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测量:理论与方法
- 王小林
- 1705字
- 2020-08-29 09:53:00
五 政治学视角的权利剥夺理论
从权利的视角分析贫困,将贫困问题看做政治问题,其内涵已经远远超出经济学、社会学和发展学的视角。权利剥夺理论十分丰富,其典型代表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以及阿玛蒂亚·森的权利理论。
(一)阶级理论
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根本思想和始终如一的目标。马克思首先在哲学层面批判了利用宗教统治人民的思想。他鲜明地指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宗教用虚幻的彼岸世界来麻醉人们痛苦的此岸世界。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无产阶级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解放人民。
马克思认为,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
马克思认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着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马克思认为,贫困是由于阶级剥削而产生的,消除贫困的手段就是无产阶级革命,革资产阶级的命。
马克思的理论,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分析得淋漓尽致。无产阶级是一个贫困的阶级,是一个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为此,只有拿起武器进行革命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人身自由和解放。
(二)权利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对饥荒和权利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他发现,世界历史上发生过大饥荒的国家,都不是因为这个国家没有充足的粮食,而是粮食不能够分配到需要粮食的人口手中。因此,森将饥荒的原因归结为权利的不平等。饥荒的发生是由于一个国家一部分人拥有吃不完的粮食,而另一部分人却忍受着饥饿。权利的不平等和分配的不平等产生了饥饿。因此,消除饥荒,首先要消除不平等。
森认为,一个人要过上体面的生活,需要在生产、交换、流动等多个方面给穷人赋权。土地是一个家庭生产足够的粮食以消除饥饿的根本保障,但是许多国家的贫困人口不能拥有土地。交换是确保劳动人口用土地的产出交换其他商品和服务,以满足其生活质量提高的条件。但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并不允许人民对其商品和服务进行自由交换,因而造成家庭贫困,流动确保了人口在迁移中寻找发展机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国际人口迁移都表明,在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的发展机会,流动有利于消除贫困。
按照森的理论,向穷人赋权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王小林等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减贫历程充分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1981~2008年,中国6亿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在世界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中国成功减贫的根本经验是对穷人的赋权。首先,是土地改革带来的生产权利赋权。中国通过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让每一个家庭拥有基本平等的土地份额,让每一个农民拥有在其承包的土地上自由耕作的权利,让每一个农民拥有对土地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其次,是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允许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部门和工业部门流动并在非农领域就业。再次,允许先富起来的农民进行创业,开办乡镇企业和私人企业。事实上,这些改革充分赋予了农民生产、交易、流动的权利。这些权利正是阿玛蒂亚·森强调的消除贫困的基本权利。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是通过以土地赋权为核心的改革,消除了大部分绝对贫困现象,那么今天,对农民土地的各种形式的剥夺,是造成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尽管剥夺农民的土地权利具有城市化、工业化等多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按照政治学的理论,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在于创造更加包容的发展机会,让每一个弱势群体具有平等的就业、获得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为此,需要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引入更加民主、透明和问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