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北魏孝文帝的“华化”
- 中国历史的瞬间+西方历史的瞬间(套装共2册)
- 李永炽
- 1198字
- 2019-10-30 20:24:32
北魏太武帝统一中国北方以后,经文成帝、献文帝跟孝文帝,而逐渐走上“华化”的路线。文成帝死后,北魏政权落入汉人冯太后之手。献文帝和孝文帝初期都由冯太后摄政。在她掌权期间,北魏已经逐渐汉化。她首先定俸禄官给制,扬弃胡人官无薪俸的制度。接着又实施邻、里、党的三长制,负责地方的全部责任。又实施均田制,凡丁年的男女,甚至奴婢,都授给一定数目的耕地,然后征课赋税,使北魏的财政得以充实。同时还奖励农业,让游牧的胡人逐渐定居,从事农耕,而与汉人混同居住。北魏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亲政,北魏的汉化已具雏形。
孝文帝在冯太后的教育下,对儒家的理想非常景仰。但是,首都平城(大同)跟胡地连接,要胡人完全扬弃胡俗,融合于汉人的儒家文化中,非常困难。于是,这位醉心中国文化的胡人皇帝就决心迁都洛阳。但是,这样难免要受到拓跋族人的激烈反对,所以他借口征伐南齐,于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八月亲自率领三十多万大军从平城出发到洛阳。第二年回平城,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十月正式从平城出发,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就积极推行汉化政策。首先命令移居洛阳的胡人都以洛阳为本籍,死后不得归葬北方故乡;并且改胡姓为汉姓,王室都改元姓;禁止使用鲜卑语,一概用汉语,若在朝廷用鲜卑语,就要被罢官,三十岁以下的官吏都要学汉话;同时,在洛阳设国子学、太学等,令胡人子弟入学,学儒学;禁止穿胡服,并以汉服做朝廷的服饰。另外,还根据汉礼,禁止胡人同姓结婚,奖励胡汉通婚。
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是很热心的。年轻的皇太子因为受不了洛阳的酷热,想轻骑奔回平城。孝文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古人有言大义灭亲,现在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成为国家的大患。”于是废太子为庶民,过不久就把他毒杀。在孝文帝狂热推行汉化政策之下,北魏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文明国家,首都洛阳也恢复了以前的光彩,从胡人蹂躏过后的废墟中,建设起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成为世界各国人种跟文物汇集的世界都市。在洛水南岸、伊水西侧的地方设有“四夷馆”:“金陵馆”是南朝人来归的居住地,“燕然馆”是北方夷人来归的居住地,“扶桑馆”是东方夷人来归的居住地,“崦嵫馆”是西方夷人来归的居住地。如果这些“夷人”三年之内愿意归化,就赐给他们房地,让他们住在四夷馆附近的“归正里”、“归德里”、“慕化里”跟“慕义里”。洛阳繁荣以后,胡人的生活也就逐渐走向奢侈浮华的生活,跟大同地区的胡人生活成为一个很明显的对比。
孝文帝营建洛阳的时候,曾经严禁富豪竞富,官民分地居住,不许歌伎混居其中。佛寺则只许内城一个寺院,外城一个尼姑庵,其余都需建在城郭之外。可是,当天下财富逐渐聚集在洛阳的时候,孝文帝的这些规章就守不住了。尤其自朝廷在洛阳城内兴建第三座佛寺,破坏所定规章以后,王族、贵族跟士庶便相继兴建佛寺。自北魏迁都洛阳以来,仅四十年之间,洛阳城内外的佛寺已有一千三百多座,城内也耸立着豪华的佛殿高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