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2018年湖南发展研究报告
- 卞鹰 主编 唐宇文副主编
- 12字
- 2020-08-29 01:04:15
贯彻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
真学真悟真用五大发展理念努力捕捉新常态下的新机遇
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出现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等新特征。面对这种情况,极少数同志感到无所适从,有的甚至滋长了悲观情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不到新常态下机遇仍然大于挑战的大趋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我们真学真悟真用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抓住这把“金钥匙”,就一定能捕捉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新机遇。
新机遇产生于创新发展。创新驱动是湖南省第11次党代会确定的重点战略。要以新的理念为“指挥棒”,大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决破除思维定式、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真正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凡是看准了的事,只要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就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在科技创新方面,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创新主体的自主权;改进科技创新的组织体系、研发体系、分配体系、成果评价体系,推进产学研金融合、军民融合、科技资源融合和空间融合;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创新团体和创新人员,采取分红、补助、奖励等办法;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研发经费的比重,实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提高消费品品质,开展个性化、多样化定制以及扩大精品生产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推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两型社会”试验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联动发展,争取更多国家级战略综合性平台、国家工程中心、研发中心落户,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办法;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乘数效应,迅速掀起创新创业新高潮。
相对科技创新而言,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具有周期短、见效快、不确定性少等优势。在这方面,我们要放开手脚,进行大胆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着力解决“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放轻不放重”等问题;推行综合执法,着力解决“多头执法、随意执法、有偿执法”等问题;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着力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贵”等问题;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非公经济进入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重要领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抓好国企股权多元化、选人用人、资产管理以及剥离社会职能等多项改革,不断增强国企的活力和竞争力;改善招商引资和投资建设环境,防止和克服“新官不理旧事、不对历史负责,说一套做一套、不对政府信誉负责,明哲保身、不对发展负责,好高骛远、不对本地人才负责”等行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对各地营商环境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倒逼营商环境优化。
新机遇产生于协调发展。协调是成事成功的一大铁律。协调发展包括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等诸多方面。就湖南现阶段而言,推进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发展尤为重要和紧迫。比如,在脱贫攻坚方面,湖南要啃的硬骨头太多了。目前湖南还有2大片区、49个扶贫重点县、5871个贫困村、331万贫困人口,而且不少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到2020年全面实现既定的脱贫目标,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可想而知,必须举全省之力、义无反顾地打好这场硬仗。要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以及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争取国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解决武陵山和罗霄山片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保障的问题;聚焦精准发力,精准精细实施“五个一批”,细化落实特色产业、劳务输出、异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医疗救助、保障兜底“七大扶贫行动”,务求脱贫实效;抓好检查督查,全面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确保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人员、工作、效果“四个到位”,坚持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又比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湖南的任务也十分繁重。可以设想一下,作为拥有3200多万乡村人口的农业大省,改善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需要多少项目和多大投资?改造农村危房,需要多少项目和多大投资?处理农村垃圾,需要多少项目和多大投资?虽然这些项目和投资,大多带有公益性质,商业化直接融资十分困难,但只要我们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找到切合实际的融资渠道。
新机遇产生于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集中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南是生态资源大省,从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到“绿色湖南建设”,“绿色湘军”声名远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有望进一步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如,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方面,湖南的潜力很大。对钢铁、有色金属、医药食品、石油化工、烟花陶瓷、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推广余热余压利用、中水回用、重金属污染减量、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综合利用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又比如,在做大做强新型环保产业方面,湖南也有不少优势。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进一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先进储能材料、复合材料、硬质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挥湖南在动力电池及电机、电控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发展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机电器等关键零部件和系统总成产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新增长点;进一步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清水塘等历史遗留工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等重点工程,大力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PPP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运营于一体的环境治理装备制造、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和环境服务产业集聚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再上新台阶。
新机遇产生于开放发展。开放是湖南崛起的必然要求和潜力所在。湖南口岸数量居中西部省份前列,航空、铁路、水运等对外通道体系完备,开放开发基础坚实,且具有“一带一部”的独特区位优势,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开放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应该可以更有作为。
开放的本质和核心是互利多赢。现在一些地方就是缺乏这样的观念和意识,需要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因为开放的观念比开放的政策更加重要。没有开放的观念,再好的开放政策也是一纸空文。湖南扩大开放的空间十分广阔,比如:加强与国家推进“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畅通以长株潭为枢纽,以岳阳、郴州、怀化为门户的对外大通道,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的联系;加强与东盟、中亚地区的产业深度对接合作,推动“湘品出境”和“湘企出湘”,支持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加快湖南优质剩余产能转移出境,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支持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开展海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直接吸收海外人才和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深入研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与湖南现有产业的关联度,主动上门对接招商;发挥“湘商会”等群体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加大力度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中高端产业和各类人才;加快港口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实体平台建设,加大对境外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开放政策促进机制,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建立便利的服务体系。
新机遇产生于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关系中国共产党性质和使命、关系人民群众福祉的科学理念。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南必须着力补齐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短板,尽力解决好最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加大教育资源共享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改善包括村小学和教学点在内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优质高中,进一步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持续推进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大力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完善资助方式,提高资助政策精准度,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全覆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通过“互联网+教育”、名校对口帮扶、教育资源倾斜等方式,将优质的资源向落后地区、困难群体和薄弱学校渗透,解决“择校热”“学区房”“城镇大班额”等热点教育问题,让更多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加大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力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优化基本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与农村流动,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健康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待遇,加大乡镇卫生院与大医院的远程医疗帮扶力度,提高基层医保报销比例,推进建设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模式,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加大社会保障资源共享力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完善补偿、预防、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救助政策衔接,整合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健全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和残疾人基本福利制度,对遭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群众进行“救急兜底”,使困难群众遇急有助、遇困有帮,让社会充满关爱和温暖。
捕捉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关键在干部。要完善选人用人和督查问责机制,营造“想干事”浓厚氛围。注重选拔任用想干事、真干事、干实事的干部,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要调整岗位,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要严肃问责。要完善考核评价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敢干事”浓厚氛围。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把体现发展质量效益、发展结构平衡、生态环境改善、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树立“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正确导向。要完善教育培训和身心关爱机制,营造“能干事”浓厚氛围。针对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培训,增强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帮扶机制,畅通诉求渠道,使广大干部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斗志投入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