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十分迅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为这一经济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关系到中国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切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中国政府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意识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最初的考虑是希望把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避免无谓的浪费并提高经济效益。随着发展观念的不断完善,在“十五”期间,在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为此,在2006年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更是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降低10%的硬性约束指标,即节能减排目标。这种以具体的环境保护指标作为各级政府官员考核标准的做法,在中国以往30多年的环境保护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显示了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治理的决心。

图2-1显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主要工业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的变化。1990~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十分迅速。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按1978年价格计算,2007年中国的GDP约相当于1990年的5.32倍,年均增长约10.33%。

图2-1 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及经济增长指数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就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看,中国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体上有所增加,不过增长幅度还不算太大。2007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40万吨,约相当于1990年的2.01倍。其中,1997~2002年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还略有下降,不过2003~2006年其增长趋势比较明显,而2007年的排放水平相对于2006年又有所下降。这可能是2006年以来中国的节能减排政策产生了效果。

而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与工业二氧化硫的变化趋势则有所不同。根据可获得的数据来看,1990~2007年的大部分年份中,中国工业部门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尤其是1997年以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的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511.1万吨,不到1990年的3/4。

比较来看,中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相对变化幅度要明显低于经济增长,尤其是工业化学需氧量的变化还与经济增长相反。这意味着基于GDP的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在不断下降。这可能与中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强调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关。

那么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对污染物的排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存在哪些问题?应怎样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降低经济增长对污染物排放的依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