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文化研究(第四辑)
- 张涛主编
- 2157字
- 2020-08-29 10:03:20
一 宋前儒学的流变和宋学的兴起
钱穆先生在《朱子学提纲》一书中,对自孔子以下,儒学传统从先秦至宋代的流变,作了简明扼要的述说。钱先生的阐述提纲挈领,精确地分析了儒学从先秦至汉,从三国两晋到隋唐五代,再到宋之新儒学的流变,清楚地展示了儒学的发展轨迹和宋学的缘起,并加以自己的议论,对后学极有启发。
钱先生说:“自孔子殁后,孔门诸大弟子,分散列国,相与传扬孔子之道,其时儒学基础已奠定。……当时称儒分为八,然惟孟荀称大宗。及秦人一统,始皇帝颇尚法家言。汉兴,黄老道家骎盛。其时则战国时代之百家众流,渐趋消失,惟儒道法三家鼎峙成三,然儒家言犹尚居道法两家之后。至汉武帝表彰六经,罢黜百家,而儒学跻于独盛。”他接着指出由于所处时代背景不同,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存在区别,后者主要贡献在理想方面,而前者重点在于求天下治平之道。钱穆先生的这一观点也是与秦汉易学的演变相符合的。先秦易学是综合百家而又超越百家的思想学术系统,建立起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殊途同归、百虑一致的理想价值体系。秦汉及两汉之际,易学思想成为人们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思想和精神武器。《周易》经传“成为秦汉思想的内在灵魂和重要源头”,易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思想流派,易学思想成为秦汉时期思想发展的主流和主旋律。钱先生指出汉代儒家学者的长处是在创制立法,开创国家和社会的规模和制度,经世致用方面,对于两汉国治居功甚大。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治国理政的实际功绩和传授经学方面。
三国两晋时期,老庄道家与儒家互兴,又值释家传入并渐盛,这时的儒家经学虽尚可算与之三足鼎立,但儒家最弱。东晋南朝偏安一隅,释道盛行,门第专擅,已经谈不上什么治道了,当时南方的儒生只是沿袭汉儒传授经业,抱残守缺而已,而北方的儒家学者,多半沿袭了注重经世的方面,自魏孝文变法下至西魏北周崛起,政治开新,皆出自北方儒生的辅佐和贡献。但当时南北儒学的发展都可谓是歧途。
唐代再现两汉统一的局面,孔颖达作《五经正义》尚算继承汉儒治经一业而来,可视为经学成绩的总结。然而此后的唐代儒家,只是在治道实绩方面,尚能持续有所表现,介在经学方面,则无甚建树。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唐代以来,佛教一枝独秀,儒学式微;二是由于在唐代进身仕途,经学的地位远不如文学的地位为高。唐代儒家首推韩愈,而他的时代却已是唐代中叶了。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的柳宗元也是信佛。追随韩愈从事古文运动的李翱,虽然有《复性书》阐述儒学经义,可惜他的文章也于佛学浸染过多。韩愈和李翱身后,唐中叶的古文运动停息,更谈不上复兴儒学了,因此,唐代的儒学是最为衰微的,无法与两汉相比,甚至还比不上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唐代开国之际的功业,实际上是自后周和隋两代培植起来的。其经学方面的成绩,也是承袭东汉以下迄于隋代以来的成果,唐初学者仅仅是对其加以结集而已。至于唐代士大夫之所以能够立身处世而仍不失儒家风范,不过是承袭以前门第的传统而已。自东汉至唐,大门第迭起不衰,还尚且保留着儒家修身治家的风范和规模。而自唐中后叶,大门第日趋没落以至次第衰溃,这种风范已不复存在了。盛唐时代终究不免没落了,而且竟至无法收拾的地步。至于唐末五代之季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确实到了天地闭、贤人隐的境地了。
宋代理学兴起,后人称之为新儒学。实则在理学兴起之前,北宋已先后出现许多著名的儒家士大夫,比理学家出现的更早,可称之为新儒家。这些崛起于理学兴起之前的新儒家已经与汉儒有所不同,他们“已具有回复到先秦儒的风气与魄力”。由于宋代开国的气象远非汉唐之际,所以汉唐诸儒大多怀有升平之世的心情,较为安和。而宋代开国到仁宗之时已有六七十年,儒学才开始出现复兴的趋势,而且时值国家内忧外患,朝廷体制初创,社会文教不倡,当时的儒家士大夫们心中不免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急乎天下国家之用。然而他们的学术风格则能格局开阔,风采各异,多向发展,胜过汉唐儒家的单纯。钱先生把宋代儒家的学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政事治平之学,以范仲淹、欧阳修和王安石最为著名。二是经史之学。宋代经学与政事治平之学相表里,着重经世致用,多能于每一经发挥大义,元气磅礴。以胡瑗的明体达用之学为著,气魄宏大。再有孙复、李觏、欧阳修、刘敞、王安石、苏轼等,都精通儒家经学,兼通并蓄,而且开辟新径,创立新义,与汉唐训诂经学的风格迵异不同,这也是北宋初期儒家学者有先秦之风的表现。欧阳修大胆疑经辨伪,王安石创《三经新义》,刘敞、苏轼等皆有不拘一格的学术风格。史学则以欧阳修、司马光为之大者。宋代史学较汉唐为盛,于著史考证外,好发议论,特长论史,为宋代学术新风。三是文章子集之学,承接韩愈古文运动而来。自欧阳修力倡古文运动,成效斐然,王安石、苏轼、曾巩皆其门下,俱为一代古文巨匠。宋代学术熔文学与儒术于一炉,实为一大贡献。对于子集之学,钱穆先生特别指出:“自宋以下,始以孔孟并称,与汉唐儒之并称周公孔子者,大异其趣。此乃中国儒学传统及整个学术思想史上一绝大转变,此风虽始于韩愈,而实成于宋儒。”总之,宋代儒学的重要特点在于兼容并包,其学术的宗旨在于“明儒道”“拨乱世以返治”,即明体达用之学,内圣外王之道,这也是宋代易学的精神之所在。另外,也必须明确宋学与理学的关系,有大小先后之分,不能说等理学形成后才算有新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