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梁武帝与佛教

东晋和南朝的宋、齐都曾在建康附近营建寺庙。寺庙里有多层的佛塔、用壁画装饰的佛殿、异国传来的美术工艺,还经常在金塑佛像前面焚香奏乐、做法会。当时的贵族都很喜欢这样的气氛。由于佛教的盛行,佛教界也出现了许多有学问的僧侣。南朝贵族也常常聘请有学问、有德行的和尚做“家僧”,为家人讲授佛法,因此有许多寒门出身的才俊之士投身佛教界,借以出人头地。

到梁武帝的时候,佛教更盛行。梁武帝五十岁以后,信奉佛教简直到了入迷的程度。他戒除女色,吃素,衣食住都很简朴,而且勤于政事。甚至于为了守杀生戒,而废除了传统的祭祀。他还积极推展社会救济事业。又在宫城北边建同泰寺(现在的鸡鸣寺),在宫城后头辟大通门,以便跟同泰寺直接相通。六十四岁的时候,开大通门,入同泰寺,第一次“舍身”,成为佛、法、僧的“三宝之奴”。做了三宝的奴仆以后,他就成为同泰寺的所有物。因此,失去天子的王室跟臣僚,必须从同泰寺把天子赎回。要赎回天子,就需花费庞大的财物。梁武帝于三天后回宫,改年号为大通。大通三年(公元529年)六月,建康瘟疫流行,梁武帝替市民做大法会。九月再度舍身同泰寺,群臣出一万钱才赎回皇帝。十月改元中大通。

梁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四月,武帝又舍身同泰寺,太子跟臣僚把武帝赎回,改元中大同。第二年三月,武帝又舍身同泰寺,群臣出一万钱,想把武帝赎回,武帝不愿意。经过群臣一再恳请,武帝才回宫,改元太清。

梁武帝除了三番四次舍身佛寺之外,每年都要到同泰寺讲佛法、做法会,还时时赐田地给寺院。这样不仅无谓花费了国家大量的财物,皇帝也无法专心于政事,以致“侯景之乱”一起,梁朝就无法抵御,不久也就被平定侯景之乱的陈霸先给篡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