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本章围绕北朝乐府诗的文献问题分三节加以考察。

第一节考察北朝乐府诗的著录情况及其特点。北朝乐府诗主要依靠《古今乐录》《隋书》《乐府诗集》得以存世。由于各书的撰著体例有所区别,我们发现仍有不少北朝乐府曲调、曲题在上述文献中未予收录,也同时存在归类不当的现象。

第二节针对北朝乐府诗著录中的不足及缺陷,予以补录及重新归类。补录要以名存辞佚曲题较多,郊庙、燕射、鼓吹、舞曲、杂曲各类都有增补,同时把《陇上歌》《咸阳王乐人歌》从杂歌谣归到杂曲类。虽然经过补录,但仍然远远不能反映北朝乐府的实际面貌。因为补录的大部分为乐名、曲调或篇名,歌辞均无法得见,有时既不能确定原来歌辞之有无,又无法知晓具体数量,这样的结果使我们感到北朝乐府的实际情形仍然那么遥远、朦胧,有着不可切近、无法企及的隔膜。然而又总觉得它于历史无声处,承载了许许多多复杂的秘密,等待后人揭晓。

第三节根据乐府诗的音乐本质及生态特点,以乐府诗的创制、使用、著录为节点,循着北朝乐府诗的生产与消费链条进行系统、立体的探究,试图揭示北朝乐府历史的复杂性及其形成原因。以是否入乐使用为核心,本节考察了北朝本土歌乐及外来歌乐在北朝乐府中使用及传播的情形,入乐实则表明这些歌乐在北朝乐府范围内,仍然保有由曲调、歌辞、乐器、表演者等各方面保障下的艺术生态的完整性,不入乐者则已经缺失,无法进一步产生影响。从歌乐舞辞的入乐实际,可以觉察北朝统治者的态度及南北文化的差异与隔膜,像两只无形而有力的手,操纵着各类歌辞乐舞的走向,使其最终归于不同的历史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