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可以使人们更加聪明智慧

在中国科学发展中,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显得相对滞后。在较长时期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却都需要各门类科学、各门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界、政府科教管理部门开始从科学政策、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弥合这些鸿沟。尤其是中国老一辈的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国科协所属的一些学会、研究会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的计划中,都曾大力促进学科交叉,推进交叉科学发展。

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交叉科学是综合性、跨学科的产物,因而有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复杂的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和全球性问题。

为了在中国科学中加强学科交叉,应有一系列重大的变革:在科学发展战略布局中,强调交叉科学与非交叉科学并重,为了改变我们目前交叉科学的落后状况,更应强调交叉科学的发展;在科学政策上,应引导和鼓励从事交叉科学研究;在组织管理上,应特别重视交叉科学的发展,甚至在具体科研项目、课题中,优先支持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营造有利于学科交叉和交叉科学发展的环境,在科学共同体中形成一种鼓励交叉的学术氛围;在新的科学发展时期,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结构改革中,也应重视交叉科学;要培养能适应学科交叉和交叉科学发展的宏大的科学家队伍。因为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哪一门学科的研究可以仅靠本学科单科独进的方式深入下去了。为此,应提倡对大学生、研究生的科学教育,加强跨学科教育。

中国近代科学主要从西方输入,虽经二三百年的发展已进入现代科学时期,但仍比较落后。要加速中国科学的发展,必然要从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上进行反思,以改变学科分隔的陈旧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鼓励学科交叉,促进交叉科学的发展。路甬祥:《学科交叉与交叉科学的意义》,《中国交叉科学(第一卷)》,科学出版社,2006,第1~3页。

随着“文艺复兴”欧洲走出中世纪,科学发展起来以后,人类文化中便分出了科学文化,逐渐区别于早已形成的人文文化,与此相应的是,在培养年轻人的大学里,实行了高度专业化的教育。于是一个人,尽管可能是某种科技(或人文)领域里的专家,却对人类文化的更广大领域所知甚少。这一局限性导致了自己专业活动中的短期行为和全局观念的缺乏。有些科技专家只管埋头专业工作,人文意识淡薄,他们总是把对人类社会发展可能会产生长期或全局性影响的事情或决定都推给政治家去做。而有些政治家凭各种猜疑、傲慢或偏见甚至一时冲动而匆忙作出的决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这又与他们自身的局限性有密切的关系。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要改善我们的社会,就必须改善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当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为了做到这一点,正如已故著名女科学家吴健雄所指出的,应该把人类文化已经长期分裂而造成隔阂的两种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学校校园里重新加以融合,这是为了避免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出现危机而必须解决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新世纪的年轻一代,不但是各行各业的专家,而且都应该有广博的知识,有完善的人格修养,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负责任而有远见。正如美国著名科学家拉比所说:“只有把科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我们才能期望达到与我们的时代和我们这一代人相称的智慧的顶点。”吴翔、沈葹、陆瑞征、羊亚平、吴於人著《文明之源——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序二》第2~3页。容易看出,利用信息表现学的思想、方法,倡导学科交叉,加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可以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聪明智慧,从而更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