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思维运动普遍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理论,都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阶级分析的方法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国际社会实践的结果。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际问题的思想和论述,都来源于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观察、分析客观事物与改造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从而也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理论、观察分析国际问题的基础和重要条件。离开了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同样,我们现在观察分析一切国际事件和国际问题,如果离开了这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然不可能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在观察、分析、认识复杂的国际问题时,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如下一些基本观点,是我们应当牢记的。

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

物质本原论,是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或基本原则。毛泽东曾说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法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在于它的物质论,即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二个基本原则,在于它的运动论或发展论,即承认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是物质内在的属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仅论述了世界的物质性,科学地阐明了物质的概念,而且承认物质是在相互联系中发展运动的,从而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恩格斯认为,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在马克思唯物主义中的物质,作为哲学概念是对各种实物共性的概括。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都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是现实的、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的发展——直接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

世界本原的东西是什么,是物质或是精神,这是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分界线。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这个问题以尖锐的形式针对教会提了出来: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在哲学家那里,如在黑格尔那里,创世说往往采取了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混乱而荒唐的形式,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最科学的世界观,在于他们认为物质是不断发展的,发展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也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恩格斯说过,物体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各种物体的形式和种类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认识,离开运动,离开同其他物体的一切关系,就谈不上物体。物体只有在运动中才显示出它是什么。因此,自然科学只有在物体的相互关系中,在运动中观察物体,才能认识物体。对运动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就是对物体的认识。所以,对这些不同的运动形式的探讨,就是自然科学的主要对象。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是批判地继承了以前的哲学成果,把唯物主义改造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改造成为唯物辩证法。他说唯物主义并不等于马列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就已经有唯物主义,资产阶级曾经发挥了唯物主义,例如法国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也不是马克思发现的,例如德国过去有唯心辩证法。马克思是改造了这两种东西。他把唯物主义改造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为什么会有发展呢?因为有矛盾存在。他把辩证法改造成为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辩证法,这与德国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不同。

思维对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最高问题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它的核心或最高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说过,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观念是客观物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是人们物质活动的直接产物,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中最核心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特别强调:当我们真正观察和思考的时候,我们永远也不能脱离唯物主义。同样,我们在观察、研究、分析、思考一切国际问题的时候,也永远不能脱离马克思、恩格斯这个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果离开了这个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就没有什么真理可言。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人类社会,从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产生是由人类社会发展实践所决定的,是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揭示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历史进程和未来的前景,是对人类思想的巨大贡献,具有深远的意义。这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不仅是保证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理论科学性、正确性的基石,而且也是我们今后观察分析国际问题得出科学、正确结论的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自然界、人类以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都是和谐存在和发展的,人们本身连同人们的意识和感觉到的实在的客观世界,是统一真实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精神世界只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在强调物质本源论的同时,也承认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认为精神、意识都是人们大脑活动的产物。精神作为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人脑与外界物质联系中产生和形成的,是物质世界的高级产物。当精神一旦产生和形成,它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就会对客观的物质存在产生反作用,影响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物质生产决定着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一切社会意识,一切哲学思想和科学理论,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列宁也说过,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社会存在,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所以主要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决定着社会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都强调,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生产和再生产,社会制度受这两种生产的制约,世界历史是人通过劳动而诞生的过程。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不同趋向的根源,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思想和社会关系的根源,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民群众社会活动的总和构成了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物质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转变的主要力量。

物质生产决定社会意识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或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社会的经济结构,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构成整个社会政治、法律和社会意识的现实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整个庞大上层建筑的变革,而新的上层建筑一旦确立,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结构,即法律、政治、社会意识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生产和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革命的终极原因。恩格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告诉我们,国际社会中的所有政治关系、文化关系、意识形态关系等,也都是由其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而所有这些关系也都反过来影响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种辩证关系的理论,也是我们观察分析一切国际问题时必须坚持,永远不能离开的。

物质生产决定论体现在社会经济关系内部,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当然如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一样,新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生产力不仅是全部历史的基础,而且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只有采取了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力才能保存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时,特别强调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认为科学技术不仅是直接的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生产力的内涵时,就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因素的分量,认为科学知识是财富的最可靠的形式,既是财富的产物,又是财富的生产者。社会知识变成了直接生产力,在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生产过程服务。

世界事物在相互制约和和谐中运动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只有把它作为完整体系加以深刻理解,才能真正懂得它的深远意义和巨大威力。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唯物主义并不等于马列主义,辩证法也不是马克思发现的,马克思改造了这两个东西。他把唯物主义改造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改造成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既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又是无产阶级认识周围世界的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然而它就是世界观。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辩证的,一切国际问题当然也不例外,只有运用这种唯物辩证的或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和分析它,才能揭示出它的实质,得出正确的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不仅是物质的,而且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是物质内在的属性。世界是有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各种现象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发展着。运动是物质永恒的存在形式,空间和时间也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一切事物都在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中运动着,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不断地产生和消失着。

马克思主义者都承认,一切事物的发展运动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然界、人类、人类的认识之所以能够在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中和谐运动和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地认识世界。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的规律,这是达到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承认世界是可知的,是可以被正确认识的,而且认为实践是认识论的基础。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来源于实践,理论的正确性要靠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中,特别注重的是尊重事实的观点,把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内容。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唯物史观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列宁所提出的辩证法本身包括现在称为认识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必须注重客观事实,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像,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唯物主义自觉地把这个结论作为自己认识论的基础。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规律,事物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着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但事物运动存在着矛盾,矛盾的双方又互相渗透,同一和差异不可分离。恩格斯尖锐地指出,自然界的物体相互作用中和社会关系中,既包含和谐,也包含冲突,既包含斗争,也包含合作。只讲冲突和斗争,不讲和谐与合作的观点,是片面的,甚至是有罪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中既存在矛盾和斗争又存在合作与和谐的思想,应该是我们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争取和谐世界的一盏指路明灯。

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的核心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使用“对立统一规律”这个概念,但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等,也有着明确的论述。比如马克思、恩格斯都强调,一切事物都是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而且不管它们如何对立,它们总是相互渗透的,总是相互依赖和制约的统一体。马克思指出: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的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恩格斯指出:两极的既对立又统一是构成辩证自然观的核心,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立面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这也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形式。恩格斯说过,辩证法就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恩格斯强调,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只有从这种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弄清现实的因果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还特别强调了辩证法的实践性和革命性,认为批判性和革命性是辩证法的本质。马克思指出:过去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立统一规律所体现的内涵,不仅是事物都存在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这种内在的矛盾和斗争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内容;而且包含着事物内部的和谐性和统一性,统一、合作、和谐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内容。马克思主义者在认识事物发展运动的时候,都特别重视的是内因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任何事物性质,都是由其内部特殊矛盾所决定的,其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都在事物的内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事物在发展中经过斗争达到统一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其中重要的一种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事物作为矛盾对立统一体,矛盾对立面双方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的界限,运动着的物质会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在我们看来似乎不可调和的另一种状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一样,比如社会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