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北朝乐府诗补辑归类

从《魏书》《隋书》《乐府诗集》等文献记载来看,北朝实际创作的乐府诗还有不少,虽然后来不传,但对于反映北朝乐府诗的真实面貌,却有客观意义。这部分乐府诗包括名存辞佚、名辞俱存两种情况。同时将对归类不当者加以补正。

一 名存辞佚篇目

(一)《真人代歌》一百五十章

《魏书·乐志》称“掖庭中歌《真人代歌》,上叙祖宗开基所由,下及君臣废兴之迹,凡一百五十章,昏晨歌之,时与丝竹合奏。郊庙宴飨亦用之”《魏书》第109卷,第2828页。。此处当补辑《真人代歌》一百五十章。辞已不存。

(二)北齐、北周鼓吹曲辞三十五曲

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北齐曾创鼓吹曲《水德谢》《出山东》《战韩陵》《殄关陇》《灭山胡》《立武定》《战芒山》《禽萧明》《破侯景》《定汝颍》《克淮南》《嗣丕基》《圣道洽》《受魏禅》《平瀚海》《服江南》《刑罚中》《远夷至》《嘉瑞臻》《成礼乐》计二十曲,惜歌辞不存。北周宣帝时,亦曾改易前代鼓吹,新制十五曲,分别为《玄精季》《征陇西》《迎魏帝》《平窦泰》《复弘农》《克沙苑》《战河阴》《平汉东》《取巴蜀》《拔江陵》《受魏禅》《宣重光》《哲皇出》《平东夏》《禽明彻》。

(三)西凉乐曲《永世乐》

郭茂倩《乐府诗集》引《隋书·音乐志》曰:“后魏太武平河西,得西凉乐,其歌曲有《永世乐》。”郭茂倩:《乐府诗集》第75卷,第1064页。因此当补西凉乐曲《永世乐》。

(四)太武帝时《温泉之歌》

《魏书·世祖本纪》载:“始光三年(426年)春正月癸卯,行幸广宁,临温泉,作《温泉之歌》。”《魏书》第4卷,第75页。《温泉之歌》亦为北魏乐府歌章。

(五)孝文帝时《劝戒歌》三百余章

《魏书·乐志》记载:“(太和)五年,文明太后、高祖并为歌章,戒劝上下,皆宣之管弦。”《魏书》第109卷,第2829页。既云“宣之管弦”,《劝戒歌》是入乐演唱的。据《魏书·神元平文诸帝子孙列传》: “时文明太后为王叡造宅,故亦为丕造甲第。第成,帝、后亲幸之,率百官文武飨落焉。使尚书令王叡宣诏,赐丕金印一纽。太后亲造《劝戒歌辞》以赐群官,丕上疏赞谢。”《魏书》第14卷,第358页。太和八年(484年)亦有《劝戒歌》,《魏书·皇后列传》曰:“太后以高祖富于春秋,乃作《劝戒歌》三百余章,又作《皇诰》十八篇,文多不载。”《魏书》第13卷,第329页。此次太后作歌,在高祖为冯太后在方山营建寿陵及永固石室之后,营建陵室自太和五年至八年历三年而成,故其作《劝戒歌》时在太和八年之后。

(六)《中山王乐》

《中山王乐》为孝文帝时宠臣王叡所制乐曲。王叡,字洛诚,姿貌伟丽,解天文卜筮。兴安(452年)初,擢为太卜中散,稍迁为令,领太史。承明元年(476年),文明太后临朝,叡因缘见幸,超迁给事中。俄而为散骑常侍、侍中、吏部尚书,赐爵太原公。于是内参机密,外豫政事,爱宠日隆,朝士慑惮。及其生病,高祖、太后每亲自视疾,侍官省问,相望于道。四十八岁去世时,《魏书·恩倖列传》记载:“高祖、文明太后亲临哀恸,赐温明秘器,宕昌公王遇监护丧事。赠卫大将军、太宰、并州牧,谥曰宣王。内侍长董丑奴营坟墓,将葬于城东,高祖登城楼以望之。京都文士为作哀诗及诔者百余人。乃诏为叡立祀于都南二十里大道右,起庙以时祭荐,并立碑铭,置守祀五家。又诏褒叡,图其捍虎状于诸殿,命高允为之赞。京都士女謟称叡美,造新声而弦歌之,名曰《中山王乐》。诏班乐府,合乐奏之。”《魏书》第93卷,第1990页。《中山王乐》为京都士女所创新声,谄美王叡之辞迎合高祖、太后之意,曾采入孝文帝乐府演唱。

(七)常景《扶风歌》十二首

常景,字永昌,河内人。聪敏有才思,雅好文章,为孝文帝门下录事、太常博士。宣武时累迁积射将军、给事中、中书监。延昌初,兼太子屯骑校尉。正光初,除龙骧将军、中散大夫。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载其拟刘琨作《扶风歌》十五首。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2218页。《魏书·外戚传》云其作歌十二首:


阿那环之还国也,境上迁延,仍陈窘乏。遣尚书左丞元孚奉诏振恤。阿那环执孚过柔玄,奔于漠北。遣尚书令李崇、御史中尉兼右仆射元纂追讨,不及。乃令景出塞,经瓫山,临瀚海,宣敕勒众而返。景经涉山水,怅然怀古,乃拟刘琨《扶风歌》十二首。《魏书》第82卷,第1803~1804页。


《乐府诗集》引《北史》曰:“阿那环,蠕蠕国主也。蠕蠕之为国,冬则徙渡漠南,夏则还居漠北。”又引《通典》曰:“蠕蠕自拓跋初徙云中,即有种落。后魏太武神中强盛,尽有匈奴故地。阿那环,孝明帝时蠕蠕国主。”郭茂倩:《乐府诗集》第78卷,第1094页。常景《扶风歌》创作于李崇追讨阿那环之后,此事发生于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年),《魏书·天象志》记载:“是岁八月,蠕蠕后主来奔怀朔镇。间岁,阿那环背约犯塞,诏尚书令李崇率骑十万讨之,出塞三千余里,不及而还。”《魏书》第105卷,第2440页。所谓背约犯塞是指尚书左丞元孚奉诏振恤之时,被阿那环劫持逃奔漠北之事。无奈李崇等人率十万骑兵追讨三千余里,亦没有追上,只好令常景出塞宣敕众人返回。出塞途中登山临水之际,常景怅然而感西晋刘琨末代之悲,拟其《扶风歌》作新辞十二首。常景久掌枢密,熟悉乐府音乐,兼以文义见宗,著美当代。只可惜《扶风歌》辞已不存。

(八)田僧超《壮士歌》《项羽吟》

《洛阳伽蓝记》卷四载:“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征西将军崔延伯甚爱之。正光末,高平失据,虎吏充斥,贼师万俟丑奴寇暴泾岐之间,朝廷为之旰食,延伯出师于洛阳城西张方桥,即汉之夕阳亭也。时公卿祖道,车骑成列,延伯危冠长剑耀武于前,僧超吹壮士笛曲于后,闻之者懦夫成勇,剑客思奋。延伯胆略不群,威名早著,为国展力,二十余年,攻无全城,战无横阵,是以朝廷倾心送之。延伯每临阵,常令僧超为壮士声,甲胄之士莫不踊跃。延伯单马入阵,旁若无人,勇冠三军,威镇戎竖。二年之间,献捷相继。丑奴募善射者射僧超亡,延伯悲惜哀恸,左右谓伯牙之失钟子期不能过也。”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野史精品》第1辑,岳麓书社,1996,第880页。

《乐府诗集》无《壮士歌》《项羽吟》曲题,不过琴曲歌辞有《力拔山操》,为项羽垓下被围时所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郭茂倩:《乐府诗集》第58卷,第850页。田僧超吹笳、笛以鼓舞士气,其《壮士歌》《项羽吟》应为胡乐。

(九)魏收、祖珽《出塞》

《北齐书·祖珽列传》记载:“神武送魏兰陵公主出塞嫁蠕蠕,魏收赋《出塞》及《公主远嫁诗》二首,珽皆和之,大为时人传咏。”《南齐书》第39卷,中华书局,1972,第514页。蠕蠕国主阿那环曾于太昌元年(532年)为其长子求娶公主,永熙二年(533年)孝武帝亦曾以范阳王元诲长女琅邪公主许之,未及婚,孝武帝入关,齐献武王奉迎不克,与之有隙,与百官拥立敬帝。兴和(539~542年)中,齐献武王为相,招怀荒远,“以常山王妹乐安公主许之,改为兰陵公主”《魏书》第103卷,第2303页。

《乐府解题》曰:“汉横吹曲,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已来,唯传十曲:一曰《黄鹄》,二曰《陇头》,三曰《出关》,四曰《入关》,五曰《出塞》,六曰《入塞》,七曰《折杨柳》,八曰《黄覃子》,九曰《赤之扬》,十曰《望行人》。后又有《关山月》《洛阳道》《长安道》《梅花落》《紫骝马》《骢马》《雨雪》《刘生》八曲,合十八曲。”郭茂倩:《乐府诗集》第21卷,第311页。《出塞》曲本来就是胡人之乐,但自汉魏晋以来已经在中原传唱广泛。魏收及祖珽《出塞》当是以流行的《出塞》曲调配以兰陵公主出塞为内容的新辞,创作方式属于依旧曲制新辞。

(十)北齐后主《无愁曲》

《乐府诗集》引《隋书·乐志》曰:“北齐后主自能度曲,尝倚弦而歌,别采新声,为《无愁曲》。自弹胡琵琶而唱之,音韵窈窕,极于哀思。使胡儿阉官辈齐和之,曲终乐阕,莫不陨涕。虽行幸道路,或时马上奏之,乐往哀来,竟以亡国。”郭茂倩:《乐府诗集》第75卷,第1064~1065页。《无愁曲》流传到唐代,《乐府诗集》引《唐会要》曰:“天宝十三载,改《无愁》为《长欢》。”郭茂倩:《乐府诗集》第75卷,第1065页。到了晚唐,诗人李商隐作有《无愁果有愁曲》三首,曰:“《无愁果有愁曲》,北齐歌也。”郭茂倩:《乐府诗集》第75卷,第1065页。足见此曲影响之深远。

二 名辞俱存篇目

(一)温子昇《相国清河王挽歌》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载录温子昇的《相国清河王挽歌》一首,辞曰:“高门讵改辙,曲沼尚余波。何言吹楼下,翻成薤露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2222页。这首挽歌是哀悼清河王元怿的挽歌,据诗尾句“翻成薤露歌”可知,这首挽歌的曲调就是汉代著名的《薤露》,是汉代以来专为王公大族送葬用的曲调。

(二)王容《大堤女》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载录王容《大堤女》一首,辞曰:“宝髻耀明珰,香罗鸣玉佩。大堤诸女儿,一一皆春态。入花花不见,穿柳柳阴碎。东风拂面来,由来亦相爱。”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2224页。其曲调来源于刘宋随王的《襄阳乐》,梁武帝又制《雍州曲》,其中之一便为《大堤》,歌颂襄阳女子的美貌。王容《大堤女》是受到南朝刘宋至梁以来颇为知名的襄阳乐曲影响而制的新题乐府。

(三)高昂《从军与相州刺史孙腾作行路难》

高昂(491~538年),字敖曹,渤海修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书·高昂列传》载其出身豪族家庭,胆力过人,屡立战功。武帝太昌初年(532年),曾被加官侍中、开府,晋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孝静帝天平初(534年),为侍中、司空公。元象元年(538年),高昂进封为京兆郡公,食邑一千户。与侯景等一同进攻被西魏独孤如愿占领的洛阳金墉城,在邙山北部一役中失利,被西魏军杀害,时年四十八岁。其《从军与相州刺史孙腾作行路难》诗云:“卷甲长驱不可息,六日六夜三度食。初时言作虎牢停,更被处置河桥北。回首绝望便萧条,悲来雪涕还自抑。”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2258页。诗题明确说明此诗是在行军途中为相州刺史孙腾所作的《行路难》,《行路难》为乐府曲调,此为依旧曲作新辞。

(四)萧综《听钟鸣》《悲落叶》六首

萧综,字世谦,梁武帝萧衍第二子。天监三年(504年)秋七月甲子,封豫章郡王。五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寻进号北中郎将。据《梁书·萧综列传》:天监六年(507年),魏将元法僧以彭城降,高祖乃令萧综都督众军,镇于彭城,与后魏将领安丰王元延明相持。后高祖因连兵既久,虑有衅生,敕令萧综退军。萧综恐怕自己南归后无因复与萧宝寅相见,于是带领数骑连夜奔后魏,历仕侍中、太尉、高平公、丹阳王等职。《听钟鸣》《悲落叶》作于奔魏以后,《梁书·萧综列传》曰:“初,综既不得志,尝作《听钟鸣》《悲落叶》辞,以申其志”《梁书》第55卷,中华书局,1973,第824页。。载《听钟鸣》三首辞曰:


听钟鸣,当知在帝城。参差定难数,历乱百愁生。去声悬窈窕,来响急徘徊。谁怜传漏子,辛苦建章台。

听钟鸣,听听非一所。怀瑾握瑜空掷去,攀松折桂谁相许。昔朋旧爱各东西,譬如落叶不更齐。漂漂孤雁何所栖,依依别鹤夜半啼。

听钟鸣,听此何穷极。二十有余年,淹留在京域。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掩抑。《梁书》第55卷,第824~825页。


周建江辑校《南北朝隋诗文纪事》曰:“《伽蓝记·城东·龙华寺》略曰,洛阳城东建阳里有台,高三丈,上作二精舍。上有二层楼,楼上有钟,撞之声闻五十里,太后移在宫内,置凝闲堂。初,梁豫章王萧综闻此钟声,遂造《听钟歌》三首行于世”周建江辑校《南北朝隋诗文纪事》,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第534页。。所记歌辞稍有不同:


历历听钟鸣,当知在帝城。西树隐落月,东窗见晓星。雾露朏朏未分明,乌啼哑哑已流声。惊客思,动客情,客思郁纵横。

翩翩孤雁何所栖,依依别鹤半夜啼。今岁行已暮,雨雪向凄凄。飞蓬旦夕起,杨柳尚翻低。

气郁结,涕滂沱,愁思无所托,强作听钟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2213页。


《悲落叶》与《听钟鸣》为同一时期之作,《梁书·萧综列传》载其辞曰:


悲落叶,连翩下重叠。落且飞,纵横去不归。

悲落叶,落叶悲,人生譬如此,零落不可持。

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梁书》第55卷,第825页。


《听钟鸣》《悲落叶》皆运用三五七杂言交错的体式,不同于齐梁文人诗五言或七言的整齐体制,应是为歌唱方便而采用的杂言结构,《听钟鸣》最后一首亦云“愁思无所托,强作听钟歌”,证明它是歌唱的。加之萧综为梁武帝之子,封豫章王,到北朝后做过侍中等职,所作曲具备入乐府演唱的条件,因而这两首属于新题乐府诗。

三 歌辞归类

北朝乐府诗《陇上歌》及《咸阳王歌》,《乐府诗集》将其归为“杂歌谣辞”类,两曲皆符合郭茂倩“杂曲歌辞”的设类标准,此处应作补正。

(一)《陇上歌》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盪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郭茂倩:《乐府诗集》第85卷,第1200页。


据《乐府诗集》引《晋书·刘曜载记》云:“刘曜围陈安于陇城,安败,南走陕中。曜使将军平先、丘中伯率劲骑追安。安与壮士十余骑于陕中格战,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辄害五六,远则双带鞬服,左右驰射而走。平先亦壮健绝人,与安搏战,三交,夺其蛇矛而退,遂追斩于涧曲。安善于抚接,吉凶夷险,与众同之。及其死,陇上为之歌。曜闻而嘉伤,命乐府歌之”郭茂倩:《乐府诗集》第85卷,第1199~1200页。。《陇上歌》中的陈安有着并不高大英武的外貌,战争中却有万夫不当之勇猛,更难得的是将士之间肝胆相照的真情,于是有了《陇上歌》这发自内心的赞美,然而面对众多强势的敌人,他只能一路败走,终而被杀。一个失败的英雄,在历史上往往会留下笑柄,然而陈安留在人们心里的却是无限的伤情和悲痛,甚至包括他曾经的敌人刘曜在内!刘曜命乐府歌之,又给英雄多少的尊重!刘曜于公元318年建立了前赵政权,《陇上歌》进入其朝廷乐府演唱,应该有相对固定的曲调,因此不应再归为杂歌谣,而是杂曲歌辞。这一点向回在其《杂曲歌辞杂歌谣辞研究》一书中亦有详细阐述。向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研究》,第267~269页。

(二)《咸阳王歌》


可怜咸阳王,奈何作事误?金床玉几不能眠,夜起踏霜露。洛水湛湛弥岸长,行人那得度。郭茂倩:《乐府诗集》第86卷,第1211页。


咸阳王元禧,字永寿,献文帝第二子。太和九年(485年)封咸阳王,加侍中、骠骑大将军、中都大官。出为冀州刺史,入除司州牧、兼太尉。寻加侍中、正太尉。宣武即位,受遗辅政,进位太保,领太尉。景明二年谋反,赐死。据《魏书·献文六王列传·咸阳王禧传》略曰:“及高祖崩,禧受遗辅政。……禧性骄奢,贪淫财色,姬妾数十,意尚不已,衣被绣绮,车乘鲜丽,犹远有简娉,以恣其情。由是昧求货贿,奴婢千数,田业盐铁遍于远近,臣吏僮隶,相继经营。世宗颇恶之。……世宗既览政,禧意不安。而其国斋帅刘小苟,每称左右言欲诛禧。禧闻而叹曰:‘我不负心,天家岂应如此!’由是常怀忧惧。……初欲勒兵直入金墉,众怀沮异,禧心因缓。……俄而禧被擒获,送华林都亭。世宗亲问事源,著千斤锁格龙虎,羽林掌卫之。……遂赐死私第。其宫人歌曰:‘可怜咸阳王,奈何作事误。金床玉几不能眠,夜蹋霜与露。洛水湛湛弥岸长,行人那得渡。’其歌遂流至江表,北人在南者,虽富贵,弦管奏之,莫不洒泣”。《魏书》第21卷,第537~539页。

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咸阳王被赐死,宫人因其本事作此歌,后来流传至江南,北人渡江以后,弦管奏之,经常听此歌而洒泪。说明此歌并非徒歌,应有固定的曲调,这种情形类似《高阳王乐人歌》。《乐府诗集》载有《高阳乐人歌》,最早收录于《古今乐录》,辞云:


可怜白鼻,相将入酒家。无钱但共饮,画地作交赊。

何处觞来?两颊色如火。自有桃花容,莫言人劝我郭茂倩:《乐府诗集》第25卷,第371~372页。


高阳王雍,字思穆,献文帝第四子。太和九年,封颍川王,加侍中、征南大将军。拜中护军,领镇北大将军。改封高阳王,行镇军大将军。迁卫尉,加散骑常侍,除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进号征北将军。宣武即位,迁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入拜骠骑大将军、司州牧。迁司空,转太尉,加侍中,除太保。孝明即位,以为宗师,进太傅。为于忠矫诏所废,以王归第。灵太后临朝,除侍中、太师,领司州牧,录尚书事,兼太保,进位丞相。孝庄初,于河阴遇害,谥曰文穆王。高阳王与咸阳王皆为献文帝之子,其乐人所作歌,皆传至江南,仍在演唱。因此,《乐府诗集》既将《高阳王乐人歌》归入杂曲,《咸阳王歌》亦属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