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我国能源消费的产品结构分析

所谓产品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产品之间的比例和相互关系。它可以反映社会的资源利用状况和社会对各种产品的需求状况。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形成不同层次的产品结构类型。例如,按产品用途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按生产部门可以分为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建筑类产品等;按其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可以分为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按产品质量还可以分为劣等品、中等品和优质品;等等。在本部分,我们按照不同行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不同,划分了39种不同的产品类型,具体划分如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此基础上分析产品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

一 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结构指数和技术指数

本部分继续采用能源消耗强度作为衡量能源利用程度的指标。根据前面的定义,能源消耗强度为能源消耗量同GDP之间的比值,即I=E/Y,其中E为能源消耗量,Y为GDP, I为能源消耗强度。根据经济体中的产品结构,将能源消耗强度进一步分解可得:

其中,It为第t期的能源消耗强度;Et为第t期的能源消耗总量;Yt为第t期的总产出水平;Iit为第t期生产i产品的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Sit为第t期生产i产品的行业的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

式(1-2)将能源消费指数分解成了不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与该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之积。前者显示了各个行业之间的结构关系,后者则显示了该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行业的技术水平。通过下面的分解,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年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都可以分解成为上述两种因素的加总。

假定式(1-2)中的各个变量相对于时间的函数都是可微的,根据加法形式的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方法有:

其中,L [wi(t-1), wit] =[wit-wi(t-1)]/ln [wit/wi(t-1)], wit=SitIit。此时,分别称ΔIstr、ΔItec为能源消耗强度变化时的结构指数和技术指数。

二 我国能源消费产品结构的实证分析

按照上述分解方法对我国39个产品大类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从表1-2中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在2004~2007年的4年中,均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减小有一定的贡献,且从2005年开始技术进步的贡献明显高于2004年的贡献水平。由表1-3可知,2005年和2006年,经济体中产品结构的变化不但没有降低整个经济的能耗程度,反而使得能耗程度有所增加,2007年,产品结构的优化又使得能耗程度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综合两张表格发现,除2004年外,技术进步对这39个产品生产产业的贡献程度都要大于结构优化所带来的贡献程度,可见近些年技术革新为经济发展和节能工作所带来的益处。

表1-2 39个产品大类的技术指数

续表

表1-3 39个产品大类的结构指数

续表

注:表中指数为正号表示指数效应与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方向一致,负号则反之。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以2002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通过物价指数对数据进行了修正。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8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下面对结构指数的测算结果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从整体来看,2004年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使得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了0.0737吨标准煤/万元,而2005年和2006年分别增加了0.0279吨标准煤/万元和0.0228吨标准煤/万元,2007年减少了0.0253吨标准煤/万元。同时可以看到,同一产品生产行业在不同年份的结构指数的正负是有所不同的,这是因为经过一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有些行业已经使得自己的产品适应当时的产品结构,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自己的能耗水平,但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一种产品在整个经济关系中地位的变化必然也会引起其他产品地位随之改变,而这种相互的调整过程就会使得有些产业的产品不再适应当时的产品结构,从而导致能耗的增加。到2006年和2007年时,结构指数依旧为正的产业数量较之前年份已有明显的下降。

另外,从4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家具、木材加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5个产品生产行业的结构指数连续4年为正,说明这5个行业的产品在经过4年的产品结构调整后依旧没有适应当时的产品结构;而工艺品、水的生产和供应、文教体育用品、烟草以及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5个行业的结构指数连续4年为负,说明在4年间这5个行业的产品从能源消耗的角度来看,很好地融入了当时的产业结构。

表1-2清楚地说明了近些年由于技术进步而导致的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的普及面也越来越大,在2004年有14个产品的生产行业的技术指数为正,而在2007年时,技术指数为正的行业只剩下3个,进一步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于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作用。

上述指数分解方法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在计算过程中,它将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作为两个独立的因素进行考虑。但在实际的经济调整过程中,两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当生产某种产品的技术有了较大幅度的突破时,必将会引起该行业规模的扩大,从而导致产品结构的变化;同时由于行业规模的扩大也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涌入该行业,促进该行业技术的革新。而上述指数分解无法体现这些效应。但不可否认的是,结构指数和技术指数在某种程度上的确体现了产品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