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全球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

1.全球信息化产生的原因分析

(1)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为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需求

20世纪50~70年代初,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国家。西欧各国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也逐步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但是,这种以工业化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社会发展目标,以无限制的能源、原材料投入为增长代价,带来了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等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以致由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这种增长模式提出了强烈的批判。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宣告了上述经济增长模式必然要被新模式取代的命运。而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则代表着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发展方向,其共同的特点就是以更少的物质资源消耗和更多的知识或智力的投入,取得高效、优质和更少负面影响的经济增长。信息化正是反映了这样一种经济结构的转变,并为整个社会的进步提供基础。所以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轨,就必须加快信息化的进程。

(2)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特别是微机、智能机、大规模集成电路、遥感、卫星通信、光通信、互联网等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乃至整个技术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越洋电话的费用较之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98%,电信专家将此现象称为“距离消亡”;单位计算能力的价格则比20世纪40年代下降了99%。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全世界范围导致信息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急剧扩展,推动了全球的信息化进程。在新兴的信息技术不断涌现和迅速普及的基础上,一大批新的信息行业从无到有迅速成长起来,传统的信息行业获得空前的改造,整个信息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当前,数字技术带来的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汇流,正塑造着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3)国际范围内的竞争与合作,加快了信息化在全球的蔓延

当代的国际竞争,正日益突出地表现为高技术的竞争,一些国家和地区成功地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转化为经济竞争力乃至军事威慑力,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美国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和新一代智能机、香港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海湾战争时多国部队的电子信息战综合系统等,都是生动的例证。另一方面,国际信息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际技术交流、技术贸易、合作研究与开发(R&D),国际分工协作的深化,国际组织与机构的推动和国际有关标准的普及实施,也有力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些都加快了全球信息化的进程。

(4)各国政府的介入对信息化浪潮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由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信息发展水平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所以,各国政府对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大都倾注相当高的热情,纷纷采取不同的措施支持本国信息化的进程。计划经济国家信息化的发展由政府计划来安排自不待言,而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实际上也对本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多支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更是以空前的积极姿态直接全面地介入信息化进程,一系列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规划和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建设设想的提出和实施,更是将全球信息化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5)相关的理论研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中,较为重要和影响较大的有:1962年,美国的马克卢普(F. Machlup),将教育、R&D、通信媒介、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5大类30多个部门,定义为知识产业,并度量了它们的产值,证明了信息业的独立存在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977年,美国的波拉特提出了信息产业是“第四产业”的理论,划分和定义了“第一”、“第二”信息部门,提出一整套度量信息经济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测算,发现美国的信息业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信息社会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学的研究对各国制定加速信息业发展的政策起了重大的作用,如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等等。

2.信息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和内涵

从工业化开始,随着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运输成本不断降低,经济全球化进程就开始了。在工业化时期,主要是在商品生产消费和原材料采购方面逐步地实现了全球化,这一进程一直持续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发展,就主要得益于此。世界贸易组织(WTO)是这个进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产物。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大大地扩大和提高了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首先,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股票市场、外汇交易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上,每天交易额数以万亿美元计。在瞬间,资金就可以从一个国家流到另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全球化,既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先是传统的电话网,接着是专用计算机网络,最后是互联网,已经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能实现全公司经营业务的统一管理。

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而功能几乎无所不包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另外两个生产要素,即技术和人才市场的全球化正在加速发展之中。以前,受到国界的管制,人员无法完全自由流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大公司已经致力于利用网络对协同工作的支持,从全世界雇佣人员,就在当地工作,但通过网络使其研究开发工作形成紧密的协同关系,就如同是在同一个办公室内一样。很多大软件厂商选择开发地点主要考虑网络支撑条件而不是别的条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3.全球信息化的主要影响

全球信息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使世界以空前的紧密度联结在一起。全球信息化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全球信息化与传统产业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是新经济的主体,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各行各业具有极其广泛的渗透性,对改造传统产业具有倍增作用、润滑作用、催化作用。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产生至今,全球计算能力增长了十几亿倍,也就是说,以前一周的计算工作现在不到一秒钟就可能完成。这导致了两个重要结果的出现:首先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开始形成,即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知识经济,随之而来的是传统产业对知识的需求,即“数字化差距”或者叫“知识的缺口”的出现。

(2)全球信息化与我国的发展

在全球信息化问题上,我们面临三个挑战:一是信息透明度带来的挑战。如果信息透明度高,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便没有了藏身之地。二是信息量的挑战。信息化带来的直接问题是全球信息过剩,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三是信息化带来的效率的挑战。信息是生产投入,信息化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我们应重视上述挑战,寻找机遇。

总之,信息化对中国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由于这次信息革命对全世界来讲都是处于开始阶段,所以世界各国都在摸索一个适应信息社会的制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二百多年前,英国抓住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动力机械工业革命的机遇,曾一度称霸世界,成为“日不落帝国”。一百多年前,美国抓住了以电力为代表的能源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超级大国。今天,我们必须在工业化尚未完成时,同时抓信息化。工业化使我国成为大国,信息化将使我国成为强国。我们只有不失时机地抓住信息化的机遇,实施“信息强国”的战略国策,才能使中华民族再次腾飞,否则,我们将会犯历史性的重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