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经济分析与政策选择
- 郑玉歆 齐建国等
- 917字
- 2020-08-29 11:16:15
概论
全球变暖和能源安全是目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这是全球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与人类对物质财富的无限追求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随着“石油见顶”与全球气候变暖逐渐成为国际主流社会的共识,节能减排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应对能源供应趋紧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协调好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关系则是各国政府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短短的30余年(1978~2010年)里,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9.6倍,由1978年世界排名第15位,跃居现在仅次于美国的第2位。这种前所未有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中国正承载着空前规模的资源消耗和经济活动,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的挑战。
面对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巨大的资源环境的压力,中国在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政策法规逐步完善,规制力度不断加大。为了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在“十一五”规划中被首次作为约束性目标。这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这一目标的提出,一方面是因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与(以能源为代表的)资源的稀缺性和(以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为代表的)污染排放的危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以气候保护为代表的)全球性环境保护运动,已经使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问题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显然,为了应对国内外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是必要的。
由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根源在于生产、运输、消费等一系列人类经济活动,因而经济活动的整体规模、经济结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都是它们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要实现节能减排,根本途径在于优化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能源效率、倡导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书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并有所发现,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