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对台政策的起源与演变(1941~1960)
- 汪小平
- 5147字
- 2020-08-29 11:52:56
第二章 中国收复台湾过程中的美国因素
第一节 收复台湾的两种准备
开罗会议后,国民政府开始着手准备接收台湾。1944年3月蒋介石批准成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中央设计局台湾调查委员会(简称“台调会”),由陈仪任主任委员。该委员会于1944年4月17日在重庆正式成立,沈仲九、王芃生、钱宗起、周一鹗、夏涛声为委员。9月又增任台籍人士黄朝琴、游弥坚、丘念台、谢南光、李友邦为委员,并先后聘请20多人为专任或兼任专门委员,其中台籍人士占1/3左右。台调会组织规程反映了其任务、规模:
第一条 中央设计局依照组织大纲第十三条规定设台湾调查委员会(以下简称本会)。
第二条 本会之任务如左:一、搜集有关台湾之资料;二、调查台湾之实际状况;三、研究有关台湾问题之意见及方案;四、编辑有关台湾之资料刊物。
第三条 本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委员七至十一人,由总裁派任之。
第四条 本会设驻会委员二至三人,由主任委员就委员中指定,常川驻会办公。
第五条 本会设专门委员、专任委员各四至五人,由主任委员遴选请派。
第六条 本会得酌设干事、助理干事、录事。
第七条 本会得聘任兼任委员及专员,办理各机关之联系或特约工作。
第八条 本会各级专任人员照局章支给薪俸,兼任人员照局章支给研究费。
第九条 本会委员会议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必要时得举行临时会议。
第十条 本会办事细则另定之。
第十一条 本规程自核定之日施行。
此前,蒋介石曾令行政院秘书张厉生和日本问题专家王芃生研究“拟具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及组织人事等具体办法”。3月15日,张厉生提交建议,认为:
(1)收复台湾时第一步办法,依盟军所采用之方式,自为军政府之组织,此项军政府似应由我国主持,目前拟即由行政院令饬外交部相机与英美等国商洽于收复台湾时,由我国前往组织军政府之具体办法,俾便将来实施。(2)台湾收复后,我国自应于该地恢复以前行省的组织,惟在目前似应先成立一过渡性之机构,称为“台湾设省筹备委员会”(如台湾将来之政治组织与内地之省政府不尽相同,则可改称为“收复台湾筹备委员会”),以为准备。
蒋介石6月2日的回电批示比较谨慎:
查开罗会议时,我方在“远东之问题”节略中丙项“日本领土暨联合国被占领或克复领土之临时管理问题”曾建议如下:中英美领土收复时由占领军队暂负军事责任,该地之行政由该地原主权国负行政之责,彼此相关事项由占领军与行政机构协商行之。……故关于将来台湾克复后军事及行政之负责管理问题可根据开罗会议时我方提出之原建议,先向美国商洽,俟有相当结果再与英国商洽。
国民政府态度很明显,台湾光复后的临时军政府由中国主持,对战时和战后通过外交途径最终收回台湾是比较乐观的。1944年7月27日蒋介石致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王世杰:“前饬据行政院张秘书长呈拟收复台湾政治准备工作要点前来,经指复,关于将来台湾光复后军事及行政之负责管理问题应根据开罗会议时我方所提出之原建议先后向美英商洽在案。”
台湾调查委员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培养接收人才和制定《台湾接管计划纲要》。此时,中国政府对于接收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估计不足,没有研究台湾一旦由美军从海上攻下,如何解决协调与占领军的关系。
1944年7月21日,台湾调查委员会邀请在重庆的台湾人士举行座谈会,讨论关于台湾的各项问题。参加座谈的台湾名士柯台山对此表示了忧虑。柯谈到台湾与美国的利害关系以及美国对台湾可能采取的方针:
一、在战略上,美国可以比其他国家先登陆台湾。它可以借着防御,在台湾从事设防,而战后化为生产工业,以控制台湾的经济(现在印度便是一例)。
二、美国借珍珠港事件,复仇于台湾,使工业建设毁灭。
三、战前台湾的电力工业,向美国借款六十万,美国可以向台湾清帐。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美国对台湾的作风:1.它已经在澳洲备有台湾人才而不向中国借台湾人才。2.对于所有准备登陆的战斗团体,须具有其政府组织成分者。登陆后再大批收揽当地人才。以上便是台湾过程的一个问题,也值得考虑的。
柯台山建议:“1.训练大批登陆台湾的工作队伍,参加美军登陆台湾,并与美国军事机关商定妥善办法,共同进行;2.在福建或在广东训练大批(至少一千人)适合对台工作的政工人员,在收复前秘密派往台湾,从事秘密组织宣传破坏等,预先控制台湾舆论,在收复之日使能一致拥护祖国;3.在祖国方面公开宣传。对台湾收回后之处理及对台胞之待遇应有明文规定,逐步宣布(有如革命时期宣布国民公约然),用以取得各地台胞对祖国之认识与信心;4.从宽优待留“华”台籍,不妨予以政治地位,借资重视,以便号召台胞,激励台胞服从祖国之心。”
柯台山的第2条建议要在当时做到是有困难的,但却很有必要,柯的忧虑不无道理。陈仪也表示了类似的忧虑,他说:“关于收复台湾,感到许多未可知,就是美军何时在台湾登陆,登陆是否完全由美军或有国军参加都未可知。”
从1944年中旬开始,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豫湘桂战役。由于蒋介石未能组织有效抵抗,中国战场的军事形势恶化,史迪威在开罗会议期间拟订的中国战区的作战方案(其中包括,如果情况允许,在1945年5~11月间从大陆进攻台湾的设想)实施起来就很困难。1944年7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员艾切森(George Atcheson)就明确告诉孙科,衡阳、桂林的失守导致东南地区的空军基地丧失,显然将来登陆东南沿海和台湾将变得很困难。日军为防止盟军登陆,于10月4日占领了福州。
与中国战场的形势恶化相反,美军在南太平洋的攻势取得了重大进展,到1944年7月间,美军相继攻下了塞班岛和关岛。从塞班岛的空军基地起飞,B-29轰炸机可以飞到日本本土的上空,美军单独越过太平洋,从海上进攻日本本土的时间逼近。一旦台湾从海上被攻下后,如何设立军政府就成了军方和国务院共同关心的问题。
海军方面,由于尼米兹原先就建议攻占台湾以切断日军的交通线,从1943年底就开始预备占领台湾的工作,到1944年4月间已经完成相当多准备工作。如柯台山所说,这些工作是单独进行的,并没有与中国商量。1944年上半年,美国陆军民政司(Civil Affairs Division of the Army)和海军占领地局(Occupied Area Section of the Navy)先后提交了28个问题给国务院。国务院远东地区司际会议(Inter-divisional Area Commitee on the Far East)预备了14份文件回答有关台湾军政府的问题。一份标明为1944年6月28日的备忘录提出:
1.设想如果由美国的武装力量着手占领和解放台湾,服务于台湾民政的军管机关应当由美国组建。可以料想,美国军管机关一直要持续到台湾恢复中国主权时为止。
2.假使占领台湾得到大陆上中国军事力量的援助,军管机关仍将由美国组建。但是如果合适,民政部门应当预备有中国代表。
3.在任何事务上,当与中国政府合作将有助于行政机关行使有效职能时,制定民政计划应当寻求中国人的参与。在军管机关下行政和治安职能部门中的中国职员应当受到信任。到了接近中国在台湾重建主权的时候,军管机关在行政与治安职能人员和民政事务人员中增加雇佣大量的中国人职员是有用的。
为了进一步明了关于占领台湾后设立军政府的态度,远东地区司际会议人员还比较了占领台湾和占领丹麦的区别。1944年9月27日,远东地区司际会议所做的备忘录指出:“就台湾情况而言,军管政府的建立和它的行政管理要持续到台湾归还给中国的时候为止,到那时,新的台湾政府将由中国政府组建;就丹麦的情况而言,军管政府的根本目标是要有利于由国王的立宪行动来重建丹麦政府。”备忘录认为丹麦存在可以和盟军军政府合作的行政官员和当地权威人士,但台湾没有这样的人,台湾的行政官员和权威人士都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国官员。最后,备忘录表明国务院的态度:“在台湾的军政府结束之前并不希望创立一个中国人的亚国家(sub-state)。”
1944年7月24日,宋子文向美国驻中国大使高斯(Clarence E. Gauss)转达了蒋介石就远东克复地区军管的意见。宋子文说,鉴于中国远征军进军缅甸后,英国方面寻求派遣官员去缅甸,并针对接管问题要求达成一项普遍的协议。蒋介石建议成立一个有美国和英国参加的三强会议,以解决被盟军解放地区的接管问题。宋子文暗示,中国希望遣送中国官员进入东北和台湾。宋子文还提出不管中国有没有军队加入占领日本的行动,中国都要求在军管行政当局中拥有代表。高斯随即将此事报告给国务院。此后,宋子文一再向高斯提及三强会议的事情。
美国国务院9月28日做了答复,明确让高斯拒绝蒋介石提出的三强会议的建议。要高斯告诉蒋介石,占领当局的民政事务纯粹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从日本手中夺取地区的军管机关只是暂时的,占领当局对将来该地区的地位不会有偏见。军管当局的成员最初将由实施军事行动的军队成员组成。关于由美国军队恢复日据的中国领土,一旦军事情形允许,就会把民政事务管理权交给中国。
很明显,一旦台湾被美国军队克复,军管机关将由美国单独负责。寻求中国参与只是为了有效行使管理职能。这与张厉生的建议和蒋介石的批示根本不同。但是从政治上说,该建议仍然以《开罗宣言》为依归,同意最终将台湾交还中国。不过,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美国的军管计划并没有机会得以实施。
1944年夏天,正当中国战场的军事形势恶化的时候,美国曾经试图让史迪威指挥中国军队以扭转局面,但是这种努力并没有成功。前面已经提及,1944年下半年,美国战略的关注点是在海上,通过打通滇缅公路并在中国战场上发动大规模作战的计划越来越得不到支持。在美国击败日本的计划中,中国的地位下降了。美国在对日作战上更为关注的是:一是希望苏联兑现自己在德黑兰的诺言,即在结束欧洲战事后,尽快加入到远东战区来;二是从海上发动对日本的有效攻击。
罗斯福7月19日前往珍珠港,与尼米兹和麦克阿瑟讨论太平洋战略计划。尼米兹仍然坚持主张先攻下台湾,他阐明了台湾的有利战略地位:有利于拦截东印度群岛的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运往日本。而且台湾靠近中国大陆,美国一直希望在中国大陆有可靠的军用机场,万一不可能在中国大陆修建基地,台湾比吕宋离日本近,还可以发挥作用。麦克阿瑟主张先攻下菲律宾,他说他不可能扔下1700万的基督徒不管。麦克阿瑟还说,美军在台湾登陆不可能得到当地人的支持,因为日本统治台湾已经半个世纪。但是菲律宾情况不同,美军可以得到菲律宾游击队的帮助。罗斯福选择了后者的建议。
1944年下半年,麦克阿瑟在菲律宾取得重大进展。进攻台湾的计划又被提了出来,但尼米兹改变计划了,他计划先攻打硫磺岛和冲绳岛。原因是有情报说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调往台湾驻防,据估计美国攻打台湾至少要用九个师,伤亡五万人才能赢得胜利。10月初,参谋长联席会议得出结论,美国无须从华东沿海和台湾登陆。10月4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尼米兹的计划,指示他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从以后日本迅速投降这一点来看,台湾由此避免了由于盟国登陆所造成的重大破坏。
柯乔治一直为战后台湾未能琉球化而耿耿于怀,他认为罗斯福的选择决定了台湾可能的命运。因为如果海军占领台湾,军管政府将由美国单独组建,战后台湾的地位就有可能像他所希望看到的结局——台湾由盟国托管。另一位参与当年海军对台工作的布兰特(Joseph W. Ballante)后来说:“据称,罗斯福在1945年早期就决定一旦日本投降,中国就将占有台湾。如果这是事实,那么总统的观点显然没有和计划作业人员商量过。然而,为了协调美军占领琉球,陆军部和海军部圈子里的人就美军占领台湾的想法有了显著变化。计划作业人员一致认为如果台湾通过战斗由美军拿下,有必要在台湾建立军管政府。在这件事上,不必等待中国行使该岛主权的条约形式最终完成,一旦需要,该岛就将交还给中国。可以料想,如果美军战后不建立军政府,那么台湾一开始就由中国人占领和管理。”
从布兰特上面的叙述里可以看出美国试图单独军管是以美军单独占领台湾为前提的。因当时美国对中国军事实力缺乏信心,排除中国参与军管有美国所声称的“单纯的军事上考虑”。柯乔治以“中国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接管台湾”这一因素反对中国接管台湾,是建立在对中国总体实力缺乏信心的基础上的,实际上是反对因美国与中国政治上的结盟而“放弃”台湾。有一点可以确信:在战时中美政治结盟的大背景下,尽管美国军方有很多考虑,但美国决策层对台湾未来地位上的考虑并不试图脱离《开罗宣言》,台湾作为美国合适的战略前沿的看法还不是战时美国所考虑的。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45年3月台湾调查委员会提出了《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对接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措施。9月,国民政府决定在台湾实施行政长官制,颁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实施行政长官为核心的权力高度集中的一元化领导体系,主要考虑到台湾经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内外形势复杂,同时国民党政权对日本殖民主义在台残余势力的影响力究竟怎样也心存疑虑。事实上,就是极力主张在台湾“决不应重袭日本军国主义之政治手段,而招致热心归向祖国同胞之不满”的人,也同意这样的观点:“惟初接管之时,以台湾仍有敌国残余势力存在,奸徒乘机窃发,亦或难免,暂赋行政首长兼领军事指挥权,以利接受(收),而安社会,自为事实上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