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重新认识价格刚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全世界以重要的启迪,事实告诫我们,在现代社会,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都已经高度发达了,不能再使保持自发的市场价格任意波动了,必须全力以赴维护市场价格刚性原则。

在中国1988年出版的一部辞典中,描述价格刚性是:“价格确定后的不易变动性(缺乏弹性)。按照西方经济学者的解释,由于市场竞争为垄断所代替,出现了市场的不完全性。因而,企业生产的物品,其价格是由垄断的大公司规定的,物价被其控制、操纵,形成了价格 ‘刚性’,即价格规定后易升不易降,使物价经常处于较高的指数上。价格刚性说是以美国学者托宾等为代表的。价格刚性是用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交织并存现象,即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时提出来的。据此,西方经济学者认为,由于价格刚性连同工资刚性的存在,势必引起物价与工资的螺旋式上升,导出要割断这种 ‘跳背游戏’须实行物价—工资管制(收入政策)方能奏效的结论。”刘凤岐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第245页。

关于价格刚性,学界另有的一种说法是:“价格一旦被提高后就难以下跌的特性,即价格具有易涨不易跌的特点。价格刚性通常用于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在整个社会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情况下,有些部门的商品因供不应求而出现价格上涨,而另一些部门虽然供过于求,但因价格刚性而出现价格不下跌的情况,从而使社会在总需求没有过度的情况下,仍然产生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价格刚性的实质,就是经营不善的供过于求部门力图保持价格不变来把它们遭受的损失或增加的成本转嫁给买者。”百科知识:《价格刚性》,珞珈网,2008年8月30日。

还有人认为:“价格刚性一般指双头垄断企业在其边际成本范围内不轻易降价或提价,原因在如果降价,会引发另一企业不满,导致价格竞争,对双方都不利,翻过来,由于边际成本在允许的范围内提高,企业不会提价,原因在于如果自己单方面提高价格,另一企业不提价,会造成市场份额的损失。”无欲则刚:《经济学论坛》,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05年4月15日。

总之,在过去的日子里,站在自由市场的立场上,经济学界并不认为价格刚性是可取的,或者说,对于价格刚性的认识是比较暧昧的,一方面承认价格刚性是现代市场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于价格刚性基本上不欣赏的态度。不管以前对于价格刚性是怎样认识的,经过21世纪的国际金融危机,现代经济学界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对于价格刚性的认识,应当重视其存在的客观性,应当深刻地认识到价格刚性对于整个社会稳定生产、稳定金融、稳定价格,即稳定社会与市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21世纪的经济学思想创新中,价格刚性不仅仅是一个微观经济学的范畴,也不仅仅是一个宏观经济学的范畴,而是一个既属于微观经济学又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需要深入细致研究的价格理论的重要范畴。价格刚性的内涵应该是对市场价格波动基本保持上行趋势现象的明确描述,而对价格刚性的展开研究将涉及各行各业的企业经营、国民经济的运行状态、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规划、金融稳定与金融深化、货币的发行与回笼、资本市场的融资与保值、国民收入的提高与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分配与市场消费、有效避免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保持市场的稳定与发展、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换句话说,如果市场价格的基本趋势不是稳中有升,而是大起大落或不断地趋向下降,那么,在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运行,从微观到宏观,都要受到严重的影响,都必然造成国家、企业和个人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对此,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论从哪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最现实和最充分的例证。

更进一步说,由于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货币牵涉每一个人的生存利益,因此,价格刚性与货币币值之间有着直接而紧密的关系,保持价格刚性,就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对于现代经济学来说,这是研究宏观经济稳定,以社会理性的智慧抗争剧烈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价格波动或金融魔鬼的极为重要的基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