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物流对区域经济、产业联动有服务和支持作用,其自身运作过程在向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从微观资源到宏观资源集成的范围越大,认识越深刻,就越需要物流集成理论的指导。物流集成场是可以作为探讨跨区域物流与供应链物流系统顶层设计的理论之一。

1.2.1 研究目的

1.简化术语深入研究物流集成规律

物流集成是跨企业、跨行业、跨国界的运作过程,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专业术语。以货物运输而言,有铁路运输组织、公路运输组织、水运运输组织、航空运输组织等内容,一些高校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编撰了《交通运输组织学》参见董千里《交通运输组织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便于学生学习组织综合运输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从研究的目的性和方便性考量,将不同领域的物流术语统一、简化,有助于人们根据需要,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深入研究物流集成规律。而简化术语,构建概念体系是深入研究的第一步。在进行供应链物流跨行业顶层设计时,布局和实现物流集成运作系统需要简化研究术语,以便于进行供应链物流系统顶层设计方面的研究。

在物流集成场中需要且可以独立观察的元素是场元素,在不易混淆的时候也可简称为场元。不同场元素的性质不是同一的,作用也并不是相等的,正是场元素之间的差异性和为实现统一目标的关系联系,如功能互补性和技术关联性等相互联系,可以吸引整合形成规模更大的场元。根据物流集成场中的各个集成体,依据其自身发展目标和服务内容,吸收和释放场元素,体现了集成体通过服务、经营过程获得社会客体资源和满足自身发展的要求。

通过对陆港—海港物流集成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董千里、董展:《提升国际陆港物流集成力的战略思考》,《综合运输》2011年第8期;董千里、董展:《物流集成场视角的港口内陆腹地延伸战略思考》,《中国港口码头》2011年第4期。不但论证了物流集成理论源自实践、应用于实践的必然性,而且陆港—海港物流集成、产业融合的实践使得双方共赢,物流集成理论得到进一步深入浅出的诠释和科学实践的验证。

2.构建完善的物流集成理论体系

考虑将物流集成理论引入场论范畴讨论,在物流集成场范畴中形成统一的物流集成理论框架。基于物流集成场范畴结合物流集成理论核心概念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首先对物流集成场场元要素进行分类。根据场元主观能动性分为主动性场元素与被动性场元素,根据场元极性将其分为有源场元素与无源场元素,通过这一处理,一些主动性场元素可整合部分被动性场元素构成一些新的场元。经过整合的场元素形成一些有对称关系的场元,具有对称性的场元势最大,有利于促进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杨振宁在研究规范场理论时总结为“所有相互作用都是规范场”宁平冶等:《杨振宁科教文选——论现代科技与人才培养》,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第176页,第409页。。物流基地的集与散,“一关二检”大通关服务的进口与出口,都形成了基本概念的对称。差别与联系形成势,势产生对称,而对称后势最大,所以,杨振宁总结称“对称决定力量”参见李德昌《信息人教育学:势科学与教育动力学》,科学出版社,2011,第143页。。在物流集成场范畴中,既考虑了场论的场元一般性,又考虑了集成场的场元特殊性,使得物流集成场的分析研究结论更容易在物流集成实践中得到印证和理解,最终使物流集成场理论成为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能够应用和指导实践。

利用场论结合物流集成理论和实践分析,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尝试,通过这种尝试,可在物流集成理论体系建设中取得综合创造性的成果。

3.统一视角深化理论研究手段

物流集成场是以物流集成活动为考察对象的时空范畴。从物流集成场的物流集成体、物流集成形成的场线等视角,可以更清晰地分析和认识陆港形成与发展的动因、动力和发展规律。陆港、空港和海港都在其空间分布有基核,其极性和作用范畴是物流集成场场源与场元、场元与场元的相互作用、物流场线形成、物流集成效率等的影响要素。基核作为不同场源的载体,可综合体现复合场源的极性作用。结合物流集成场理论进一步深入研究,可将物流集成体纳入物流集成场场元范畴。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有一些现象与物质世界结构内部运动相类似。这使得一些在自然界中量化分析的模型可以在物流集成场理论以同态或同构模型借用、借鉴于理论分析之中,结合同态或同构理论进一步深入研究,将物流集成体纳入物流集成场场元,则物流集成体既具有宏观视角的一般场元性质,又具有微观经济主体的特殊场元性质。

1.2.2 研究意义

1.构建大范围供应链物流系统顶层设计理论

与单一“点”初级物流追求的目标对应,物流与供应链“网—链”交互作用及其运营也是高级物流追求的目标。物流高级化的核心概念是集成,其本质是管理,体现在战略上就是物流系统整体构思和谋划,董千里:《高级物流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第9页。因此需要支持物流与供应链系统顶层设计的理论。

物流集成场的场元素可以划分为主体性与客体性场元素。主体单元作为主体性场元素,具有整合意图和整合能力与作用绩效,并能连接其他单元作用于客体单元形成物流集成体,使得物流集成场最基本的场元素与物流集成过程中最积极、最主动、最具有创新能力和活力的物流集成体结合了起来。

2.构建复杂物流集成过程的基础理论平台

物流集成理论体系涵盖了从一个物流集成体的形成、演变,到多个物流集成体在物流集成场的运作机理,阐述了物流集成的动因及形成、物流集成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了物流集成力在物流集成体成长、物流集成系统发展以及物流集成场互动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探讨了物流集成能及其转化关系,物流集成系统的动力、组织、运行、信用和风险机制等理论问题。这些运作机理、理论和实施途径涉及场元、基核、联接键和场线,将其构筑在物流集成场理论平台上,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物流集成场理论体系平台。

3.归纳既有实践理论指导系统规划设计

通过物流集成场理论,总结既有供应链物流过程实践,结合实践提升到理论层次进行总结,形成相应理论进而指导规划与实践过程。用物流集成场这一时空范畴将物流集成体在物流集成过程产生或受到物流集成力作用机理、机制表现出来,以形成统一的物流集成理论体系,并用其指导物流集成实践,是一个新颖而富有学术和哲学意义的思考领域,从系统规划、运营和管理的视角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

4.完善陆港理论指导产业发展

国际陆港集聚了“一关二检”、多式联运等平台服务功能,是区域物流乃至国际物流必要和重要的中转基地之一。国际陆港在国际物流系统中不仅衔接了不同运输方式,而且形成了货物集运、集装箱物流中转等过程,是保障国际物流质量,提升国际物流效率,降低国际物流成本,全面促进绩效提高的重要环节。用物流集成场理论解释新亚欧大陆桥运输通道及其系统发展,国际陆港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陆港与海港联动发展等问题,物流集成体培育和发展过程,从而指导国际陆港建设、陆港—海港衔接等的物流集成实践。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进一步延伸物流集成场理论的应用范围,如对新亚欧大陆桥铁海联运系统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本书在完善物流集成理论,用统一的集成场视角进行陆港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为从初级物流到高级物流阶段进行的“点—网—链”集成发展过程的系统顶层设计理论奠定基础,以指导物流高级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