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TSE模型及应用:基于公共品生命周期的研究
- 晁毓欣
- 1224字
- 2020-08-29 00:28:56
摘要
本书是综合运用公共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结果。作者秉承政府通过改革会更加有效的基本理念,将政府职能抽象为公共品供给。首先,从公共品生命周期的视角对政府预算进行解析。该生命周期始于公共需要,包括公共品供给准备、供给实现、公共品消费三个阶段,与政府预算周期高度契合。政府的公共品供给因公共需要而发生,因此公共需要是政府绩效的根源所在。预算编制(准备)是对公共需要的预测;经过公共选择过程,立法机构决定公共品供给的顺序、规模与结构,该阶段与审批阶段对应。通过公共授权,政府在获得筹资权力的同时承担起公共品供给责任,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财政交换关系由此产生,公共需要转化为有效公共需求,因此政府预算就是有效公共需求的明细账。预算执行为政府的公共品供给提供资源保障,与公共品供给实现阶段对应。通过消费,公共品效用得以实现,供给效果一一显现,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公信力和存续性构成公共品供给的最终结果。
其次,揭示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从公共经济学视角来看,绩效与财政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六民财政”:民之公需、绩效之基;授权于民、绩效合法化;取财于民、评价内生化;用财于民、绩效现实化;告之于民、监督必然化;取信于民、评价主动化。因此,绩效乃公共财政本身的内涵。政府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双重性——委托-代理关系和财政交换关系意味着对政府预算绩效的评价具有内生性和自发性。公共管理学则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关注不同的绩效理念: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效率中心型理念到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结果导向型”。在新公共服务模式下,绩效评价已经内生化为政府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效果优先、兼顾效率已经成为共识。从世界范围来看,绩效信息的供给和需求在相互推动、相互强化中形成螺旋模型,揭示出绩效评价活动席卷发达国家进而燃遍发展中国家的强大动力机制。
最后,围绕公共品生命周期,构建全面评价政府预算绩效的TSE模型。传统模型包括效率模型、3E模型和IOO模型。不过,这些模型都存在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如难以体现人本理念、难以涵盖民主化决策、难以回答满意度产生的理论依据和政府推进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等。建立在公共品生命周期基础上的TSE模型不仅吸收了传统模型的精髓,避免了其局限性,而且还大大扩展了结果的范围,为绩效预算和绩效监督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TSE体系,预算绩效评价既可以从时间维度(T)沿预算周期向前推进,也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空间层面(S)分别展开,而评价的内容则围绕经济、效率、效果(3E)进行。因此TSE模型具有三位一体的结构特征,任何一种类型的预算绩效评价都可以在其中方便定位。预算绩效评价是对预算执行效率和公共品消费结果的评价,其结论既可以作为决算报告的组成部分,也可以用于新的预算决策。本书将此模型在多项绩效评价实践中进行应用,期望它能成为矫正政府失效、增进国民福利的有效工具。
另外,本书还对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基础条件、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以及后续研究方向等提出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