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的母爱主题

自然界动物母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像人类那样,温柔呵护,有的却相反,冷酷甚至残忍。本文试图对动物世界中的母爱方式选取典型故事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探索母爱不同表现形式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以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动物世界》的母爱主题。

母爱是母亲对子女亲近和爱抚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在儿童的成长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表现为爱抚、关怀、照顾等一系列母性行为,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影响,这种影响不能太少但也不能过量,这需要一个母亲极具智慧,并能理性把握。

动物的母爱和人类的相似,但却更为“理性”,尤其是食肉动物,它们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能存活下来的一定是最优秀的个体,母亲在它们小时候就做出了选择,看似残忍但也不无道理,对于整个种群的优化极具正面意义。在这个时候,母亲可能考虑最多的是种群,而不是单独个体。

动物世界的母爱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

一、言传身教的母爱

母亲会通过声音和她和孩子进行交流,用行动来示范。以这种办法使孩子学到本领,这种表达爱的方式较为常见。尤其是教授孩子捕猎本领之时。

案例1 非洲大草原上的花豹是捕猎高手,但并不是每一次捕猎都能成功,因此,训练捕猎幼豹的技能极为关键。花豹是独行侠,养育孩子只能靠自己,所以要让幼豹在草原上生存,首先就要让它们掌握捕猎的本领。另外,花豹和猎豹不同,它还会把捕到的猎物拖到树上,以防止其他食肉动物抢食。因此,拖拽猎物上树也成为幼豹生存的必备技能,花豹母亲为了训练小花豹,就会采取言传身教的方法。

花豹妈妈是独自养育孩子的,捕到猎物后会交给孩子,不同的猎物起到不同的作用,一只小鸟猎物可以锻炼孩子的反应力。而遇到大型猎物到手的情况,由于担心被鬣狗抢走,花豹妈妈会把它拖到树上。但是小花豹力气小,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大于自己几倍的猎物拖上去,这时花豹妈妈会把猎物接过来示范正确的动作要领,凭借肩部肌肉把猎物拖上树。

花豹妈妈还会给幼豹示范如何攻击猎物的颈部,然后让小花豹模仿。这是孩子度过关键第一年的必要课程。

再大一点,花豹妈妈还要教孩子怎样将猎物藏在隐秘之处,好让鬣狗发现不了,她会捕到重量合适的猎物让小花豹练习叼着爬树。

案例2 黑猩猩是我们人类的近亲,也是四大类人猿之一,它们是现存的与人类血缘关系最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它的基因和人类的相似,高达98.77%,有些研究认为这一数据高达99.4%。它是当今除人类以外智力水平最高的生物,这种高智商使它的母爱表现形式更接近人类,黑猩猩母亲会教小猩猩使用工具砸开坚果,也会教它们在白蚁洞穴钓蚂蚁。

在非洲雨林中,黑猩猩对一种坚果特别感兴趣。黑猩猩母亲会带着孩子到一片地下有大石头的地方,母亲把大石头作为砧板,把一个坚果放在石头凹陷处,再从旁边捡一块石头举过头顶砸向坚果。小猩猩对放置坚果的位置不熟练,黑猩猩妈妈会给它示范,并把坚果放好。更亲密的传授方式发生在黑猩猩用树枝在白蚁洞穴钓白蚁的时候,母亲拿着树枝深入白蚁洞穴,一下子就钓出白蚁,而小猩猩因为使用树枝不当而失败。这个时候黑猩猩母亲会折一个小一些、合适的树枝递给小猩猩,小猩猩接过树枝,伸进洞穴,直到钓出满树枝的白蚁。

二、极致呵护的母爱

相对于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些恒温动物,其他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它们不能自己调节体温,温度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它们只能通过寻找凉爽或者温暖的环境调节自己的体温,这时候,动物会呈现出极为罕见的母爱表现形式,这和它自身的特征习性密切相关。

案例1 蜥蜴产下卵后,卵的孵化需要温度,蜥蜴妈妈便不停地从地下洞穴中出来沐浴阳光,然后将自己晒热的身体蜷缩起来,把卵包裹在身子中央,一次又一次,重复这样的动作。

案例2 热带雨林中的火红丛蛙到了产卵的时候,会觉得雨林中树叶之间的小水洼是个安全又隐秘的环境,于是背着自己的孩子越过雨林中的障碍,开始攀爬之旅,直到爬到一个植物的叶腋上。叶腋中的水洼很安全,她便把自己的孩子放下来,但是,水中清洁无物,孩子怎样才能不饿肚子呢?于是她想了一个妙招,在这个小水洼中同时产下一枚卵,这枚卵就是她孩子唯一的食物,但是这些卵不会维持太久,于是火红丛蛙会再次返回产卵,孩子就靠这些卵作为食物,长大独立。这段时间,蛙妈妈要来来回回爬半公里的路程。

三、“冷酷无情”的母爱

这种母爱在我们看来是冰冷的,甚至有些绝情。她会不顾孩子的生死,甚至成为杀死孩子的凶手。

案例1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以南40千米的地方,是印度北部兰加博尔国家公园,占地300多平方千米,这是一个动物王国,形态各异的动物生活在这里。

一位名叫古达的孟加拉虎妈妈非常幸运地生下了双胞胎,两个小家伙个头不一样大。个头大一点的叫巴达,意思是大;小一点的叫查塔,意思是小。

在旱季,湖水水面下降,花鹿来到湖底吃美味嫩叶,古达这时捕获花鹿比较容易得手,她最终捕获了一只小花鹿。有了食物,她急不可待地呼唤她的双胞胎,小个儿的查塔一听到呼唤就跑过来,它知道妈妈那里有好吃的。那兴奋的心情从它蹦蹦跳跳的步态中洋溢出来,大个子的巴达则还懒洋洋地躺在妈妈身后,它们有一段时间没有吃东西了,便都向食物扑去。

这个时候,妈妈古达却做出了极为反常的举动。古达只允许大个子的巴达开始进食,如果小个子的查塔要去吃的话,妈妈就非常生气,她除了发出咆哮,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都显出愤怒。

小个子查塔极力表示不满,它用低声咆哮表示自己的愤怒心情,但是妈妈这个时候依然铁石心肠。

大个子的巴达津津有味地吃着,可怜的小个子查塔就在旁边等待,也许这是它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

巴达吃饱了,挺着鼓鼓的肚皮离开,这时的食物只剩下了骨头和皮,小个子的查塔也只有这点食物。它之所以成为小个子的原因也大白于天下了。虎妈妈不会因为它弱小就更疼爱它,而是从它弱小后妈妈就偏向于大个头。

孟加拉虎的母爱形式看似冷酷,但却不无道理。印度的许多孟加拉虎都生活在国家公园里,食物会是阻碍小虎长大成人的主要原因,老虎是独居动物,小虎基本上没见过自己的父亲,在这个时候养育幼子的重任就落到了老虎母亲自己身上,要养育两个孩子对于单身母亲来说很不容易,因此保证有幼崽存活下来成了母亲坚守的底线。

案例2 在北极,穴鸮一下孵出了三个孩子,在食物缺乏的年景,要养大三个孩子非常困难,在这个时候,穴鸮妈妈会啄死弱小的,留下存活希望大的。这看似残忍的背后有食物匮乏的原因,也有穴鸮妈妈的选择的原因。妈妈是从种群的角度考虑,一定要有孩子生存下来,而弱小者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最终也是无法生存的。

四、悲情母爱

这种母爱发生在高等灵长类动物中,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强韧纽带与人类相似。

如前所述,黑猩猩是当今除人类以外智力水平最高的动物,在黑猩猩母亲身上也体现了与人类相似的情感行为。

案例1 在西非热带雨林里,一只两岁的小猩猩生病了,它的妈妈触摸它的额头,貌似是在检查孩子是否发烧了。

小猩猩的体力慢慢衰退,妈妈却一直在它身边照顾它。最后小猩猩还是没有活过来,而在小猩猩死后的几个星期里,猩猩妈妈一直带着它的宝宝,妈妈是在悲痛吗?还是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我们不知道这位妈妈在想什么。

案例2 一群流浪狒狒把狒狒一族里猴王最喜欢的幼崽抢走,狒狒家族全部出动展开营救计划,最终孩子还是死去,狒狒妈妈一直或抱或用手拿着孩子,谁都不让靠近,甚至还会为它理毛。

五、严厉的母爱

环境因素影响着母爱的表现形式,在极端条件下,母爱的行为也会有极端的呈现。

案例1 在非洲海滩上,海狮妈妈带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海岸上暴露的岩石和沙地是它的育儿所。但天气非常炎热,头顶上天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彩,海狮黑色的皮肤吸热极快,在骄阳的炙烤下都快被晒焦了。即使这样,海狮妈妈对幼儿仍不离不弃,一起在高温下煎熬。

眼见气温不减,或将危及生命,有些海狮妈妈便用嘴或者用腿费力地往海里拖拽甚至踢她们的孩子,行为方式极为粗暴。孩子们撞到地上痛苦不已,凄厉的声音在海滩上回荡,即使这样,母亲仍没有停下这种看似疯狂的举动,她们知道在海水中孩子就不会被烤死。孩子们此时受到的皮肉之苦能换来性命无忧。

案例2 在北极,白颊黑雁把巢筑在高高的悬崖上,当孩子孵出来后,要从悬崖跳下,峭壁之下岩石林立,石头遍地,一株草都没有。从悬崖跳下来对孩子是极大的考验。父母会在悬崖下的乱石堆中等着孩子跳下来。这些小家伙刚出生就要面临这么残酷的考验。有的孩子一跃而下从一个岩石弹到另一个岩石,再在岩石堆中向下滚,很可能摔晕,过会儿才会爬起来,回到父母身边。有的从巢中摔下来一下就撞到岩石板上没了性命。白颊黑雁不像其他动物那样,把雏鸟养得长出翅膀再让孩子自己出去觅食,而是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带它们做这种跳崖的事情。

石崖下面就是草场,小黑雁可以有食物,这种跳崖,事实证明存活的概率还较大。所以即使黑雁背负“最黑心妈妈”的名声,她还是采取了这种严厉的母爱方式。

六、有分寸的母爱

这种动物的母爱是极有分寸的,她不会溺爱孩子,当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强迫它们离家远走,独立生活,这类母爱行为和领地、食物都有极大关系。

案例1 日本北海道赤狐一家共十口,这个家庭是妈妈雪儿和女儿小雪共同抚养孩子,女儿小雪的孩子,妈妈雪儿视同己出,妈妈和小雪轮流外出捕猎,无论是水里的鱼儿还是田野中的田鼠,甚至是蛇,都是她们的捕猎对象,她们甚至不怕危险,跟在人类拖拉机后面,发现被割草机刀片杀死的小动物就带回家里,当虎头海雕叼走孩子时,她们会不顾生死迎面痛击海雕。但是在小家伙四个月大的时候,妈妈的行为来了180度的转弯,孩子们过来讨吃的,一律遭到她的拒绝,甚至会露出锋利的牙齿呵斥这些小家伙。

因为四个月大的小赤狐到了自食其力的时候,它们只能去找新的领地,在妈妈的逼迫之下,它们必须自食其力,不能做啃老族。这个时候,这些小家伙在妈妈的眼里和其他赤狐没什么两样,而赶走这些赤狐,让它们自食其力,是妈妈最后的使命。

案例2 在《动物世界》一期关于老虎的节目中,虎妈妈养大了四个孩子,看着孩子长大妈妈当然高兴,但是,它们依旧依靠妈妈捕猎。在这个时候,妈妈做出了一个决定,既然孩子不走,妈妈出走,离开了孩子,留下孩子们独立生活,她不让孩子们跟她。这其实也是变相地让孩子自食其力。

七、舍己为子的母爱

动物的母爱有时也会发挥到极致,当自己的孩子遭到天敌捕杀时,母亲会义无反顾选择保护孩子,甚至会牺牲自己。

案例1 猎豹是草原上的短跑冠军,小鸵鸟也是他的食物。猎豹发现了小鸵鸟会去追赶,鸵鸟妈妈发现后,立即采取行动引开猎豹。她把危险引向自己。她开始装瘸,一步一拐向相反方向奔跑。猎豹当然希望捕个大块头猎物,对他来说更合算。于是,他向鸵鸟妈妈追去。鸵鸟妈妈看孩子走远,才开始躲避猎豹。

这种装瘸的方式还发生在鸟类身上。雪雁就是其中之一。

案例2 狐狸要去捕捉小雪雁,雪雁妈妈装瘸,引开狐狸,狐狸去追一瘸一拐的雪雁,雪雁的孩子得救,逃脱了狐狸的追捕。

以上两例都是为了孩子把危险引向自己,一切只为保全孩子的生命。

而有的动物则因为保护幼崽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案例3 山谷里,野猪的母亲和孩子住在狼群的领地里,这片山谷到处是猎物和水源,足以养活一个巨大的狼群,不巧的是一名狼巡逻员偏偏发现了野猪。

野猪母亲灵敏的嗅觉感觉到不对劲,她和孩子们被监视了,她赶快把孩子藏到了灌木丛中,然后自己毅然决然地走出去。她要去引开狼的视线,自己的孩子太小,跑不快,若被狼群发现肯定丧命。

狼确实是捕猎能手,他们有多次的捕猎经验,而且全都身强力壮。成年野猪力大无穷,若是只有一只狼的话,那绝对不是野猪母亲的对手,但是这是一个狼群,共有8只狼。

野猪母亲尽可能地跑远一些,远离她弱小的孩子们。

狼群追了上来,他们排成一排,从容不迫地追赶,狼群与野猪母亲周旋,不让她有片刻喘息,迫使她不停地奔跑。

勇敢的野猪母亲再也跑不动了,因为总有一头狼跟在她的身后,她把狼引开了很远,她的孩子们安全了,而她却成了狼的食物。

而有一种蜘蛛则更为“舍己”。蜘蛛中的红螯蛛为了锻炼自己孩子的猎杀天性,把自己当作孩子的第一顿饭。

案例4 红螯蛛把自己的卵随身携带着,幼螯蛛孵化出来后就爬到了母亲的背上,密密麻麻的小幼蛛在母亲的背上,每一个都是母亲的翻版,母亲还背着它们晒太阳,随着幼蛛长大,母亲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她要训练它们的猎杀天性,而自己则是第一个猎物。小幼蛛们全部活了下来,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教会了它们猎杀的技能。


动物世界中的母爱呈现方式极为多样,但是总体来说,它背后的主使是自然法则。在不同环境中会呈现不同的母爱方式,在极端情况下,母爱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很多种方式和人类的伦理呈现相似性,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言传身教、无微不至等,但是也有不同,动物对于弱者会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而人类却更倾向于保护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