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对法战略的历史和政治学考察(1914~1929)
- 刘作奎
- 18字
- 2020-08-29 00:07:53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对法政策
一 英德矛盾上升和英法结盟
在迈入20世纪之前,英法曾经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它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是海洋霸主,法国拥有最强大的陆军。为了争夺霸权,双方自然而然会产生矛盾。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这种两强相争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20世纪初,美国、德国作为后起的、新兴的强国,在工业、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上发展迅速,逐渐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和法国。英德矛盾的尖锐化,表现在德国已成为英国强大的经济对手。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的工业发展速度逐步迟缓,失去了50、60年代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垄断地位,遇到了德国商品的强有力竞争。德国在工业、商业和陆海军方面进一步发展的绝对速度和程度令人吃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它的国力不仅分别是意大利和日本的3倍和4倍,而且还超过了法国或俄国,很可能还赶上了英国。于是,一战前国际力量版图是:美国的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德国也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而英、法则退居第三、第四位。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给国际关系旧有格局带来了颠覆性冲击,直接导致这些国家重新分割世界权益的斗争空前加剧。在这些斗争中,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世纪末,德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掠夺,矛头直指英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898年德国强租中国的胶州湾,并企图夺取乌克兰和高加索,再从高加索经过伊朗到达印度。德国从土耳其获得了修筑巴格达铁路的权利,使得中近东地区成为英德争夺的又一重点地区。如果铁路修筑成功,必将严重威胁英国在北非、西亚,特别是在印度的利益。英德矛盾的尖锐化,还表现在双方的海军军备竞赛上。1898年,德国开始执行巨大的海军军备扩充计划,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扩建海军的法案,计划到1904年的7年内,建造主力舰7艘、重巡洋舰2艘和轻巡洋舰7艘;届时德国舰队将拥有主力舰17艘、重巡洋舰9艘、轻巡洋舰26艘,还有相当数量的驱逐舰和其他小型舰艇。1900年,帝国会议通过第二个海军法案,规定到1915年德国海军将拥有主力舰34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34艘以及近百艘驱逐舰。1906年,德国通过第三个海军扩建法案,开始造巨型无畏舰。德国通过全面的扩军备战,力图重新划分世界利益版图,这无疑对当时在全球利益最多的英国冲击最大。英国海军部于1902年制订了第一个对付德国的计划,该部高级官员在10月提醒内阁:“新的德国海军是以与我国交战为基点精心建设起来的。”
英国十分清楚德国扩充军备对英国造成的威胁。1905年底起任外交大臣的爱德华·格雷爵士认为:“我们不仅必须考虑德国海军,而且也必须考虑德国陆军。如果德国舰队力量有一天超过我们的话,德国陆军就能够征服我国。而德国人就没有同样的危险,因为无论我们的舰队力量如何占优势,任何海上获得的胜利都不能使我们接近柏林。”温斯顿·丘吉尔也有同感,他说如果海军对德国是一种“奢侈”的话,那么对英国就是一种必需。因此,虽然英国在1909年很难维持“两强标准”,但仍订出了主力舰超过德国60%的目标。自由党政府增加军费,给海军的拨款从1900年的2920万英镑,增加到1910年的4040万英镑和1914年的4740万英镑。而德国的海军军费在1900年折合740万英镑,1910年增至2060万英镑,1914年为2240万英镑,不及英国。
英国在霸权地位受到德国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孤立的政策,寻求同盟者。1902年,为了阻止沙俄在远东的扩张,英国与日本结成同盟,这是英国放弃孤立政策的标志。正如亨利·基辛格所说:“二百年来,英国一直不停地变换盟国,要她突然间对无限度在全球范围内承担起义务感兴趣是不可能的。然而,面对德国的威胁,英国渴望占上风的决心是如此之大,其外交大臣不惜建议奉行最无限度地承担起义务的集体安全主义。”
但是,英国的主要目标是在欧洲寻求同盟者,以对付德国,因为选择欧洲之外的国家对付德国会有“远水解不了近渴”之虞。这样,法国就成为英国寻求的最主要合作对象。英法对立本来是很尖锐的,特别是在对西非、东非北部和东南亚的争夺中矛盾很深。但是,到19世纪末,这些矛盾已经缓解;而法国又是德国不可调和的敌人,争取同法国结盟,可以使英国有个坚定的同盟者。因此,在英国看来,法国是个理想的同盟国。
从法国方面看,它也有与英国接近的愿望。这是因为,第一,法德矛盾在20世纪初进一步尖锐。德国不仅霸占阿尔萨斯、洛林不放,而且进一步想得到法国东北部铁矿蕴藏丰富的地区。而法国不仅要收复阿尔萨斯、洛林,而且要夺取德国的鲁尔和萨尔煤矿。第二,德国推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世界政策”,对占有殖民地数量仅次于英国的法国来说,是个严重的威胁。第三,法国自普法战争失败后,在国际上一直是孤立的,它需要同盟者。尽管经过20年的经营,在19世纪90年代初法俄建立了同盟关系,但是自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起直至日俄战争,俄国的主要力量陷在远东,如果德法发生战争,法国不能指靠俄国强有力的支援。因此,法国愿意与英国接近。
1903年5月,力主英法接近的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法国,他在巴黎一再宣称,英法敌对的时代已经过去,友好的时代应该到来。他还对法国人民做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说:“我相信,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冲突的日子令人高兴地结束了,我希望将来的历史学家在提到过去世纪的英法关系时,能够记载的只是在工商业发展领域的友好竞争,在未来,就像过去一样,英国和法国可以被看成和平进步和文明的拥护者和先锋,也可以被看成文学、艺术和科学最发达、最高贵的家园。”同年7月,法国总统卢贝回访英国。随同访问的法国外长德尔卡赛与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进行了谈判,双方就消除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交换了意见。随后,法国驻英大使康邦(Paul Cambon)继续就此问题与兰斯多恩谈判。经过半年多的努力,1904年4月8日,双方正式签订了英法协约。英法协约共分三个文件,以第二个文件“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声明”最为重要。英法表示无意改变埃及和摩洛哥的政治地位。法国承认了英国对埃及的保护权,英国则承认了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地位。
英法协约并不是同盟条约,在条约中并未提到共同反对德国问题,但是,由于英、法两国的矛盾,尤其是在非洲的矛盾得到解决,就为两国共同对付相同的敌人德国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