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复杂劳动

从另一个方面划分,社会必要劳动分为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分析这一对范畴,提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我们研究现代劳动理论的重点。在市场经济中,不能实现交换的简单劳动不属于社会必要劳动,不能实现交换的复杂劳动也不属于社会必要劳动。社会必要劳动只承认实现交换的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凡是社会必要劳动,都具有必要性,不论其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

需要强调的是,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并不等同于非熟练劳动与熟练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是按劳动技能质量水平的高低划分的,相对而言,劳动技能质量水平高的是复杂劳动,劳动技能质量水平低的是简单劳动。而非熟练劳动与熟练劳动是按劳动主体掌握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的高低划分的,一般来说,劳动主体掌握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高的是熟练劳动,劳动主体对劳动技能掌握得不太熟练的是非熟练劳动。在复杂劳动中,有熟练劳动也有非熟练劳动;在简单劳动中,亦有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因而,不可将简单劳动与非熟练劳动、复杂劳动与熟练劳动的概念混同。以往对这两对范畴未加区分,应予以纠正。

在漫长的人类劳动发展史中,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大体上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关系相对应。不过,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划分标准并不同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它们是按劳动者运用身体器官的侧重点不同而划分的。体力劳动是劳动者主要运用体力的劳动,脑力劳动是劳动者主要运用脑力的劳动。事实上,任何劳动都需要劳动者既付出体力又付出脑力,从来没有纯粹运用体力或纯粹运用脑力的劳动。体力劳动也并非是一点也不用脑力的劳动,脑力劳动也并非是一点也不用费体力的劳动。尽管如此,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虽然划分角度不同,但体力劳动大多表现为简单劳动,脑力劳动大多表现为复杂劳动。所以,通常人们对这两对范畴不严格区分,而且侧重讲的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关系。可是从今天来看,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这两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只是大体上对应,终归其间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若泛泛了解二者的概括情况,不分未尝不可,若要深入研究就必须严格按它们各自的确切含义进行。

作为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划分标准,劳动的技能质量水平,是由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两个方面构成的,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但又有它们各自的区别。当今时代,有些劳动主体的作用可以部分地由客体作用替代,这表现出人类劳动的进步。但是,主体作用全部被客体作用替代,是永远不可能的。在一个劳动整体中,劳动主体的作用就是主体作用,劳动客体的作用就是客体作用,这是不能混淆的,不能因主客体作用合成整体作用就不分主体与客体的作用区别。简单劳动的劳动主体是简单劳动者,复杂劳动的劳动主体是复杂劳动者。简单劳动者在简单劳动中起主体作用,复杂劳动者在复杂劳动中起主体作用。一般地讲,劳动的技能质量水平的高低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对应的,复杂劳动需要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简单劳动需要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相对低一些。不过,在现实组合中,也有一些劳动的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与劳动整体的技能质量水平并不是对应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简单劳动者受教育程度高和复杂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的情况。比如,一个人力清洁工的劳动可以由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担任,他起到的作用可能比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要好一些,也可能还差一些,不管他工作效果如何,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从事的清洁工劳动都是简单劳动,他本人是简单劳动者。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有些地方一搞卫生运动,就极大规模地组织平日里做其他工作的人来做。不管是受过何等教育,统称作简单劳动者。再有,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坐在办公室里,自愿做一些简单劳动,看看门,传传话,抄抄文,本身不做多少事,更不能使集体劳动的技能质量水平提高,如此终身也只能落个终身简单劳动者。总之,受教育程度高不一定就是复杂劳动者。若从事情的另一方面来看,在现实中,复杂劳动者也不一定就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比如,一个从事经济考察需要制定重要的长期规划的小组,其中每一个成员都要求有一定的特长和工作能力,但未必每一个成员都受过高等教育。这个小组的劳动是整体性的。这是一个从事复杂劳动的小组,其中每个成员都是复杂劳动者,不管他受教育的程度是高还是低。这种情况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飞机驾驶员,驾驶现代化的飞机应是复杂劳动,因为飞机作为劳动客体对整体劳动技能质量水平高起到作用,但驾驶人员并不一定受教育的程度高。就中国讲,只是近几年才招收培养大学本科制的飞行员,在战争年代有许多是速成班培养的驾驶员在空战中立大功。今后,随着飞机驾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也可能人们不用接受多少专门的训练,就可以将大飞机安全地驾上蓝天。就现时代劳动发展的程度讲,在一些复杂劳动的整体中,确实不需要人人都是智星,有的可以是做辅助性工作的,虽然这些人也应算作复杂劳动者。当然,在现实的具体工作中,也有一些人员滥竽充数,明明工作需要的劳动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基础,但他们不具备条件也不努力提高自己,结果只能是降低工作效率,使劳动客体的作用也难以正常发挥。复杂劳动是效率高、社会作用大的劳动,并非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是占住优越的工作位子就可以宣称自己做的是复杂劳动。事实上,在现阶段有许多复杂劳动者是很辛苦的劳动者,他们并非很轻松地工作。像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人,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不论是哲学还是数学,都是长年累月孜孜不倦钻研的人,耐不得寂寞,耐不得煎熬,是绝拿不出一流的认识成果的。像水稻育种专家们,不仅要付出大量脑力劳动,而且还要在田间从事大量体力劳动,并且年复一年地干下去,历经数载乃至数十载,才能育出真正好的良种。在一些尖端的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更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他们的大脑经常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若非如此,就难以有新的发现或新的创造,而这种用脑是非常累人的,一个研究项目攻下来,他们往往筋疲力尽。这绝非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复杂劳动者尤其脑力复杂劳动者,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写写画画、风吹不着日晒不着的悠闲者。

除非是冒牌的,除非是不负责任的例外,复杂劳动绝没有那么舒适。虽然,从现在来看一些复杂劳动可以保留少许受教育程度不很高的劳动者,大量的没有受过教育或只受过很少教育的劳动者还可以从事简单劳动为生,但是,这正是经济落后的根源,绝不是能长存久在的。一个国家,或是说整个人类社会,要保持存在,都必须致力于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复杂劳动的发展将来必然要求所有的复杂劳动者都要受过良好的教育。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整体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即使是将来的简单劳动,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也要相对提高。简单劳动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在现实经济中,这些简单劳动能够获得社会必要性,概括起来,分为两方面原因:一是与复杂劳动是同类劳动而报酬可为劳动者接受。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劳动者报酬低于复杂劳动者,但由于简单劳动者对低报酬能接受,所以能与复杂劳动同在。例如,做同样的鞋,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效率的10倍,复杂劳动者的报酬是简单劳动者的5倍,简单劳动者仍然愿意做这种鞋而不愿改做他事。人们走在马路上,常可看见马车拉煤,这与汽车运输的效率相比,相差悬殊,可是,马车运输者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并还愿以此谋生,那么这种并存就不会消失。目前,一些经济落后地区、落后国家的劳动者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或国家去打工,情况大体就是这样,他们中大多数人从事简单劳动,比如在有挖掘机的条件下去做人力挖土方的活儿,挣简单劳动报酬,这种报酬比当地人少得多,但是却比他们原来生活地的收入又高得多,因而这对他们来说是可接受的劳动。再一种情况是简单劳动者与复杂劳动者的报酬等同。这说明复杂劳动的水平还不够高,生产固定资产成本高,而使劳动主体的收入难以提高。这其中包含部分劳动主体作用与客体作用能够互换的可能。例如,10个简单劳动者与100万元资产结合,同1个复杂劳动者与1000万元资产结合收益相等,并且,增加劳动者减少资产与增加资产减少劳动者效果等同,这种状态下,简单劳动者的报酬不会比复杂劳动者少而且也不会放弃他的简单劳动。不过,这种情况终是暂时的,技术进步会拉开他们之间的差距,简单劳动者一旦看到其报酬并不能为自己接受就会放弃这种劳动。

简单劳动能够获得社会必要性的第二种原因是社会客观需要此类劳动,此类劳动只有简单劳动,没有复杂劳动。比如,一般生活服务劳动只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就只有简单劳动,这种情况现在看不会改变。这里细分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指现实存在的社会客观需要,像门卫、售票、看车等劳动,现在社会还离不开,还是普遍的需要,但将来会逐步消失。再一种情况是不光现实存在而且长久存在社会客观需要,如一般生活服务劳动就是这种情况。复杂劳动获得社会必要性有顺利与曲折之分。顺利的是很快能得到社会承认、能交换出去的复杂劳动。这一般是实用性的复杂劳动,如机器纺织、机械制鞋、蒸汽机车运输、专职教育、艺术创作等。计算机的运用在20世纪50年代后得到推广,生产电视机、录像机方面的劳动发展迅速,新式武器的制造随着战争的升级而受欢迎,这些复杂劳动一进入市场,就找到需求,就实现了价值并发挥作用。相反,一些基础性的复杂劳动被社会承认总是比较难,往往要历经曲折。在复杂劳动的发展史上,这样的事不乏实例。数学中群论的创立,是对科学的重大贡献,但是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却在创立者伽罗华生前迟迟得不到承认,直到这位在法国巴黎郊区长大的数学天才去世后才得以发表。瑞典的阿伦纽斯提出了在化学发展中带有革命性的电离学说,但当时竟被权威们认为是“胡说八道”,伟大的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的著作对现代科学基础研究不无启迪作用,有人惊呼作者的超前性是21世纪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曙光,但是这位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名人,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投稿15次被拒绝,直到第16次投稿才获得出版的机会。美国科学家史密斯编绘了世界上第一张最为系统的地层表《美国沉积地层表》,成为生物地质学的创始人和先驱者,但是他的成果被社会承认竟拖延了20多年。在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具有新的创见而迟迟不能被社会承认成果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这与其说是劳动者个人的悲剧,不如说是社会自身的损失。

不管是哪一部门的复杂劳动,能够得到社会承认,获得社会必要性,终归是因为社会生活的需要。市场上交换的完成实质上是由客观的需要所决定的。在现今的网络时代,人类的进步表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复杂上。复杂劳动的发展,一方面扩展了人类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水平,表现出人类进步的趋势;一方面又刺激了更多更高的对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劳动内在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复杂劳动的发展上,人与人化自然关系的发展趋势体现为复杂物质劳动的发展趋势,人与人的自然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为复杂精神劳动的发展趋势。这两个方面的复杂劳动的发展分别满足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反映社会生存的客观要求,是人类劳动内部矛盾发展的外在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人民出版社,1975。

[2]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

[3] 王振中主编《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 何炼成:《生产劳动理论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5] 经济研究编辑部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回顾与展望》,经济日报出版社,1986。

[6] 钱津:《劳动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4。

[7] 钱津:《生存的选择——人类的历史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