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雷明

大家下午好!

我们讨论生态文明与反贫困的一个主题,我们知道反贫困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定是人类永恒的一个主题,这两个主题从经济学理论来看,一个是解决代内公平的问题,一个是解决代际公平的问题。

全球经济学界认为这个问题从表面来看是一个矛盾体,我们经常会听到守着绿水青山没饭吃,他们有很大的困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有一个提法,他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以前我们做环保的时候讲到既发展又保护,边发展边保护,这次的提法把以前的提法做了一个本质的改变,就是说我们在保护的过程中也是在创造财富。这个怎么理解?中国很多贫困地区的实践已经有了一个结果,我们贵州有一个著名的反贫困模式叫晴隆模式,在喀斯特地区怎么既实现保护环境又实现农民的增收、脱贫,它就是靠山吃山。我们在反贫困过程中把这个贬义词变成了一个褒义的。晴隆模式就是植草养羊,既做了生态恢复,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现了脱贫,这个模式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这说明什么?在生态建设和反贫困过程中,是可以实现两者统一的,这是我对主题的理解。

怎么样把我们生态建设和反贫困做好,做到可持续,一个核心就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我有一个理解,把精准这两个字做一个拆解,就是说我们在反贫困和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两点。

一要做准。中央已经提出了六个精准,首先对象要精准,其次你的方式、方法、办法要精准,这是最主要的核心。只有实现了两方面的精准,我们反贫困才能真正做到高效,做到有成效,才能真正在2020年实现一个宏伟的目标。

“精准”除了准以外,还有一个含义,就是精。怎么把这个事做好,只准不精这个事做不好,精是什么?要做到精细,要合乎规范,要做到因地制宜,要做到非常适合,所以就要求我们从两方面把握。

怎么样把精准扶贫做好?今天上午我们参加了一个分论坛,这里就涉及一个治理问题。将“治理”这两个字进行拆解,它也有两方面的问题,治理来自拉丁文,原意是“舵手”的意思,舵手在远航过程中,第一要维护船体的高质量性,第二这个船要有方向性。所以有关治理我的理解就是,只治不理不是治理,只理不治也不是治理,要有双方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治是什么呢?就是管制,就是管理,理就是打理,要精心地去做,想办法做好。中国关于国家治理有一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果做得不够细致,不到位,那么这道美味佳肴是做不出来的。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