出,包装时段和栏目时段同时投放,科普趣文和大屏简明介绍相映成趣,动图和视频互融互通,使这些珍贵视频得以立体化呈现,全方位、多角度服务于同一内容。

七、完善融媒体产品的路径

融媒体对于《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这样的传统栏目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媒体融合正在不断发展变化,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栏目人员要多学习,多研究,转换思维模式,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去打造融媒体产品,而不是简单叠加。

首先,可进行项目化尝试。把采、编、播、策划等专业人员聚在一起,为一个融媒体项目共同努力。整合有生产能力的集群,每人各司其职,用其所长,顺应更加适应融媒体的细化分工和能力极致化的趋势,在专业的融媒体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像五指相握一样,形成一个融媒体的拳头。这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其次,还要找到适合制作融媒体产品的发力点,拓展内容。除了国内这些珍贵红外视频,还可以有国外优秀自然影片中的珍贵视频、野生动物爱好者自己拍摄的素材,增加和用户的互动性。使《秘境之眼》这个融媒体产品更加多元化。

2014年被认为是中国融媒体元年,距今只过去4年的时间,但是,融媒体的发展极为迅速,要跟上融媒体的步伐,使传统栏目焕发新活力,需要转换观念,使用互联网思维。制作者需打通栏目之间的界限,使多方专业人才一起发力,合成一个融媒体的拳头。新媒体利用新的机制会生产出新的内容。寻找和增加融媒体的内容样态,把电视的直观和互联网的开放,进行优势互补,资源融通,共同服务于一个内容,使内容的呈现更立体化,增加用户的互动性,这样才能让传统栏目由扁平变得立体,赢得更多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