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妪醉卧怡红院

《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

我跟很多朋友提过,《红楼梦》是一本真正的佛经,阅读《红楼梦》的过程,其实就是修行的过程。像今天要讲的第四十一回,作者把几个如此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一个是来自乡下,不识字,有点粗粗笨笨的刘姥姥;一个是十四岁,在贵族家庭长大,养尊处优的贾宝玉;还有一个是出身世家,因为家道没落而养成孤僻个性的妙玉。透过三个人在一起产生的人性之间的互动跟关系,使我们有了一种反省与领悟。

我们读小说有时候会问:读它对我有什么好处?我喜欢哪一个人?谁可以做我的范本?这样的角度可能都不是《红楼梦》要提供的。我觉得《红楼梦》真正能提供的,是让我们看到刘姥姥、宝玉、妙玉各自背负着的生命里要完成的东西。

妙玉在这个小说里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她是十二金钗之一,一个出家的女孩子。我们知道她有洁癖,爱干净到不得了的程度,大家都不敢靠近她。她又是一个高傲得不得了的女孩子,连林黛玉都被她批评,我们觉得林黛玉在《红楼梦》里面已经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她却觉得林黛玉对喝茶和音乐的品位还不够。可是今天我们看到,妙玉这么一个品位很高、洁癖非常的女孩子,要受一个苦,这个苦就是刘姥姥要来她的栊翠庵喝茶。

我想平时妙玉是根本不会让刘姥姥这种人去她庙里的,可今天是贾母带了刘姥姥来,妙玉不能拒绝。妙玉等于是贾家供养的出家人,给她一个庙,让她在这里修行。我觉得《红楼梦》最发人深省的就是:一个人最坚持的部分,大概就是最受苦的部分,修行也不过就是如此。妙玉这么爱干净,偏偏来了一个脏兮兮的老太太,她要怎么办?当然我们也会反省:修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觉得第四十一回作者完全在写佛经,你会发现修行是你觉得不可亵渎的东西忽然被亵渎了,而那个亵渎恐怕是修行的开始。我进入中年以后,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如果我爱美,当我看到那个美被蹂躏跟糟蹋,我还坚持、还相信,它才对我有意义。如果我那么容易放弃,我就知道我的修行其实还不够。

后来尼姑把刘姥姥用过的成化窑的杯子拿进来,妙玉就吩咐把它丢掉,大家知道成化窑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可是因为这个乡下老太太用了她的杯子,妙玉觉得恶心,就不想再要了。我相信真正的洁癖并不是干不干净的问题,而是心灵上不能容纳东西了。

妙玉这一场戏,常常被提及。林语堂在好多场合讲到《红楼梦》,说他最不喜欢的人就是妙玉,他觉得妙玉实在太过分了。可是我看到这一段,不觉得我会不喜欢妙玉,因为我要借这段去反省,是不是我心里也有一个妙玉?我要提醒自己,当我爱一个美的东西时,一定不要忽略,没有任何美或是高贵的东西比人更重要!所以我觉得作者是在讲“宽容”。

林语堂何等聪明,可他还是有分别心,他认为妙玉对刘姥姥的态度不好。可是我觉得作者在这里要写的是妙玉的苦,妙玉最后走进一个大悲剧,被匪徒强暴,就是说我们背负的东西,也是最放不开的部分,到最后让你领悟的刚好就是这些东西。

刻意的安排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是贾母带刘姥姥去栊翠庵喝茶;另一件是刘姥姥因为喝醉了酒,误入宝玉的房间。大家感觉一下,如果宝玉真的是曹雪芹,他是故意让刘姥姥到他的房间去撒野的,他大概还很高兴刘姥姥来这里撒了一回野。我过去一直以为,“修行”就是当我心里不静,我就一个人跑到山上的庙里住一个月,其实那个修行现在回想起来很简单。艰难的修行是看到你最爱的东西被侮辱、被糟蹋,看到很多让你心痛的部分后,你还可以重新去“整理”。宝玉那么爱美,房间里全是精致绣花的幕幔和各种奇香异草,普通人一步都不敢踏进去,可竟然来了一个刘姥姥在里面又吐又拉,弄得一屋子臭气。我相信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修行”。

宝玉对生命品格的要求,必须经过一个被践踏的过程,他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们年轻时很难懂这个,所以第一次看到那个成化窑的小杯子,会觉得好可惜。那时候还是珍惜杯子,慢慢才懂得作者的深意。所以我想这一段其实写得非常巧妙。第四十一回也是《红楼梦》一个重要的转折。为什么要让刘姥姥进怡红院宝玉的房间?为什么要让刘姥姥进到妙玉修行的栊翠庵?我觉得这都是刻意的安排。

你会发现,如果刘姥姥没有来到这两个地方,我们对它真正的美和缺陷就不会了解,因为美好和缺陷都应该被注意。栊翠庵是所有人走过都不敢进去的所在。五十回里有一段,天降大雪,栊翠庵墙头开出最美的红梅花,可没人敢进去跟妙玉要一枝梅花,因为妙玉讲话很难听,如果你稍微讲错话就被她讽刺,一辈子都不舒服,所以没有人敢去招惹她。可是我们知道妙玉喜欢宝玉,宝玉去求红梅花,妙玉就送了他一大枝。

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妙玉在人生当中有着非常明显的选择——她喜欢的跟她不喜欢的,她的分别相是最大的,而她刚好又是一个最应该修分别相的出家人。《金刚经》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相信妙玉一天可能读很多次,可是刘姥姥用过的一个杯子她都不要,这个分别相何其严重。

所以作者是不是在写佛经,我想大家马上就懂了。真正的修行并不在语言上,而在行动中。我们读经文其实很容易,从十几岁开始读《金刚经》,那些字都会背了,可是自己能做到多少?“无寿者相”是说所谓的早夭跟长寿并没有什么差别。讲得这么简单,可是我记得母亲临终的时候,我抱着她念这一段,忽然觉得自己怎么还放不下,不是明明告诉你“无寿者相”了吗?所以我相信重要的哲学是需要你在一生当中去深深体会的。

我没有想到,竟然要用母亲身体的痛与临终的痛来让我懂这句话。可是没有这件事,我真的读不懂。也正因为如此,我会提醒自己其实所知有限。因为以前觉得自己好棒啊,十几岁的时候班上哪有人在读《金刚经》,所以好得意。《金刚经》哪里是要你得意的?《金刚经》怎么可能是让你得意的?所以等到母亲临终的时候才会读懂那一句,它其实是在等待那一个时刻。我相信,这才是真正在阅读上有一个很大的、被充满的感觉,而那个充满的感觉是一个好的哲学或者好的文学跟随着你的一生一直在做反省,在做不同程度的领悟。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我们下面来读文字的部分:“话说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于是吃过门杯。”“门杯”是行酒令的时候,每人面前摆一杯酒,输了就要喝掉。我觉得刘姥姥聪明极了,就是民间常说的“傻人有傻福”的那种。憨憨的,可其实憨里有一种福气,憨里也有一种通达。所以在这样一个大场面里,她很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从贾母到用人都在她有趣的逗笑中开心得不得了,因为他们忽然觉得好像来了一个跟他们完全不同调性的生命。这个开心也让我们感觉到贾家虽身处山珍海味的富贵,其实有一种苦闷。

这种开心有点像古老故事的那个老莱子,七十多岁了,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拿着拨浪鼓在地上滚啊、闹啊,引父母发笑。因为父母亲年纪大了,什么也吃不动,最好的衣服对他们来说,反而是累赘。所以有时候我们常常搞不清孝顺的本质,可是老莱子却发现,原来父母希望他还是小孩子。

我读到这个故事很感动,我们今天总觉得孝顺就是给父母一个我们“想当然”的东西,就像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里那个在东京做医生发达的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一生在乡下很穷苦,就请他们到东京来玩。可他每天要看病人,没有时间陪他们。最后他就把父母送去参加最贵的旅行团。那个团里刚好都是年轻人,在那边弹吉他,爸爸妈妈一个晚上都睡不着觉,痛苦得不得了。母亲还没过世以前,我每次看到这个电影,就觉得不安,会赶快回去陪她一下。你以为孝顺是把东西、钱都给安排好了,可她不过是要你陪她一下而已,我们却忽略了。所以《东京物语》的结局我记得好清楚,母亲临终的时候,儿子不在身边,这变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我觉得《红楼梦》跟这一类重要的电影或文学一样,其实在讲生命本身。叙述的事件虽然好看、好玩,却都是一个幻影。《金刚经》说:“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梦、幻、泡、影、露、电,这六样东西都是视觉的、外在的、闪光间一刹那的,并不是真实的。有时候你会觉得《红楼梦》好棒,里面有这么精致的茄鲞这道菜,可《红楼梦》真正的伟大并不在这里。就是那个茄鲞做得再好,它真的就是梦幻泡影。而曹雪芹了不起的是,他可以把梦、幻、泡、影、露、电经营到让你把假的当真。《红楼梦》每一页翻开都有一个“贾”字,他一直告诉你,其实都是假的,可是我们一直以假为真,没办法领悟。

所以《红楼梦》应该用这样的方法去读,就是里面的菜也好吃、茶也好喝,可都是梦幻泡影。不要忘记作者是家族败落后写这本小说的,他真正要讲的是,再着迷的东西,有一天都要放手。所以四十一回真的非常重要,因为一定要在这些地方上演这样的戏,其实是一个开示。

王熙凤戏弄刘姥姥

刘姥姥吃过门杯,又逗笑道:“实告说罢,我的手脚子粗笨,又喝醉了酒,仔细失手打了这瓷杯。”你看,刘姥姥说她的手脚很笨。

我看到这一段就在反省,我这一生中有没有跟别人说过“我很笨”,或者“我很多事情都做不好”。你会发现刘姥姥在讲这些话的时候,非常自在。可《红楼梦》中薛宝钗也好,林黛玉也好,任何一个人在别人面前展现一点点的笨,她们都可能一个月不舒服。林黛玉的苦、薛宝钗的苦,就在于她们一生都没有机会说自己笨,因为她们受的教育、她们的品位、她们所有对美的这些爱好,其实都没有一个让她们放下来的机会。可是忽然碰到了刘姥姥,这些人都会笑刘姥姥,觉得她像个大蠢牛一样。所以我觉得刘姥姥也许是来这里开示的,就像济公出现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是修行的人。《红楼梦》里最喜欢讲癞头和尚、跛足道人那种看起来很不完整的生命,反而可能是在修行。它同时又是一种对比,就是这些富贵人家用的器具,这些规矩谨严的部分,会不会反而是生命的累赘。相比之下,刘姥姥就没有这种东西。她说,小心我失手打了这杯子,“有木头杯取了来,便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打不了”。众人听了,又笑起来。

凤姐一直想捉弄刘姥姥,逗贾母和大家开心,就笑着说:“果然要木头的,我就取了来,可有一件先说下,这木头的可比不得瓷的,那都是一套,定要吃遍一套方使得。”这有点像俄罗斯套娃,一个套一个。“刘姥姥听了,心下掂掇道:‘我方才不过是趣话取笑儿,谁知他果然竟有。’”“掂掇”就表示刘姥姥也不是笨蛋,她心里盘算,王熙凤是不是要害我。然后又想:“我时常村庄上缙绅大家子也赴过席,金杯、银杯倒都见过,从来没见有木头的。哦,是了,想必是小孩子使的木碗子,不过诓我多吃两碗。别管他,横竖这酒蜜水儿似的,多喝点子也不怕。”她不知道这种甜酒,后劲是很大的。想了想说:“取了来再商量。”

于是凤姐跟丰儿说:“去到前面里间屋,书架上有十个竹根套杯取来。”丰儿刚要去,鸳鸯笑着说:“我知道你这十个杯还小些。况且你才说是木头的,这会子又拿了竹根的来,倒不好看。不如把我们那里的黄杨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拿来,灌她十下子。”意思是这套竹根的比较小,而那套木头的更大。凤姐儿笑道:“更好了。”注意这里凤姐跟鸳鸯的对话,暗示了贾府三百口人所用器物之繁杂,而真正熟悉这些的,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鸳鸯。因为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丫头,贾母当年管家的时候,是鸳鸯帮着在管。虽然现在贾母退休了,由凤姐在管,可鸳鸯非常清楚家里都有什么东西。

杯子取来后,刘姥姥一看,又惊又喜,“惊的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的”。有十个杯子,从大到小,大的有小盆子那么大;最小的那个大概有她们手里拿的杯子大。“喜的是”,这些杯子外面都刻了非常漂亮的山水、树木、人物,“雕镂奇绝”,而且每一个上面还有草书的题款。我想大家去台北“故宫”应该看得到这一类器皿,比如黄杨木雕的赤壁图,上面刻有很多精致的人物风景。注意一下这是谁在看?是不识字的刘姥姥在看,所以看到的是:“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图记。”如果是林黛玉在看,可能就会念出上面刻了什么。所以《红楼梦》最精彩的一点,就是写到哪个人,作者就变成那个人,以那个人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刘姥姥忙说:“拿了那小的来就是了,怎么这么些个?”凤姐笑道:“这个杯没有喝一个的理。”凤姐要整她了,就说不能只喝一杯,一定要“挨次吃一遍才使得”。刘姥姥吓得说:“这可不敢。好姑奶奶,竟饶了我罢。”

贾母、薛姨妈、王夫人这时候说话了:“不可多吃了,只吃这头一杯罢。”毕竟刘姥姥是上了年纪的人。刘姥姥说:“阿弥陀佛!我还使小杯吃罢。把这大杯收着,我带了家去,慢慢吃罢。”注意刘姥姥的聪明,所以她走的时候带了好几车的东西回家。我觉得刘姥姥的聪明里也有本性的反应,因为她真的好奇,也想多要一点,这个过程里她会有一种快乐。可是对于贾府来讲,东西太多了,没有一点点拥有的快乐,有时候给出去反而是快乐。所以我们看到人生的快乐与不快乐,大概很难以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去看。有的人得到是快乐,有的人给出去是快乐,并没有绝对的部分。所以生命的领悟应该是知道自己现在是要“得”,还是要“舍”?光这两个字大概就可以想很多年。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这个“充实”其实不容易理解。有时候它是指你拥有越来越多的东西,比如吃饱了,也叫充实。可是大家知道有时候吃到噎,是非常难过的,你真的恨不得掏出来。古罗马的贵族,吃饱饭以后,就有专门的人帮他掏喉咙。然后他可以把所有的东西吐出来,感觉好舒服,这也是一种“充实”。因为这时候他需要充实的不是食物,而是空气。所以我觉得“充实”有一部分是指物质,有一部分是指心灵,心灵上的充实甚至更难。

如果刘姥姥不来贾府,我们可能还看不到这类问题。

茄鲞

贾母发话了,鸳鸯只好命人满斟了一大杯,“刘姥姥两手捧着喝干”。注意“捧着”这个动作,因为杯子太大,一只手没有办法拿住。“喝干”,就是一大杯灌了下去,所以等下就要完蛋了。贾母嘱咐说:“慢些吃,不要呛了。”因为她与刘姥姥是同龄人,所以会有一种同情。

薛姨妈赶忙叫凤姐拣一些菜给刘姥姥吃,不要让她空腹喝,因为空腹喝更容易醉。贾母笑着说:“你把茄鲞拣些喂他。”“茄鲞”的“鲞”比较难写,所以有些版本已经写成别的字了。“鲞”,指剖开晾干的鱼干,如牛肉鲞、笋鲞等,是腌醋成干的片状物。“茄鲞”,当是切成片状腌醋的茄子干。凤姐就夹了一些茄鲞,喂到刘姥姥的口中。凤姐平时大概不会喂人家吃饭的,她有一点讨好贾母的意思,然后说:“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着说:“别哄我!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这里写得非常精彩,就是这个乡下人每天都吃茄子,可她不相信这是茄子。

与《红楼梦》写作者同时代的画家石涛画过一幅画,这幅画现在被卖到美国去了,上面就画了几个茄子。画上的题词也非常有趣,意思是说他去菜市场买了一堆茄子回来,邻居七嘴八舌告诉他,你要加酱、加油、加什么来做,它才好吃。石涛就说,我才不听这些人的,我就喜欢生茄子那种强烈、生猛的味道。

画上的题词和这里的茄鲞有一点类似,就是贾家的富贵把茄子变得没有了茄子的味道;而其实刘姥姥吃的茄子,才是最原味的。我相信今天我们开车开好久到郊外,就是为了尝刚摘下来的茄子的味道。一到礼拜天,阳明山、阿里山上都是这样找野菜吃的人,因为他们发现都市里已经不容易吃到那个真正原始的、有生命力的味道。你如果看到刘姥姥羡慕茄鲞,那只是看到了《红楼梦》的一部分;其实《红楼梦》里大部分的人,都羡慕刘姥姥能吃到刚摘下来的茄子。所以作者其实在写事物的两面,就是生命也许是一种互相的学习,或者是某种互换。

刘姥姥不相信茄子怎么跑出这个味道来了,她说,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罢了”。众人笑说:“真是茄子,我们再不哄你。”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我白吃了这半日。姑奶奶你再喂我些,让我细嚼嚼。”乡下老太太的天真跑出来了。凤姐又夹了一些放入她口中,刘姥姥嚼了半天,笑着说:“虽有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什么方法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说:“这也不难。”

好,下面就是红楼宴中这道菜的菜谱,现在你去上海,好几家餐馆都有这道茄鲞。其实老实跟你们说:不好吃。最可怕的是旁边还有一个蜡像的林黛玉看着你吃,你就更感到恐怖。也许这种真正有品位的东西,还是想象一下比较好。

茄鲞的做法

王熙凤和刘姥姥说:“你把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儿摘下来。”注意这个形容——“新茄包儿”,就是春天刚刚长出来的新茄子。茄子长久了以后,会变长、变卷,里面还有很多籽;可是新茄子是圆的,很嫩。“把皮和瓤子去尽,只要净肉,切成头发细的丝儿,晒干了,拿一只肥母鸡,靠出老汤来。”这个“靠”不是炖、不是焖、也不是烤,而是用最小最小的火,不放水靠出鸡汤来,就好像让那个鸡出汗一样。靠出来的那一点点鸡汁,就是最原味、最浓的鸡汁。我们自己在家做鸡汤,用很小的火炖出来的味道,跟餐厅里大火煮出来的味道已经很不一样。而“靠”几乎是不放水的,所以可想它的珍贵,这也是“靠”这种烹调方法现在很少人用的原因。其实有一些料理是有文化的,珍贵的并不是那道菜,而是那个烹制方法,因为它能够把一个物料里的精华味道提取出来。

然后“把茄子丝上蒸笼蒸的鸡汤入了味”,就是把这个老母鸡靠出来的原汁,用蒸的方法再蒸进头发细的茄丝当中。第一,这个汤汁不多,第二,必须是茄子丝切到非常细,这样那个老母鸡的鲜味才能蒸入茄子中。蒸好了以后,不是马上就可以吃了,而是拿出来晒,晒完了再蒸,蒸完了再晒,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你可以想象有多麻烦。这样做出来的东西,还不能吃,而是把它封在瓷坛子里。古代不用我们现在的保鲜膜,是用蜡来封严。夹出来也不是立刻吃,还要用炒过的鸡瓜子拌着吃。“鸡瓜子”是什么?就是用手撕出来的鸡小腿部分的腱子肉。因为常常活动,所以那块肉的弹性最好。

大家看《红楼梦》,最着迷的常常是这个部分;可是我很希望你们能慢慢体会我前面讲到的梦幻泡影的部分。就是所有这些东西对作者来讲,真的像个梦一样,那个味道还在口腔里,好像很真实,可是又像假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验,就是你的某些记忆、你跟一个与你最亲密的人身体接触的感觉,有一天它会不见。那个感觉就是《红楼梦》要讲的,它要告诉你非常真实的东西,可是它已经成为过往,找不回来了。这部小说真正迷人的地方是在这里。所以你看到那个茄鲞怎么好吃,然后很多人去做,这只是看到《红楼梦》的一半。还有一个要领悟的就是它再好吃,其实也找不回来了,那个美跟遗憾之间的关系,在第四十一回全部体现了。

惊心动魄的对比

凤姐把茄鲞的做法讲完,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你可以看到乡下人听到富贵人家做菜的方法后的那个表情。然后说:“我的佛祖!倒得十几只鸡儿来配他,怪道好吃!”一面说笑,一面慢慢喝完了酒,然后开始“细玩”那个杯子。凤姐就笑着说:“还不足兴,再吃一杯罢。”刘姥姥赶忙说:“了不得了,那就醉死了。我因为爱这样儿,亏他怎么作来着。”就是这杯子怎么能雕得这么漂亮。鸳鸯说:“酒也吃完了,这到底是什么木的?”想要考考刘姥姥。刘姥姥说:“怨不得姑娘不认得的。你们在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头!”意思是你们在富贵人家长大,门是黄金的,上面挂的帘子都是锦绣,怎么会认得木头?

注意下面这段话,作者如果无心做对比,不会这么写:“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大家都听说过荒年剥树皮来吃,但刘姥姥在这样欢乐的场合讲出这样一段话,会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作者为什么讲完茄鲞后,忽然说到荒年的时候吃木头?他是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两面。大家不要忘记刘姥姥为什么可以进大观园,因为他们有一个祖先曾跟王家结过亲。他们也曾经富贵过,可到了刘姥姥不过三代,她竟然落难到这个样子。

她说:“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让我认一认他。”我觉得这句话有一种奇异的感觉,刘姥姥说,我要认一认这木头。一面说,一面仔细端详了半天。然后说:“你们这样人家断没有贱东西,那容易得的木头,你们也不收着了。我掂着这杯体沉,断乎不是杉木的……”你看,刘姥姥是靠掂重量来判断这木头到底是什么的。木头有的轻,有的重,像沉香木,就是在水里会沉下去的。她第一个判断说不是杉木的,因为杉木很轻。

台湾有很多杉木,比如柳杉,我家里最早装潢用的就是柳杉,因为很希望用台湾的木头,可是一年以后全部被白蚁蛀了。后来别人告诉我,因为它太松,松所以就轻,大概是因为热带它长得快。楠木、榉木这一类木头就比较重和实。我后来换了柚木,柚木是比较紧的一种木头,它也就比较重。

刘姥姥的第二个判断是:“一定是黄松的。”众人听了,就哄堂大笑起来。事实上是黄杨木的,她还是没有认出来。当然,黄杨木太珍贵,是专门供皇家跟贵族做细雕的木头,刘姥姥根本没有见过,所以也无从判断。作者也许是想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识其实都会受他经验的限制。

穿林渡水藕香榭

接下来就要开始去听音乐了。“只见一个婆子走来,请问贾母,说:‘女孩子们都到了藕香榭了。请老太太的示下,就演罢,还是等一会子?’”大家还记不记得上一回的时候,贾母听见有音乐传进来,就问是不是外面有人结婚,大家跟贾母解释说,我们家离街那么远,怎么可能听到外面的声音。是我们家养的十二个唱昆曲的女孩子在练习。贾母说:既然她们练习,何不叫她们唱给我们听?我们可以一面喝酒吃东西,一面听戏。所以就把这十二个女孩子请到了藕香榭。

“榭”是一种四面没有门窗的建筑,通常建在水边,是专门用来听戏的,因为音乐透过水的传达,效果最好。所以我跟很多朋友推荐,如果想听戏,可以去林家花园,那里的戏台就是四面环水。

贾母笑道:“可是倒忘了他们了,就叫他们演罢。”所以你看,富贵到最后,常常是忘东忘西,因为东西太多了。也许有些人听一次戏,一辈子都忘不掉,可贾母是每天都可以听戏,所以她明明已经叫人准备好,十二个女孩子都在那边等了,她却忘了。那个婆子答应着去了,“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簧并发”。“箫管”就是箫跟笛,“笙”最初是葫芦瓜晒干后,在中空的部分插上很多竹管或芦管,然后利用长短音来调音,里面有簧片,可以振动发音的。所以一听就知道,演奏的是昆曲。

仔细看作者对音乐的描写:“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渡水而来,自然令人神怡心旷。”宝玉听到音乐后,就忍不住想喝酒了,拿起壶来自己倒了一杯,一饮而尽。“复又斟上,才要饮,只见王夫人也要饮,命人换暖酒来,宝玉连忙将自己的杯捧了过来,送到王夫人的口边,王夫人便就手内吃了两口。”

我们一再提到,宝玉是一个非常贴心的孩子。我想我十四岁的时候,一定只管自己喝,哪会想到妈妈也想喝。这不是好坏的问题,是说你有没有多余的心思想到别人。所以宝玉在《红楼梦》里被众人疼爱,是因为他常常关心到每一个人。“王夫人便就手内吃了两口”,她没有接这个酒杯,而是就着宝玉的手喝了两口,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亲子之间的画面。“一时暖酒来了,宝玉仍归旧坐。”

王夫人接下来提着暖酒壶走下席来,要给贾母斟酒。“众人皆出了席,薛姨妈也立起来。贾母忙命李纨、凤姐二人接过壶来:‘让你姑妈坐下,大家才方便。’王夫人听如此说,方将壶递与凤姐,自己归座。”这里是在讲礼数,因为贾母在座,所以王夫人要先给她斟酒;而王夫人一站起来,旁边人都要站起来,因为王夫人相对他们是长辈。

“贾母笑道:‘大家吃上两杯,今日着实有趣。’说着拿杯让薛姨妈。”这个“让”有敬酒的意思。又对湘云、宝钗说:“你两个多吃一杯。你林妹妹虽不会吃,也别饶他。”你看,贾母这一天多开心,很重要的原因是刘姥姥在这里,有一个同龄的老人家,而且既有趣,又会逗笑,所以她自己就先干了。湘云、宝钗、黛玉也都把酒干了,连黛玉平常不太喝酒的,也都喝了。

贾母当解说员的快乐

“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这下就更好玩了,你平时让一个老太太跳舞可能也不容易,因为有一点喝醉了,很兴奋,所以她就手舞足蹈起来。大概也只有乡下人,没有那么多礼教的约束,喝了酒以后,就彻底放开了。宝玉走下席来,笑着跟黛玉说:“你瞧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笑着说:“当日舜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史书上记载,尧舜时代因为是太平盛世,所以一演奏音乐,所有的动物都跟着起舞。这里黛玉有点在嘲笑刘姥姥,是说现在不过是一头牛在跳舞而已,把众人都逗笑了。

“须臾乐止,薛姨妈出席笑道:‘大家的酒想也都有了,且出去散散再坐罢。’”贾母也正想散散步,于是大家就离了席,随着贾母一起游玩。贾母“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花,这是什么石。刘姥姥一一的领会”。

这也许是《红楼梦》里很少有人注意的片段,我读《红楼梦》久了以后,常常会停在这些地方。这两人本是一生都不可能对话的:一个是四代富贵的贵夫人,一个是乡下做苦工的老太太。你会琢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这个平日养尊处优、被所有人奉承的贾母,会跟一个乡下老太太说这是什么石头,那是什么树,这是什么花,都变成大观园的解说员了。可我却觉得这里面有一种快乐。记不记得刘姥姥第一次见贾母的时候,贾母问她多大年纪,身体好不好,刘姥姥说还好。然后贾母就叹了一口气说:你比我大那么多,身体还这么健朗,每天还下田。刘姥姥说:这是因为你命好,可以不用下田劳动。贾母就感叹道:什么命好,根本就是老废物了。

其实说自己是老废物,今天听起来蛮悲哀的。因为生活优裕安逸,到最后生命中就少了自己可以用力的部分,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废物。所以刘姥姥今天是给了贾母一个机会,让她不再是废物。贾母跟刘姥姥这两个老太太之间的关系,是我很喜欢看的一部分。两个人完全是不同出身、不同背景、不同成长环境,可她们的交流跟沟通让你感觉到生命可以超越不同的阶级、不同的背景,可以变成这么好的朋友,这对贾母的生命也是非常好的一个鼓励。我觉得这是《红楼梦》里非常有趣的部分,可是常常被人忽略。

我们看到这种老人家之间的语言,其实没有什么富不富贵或贫不贫贱的问题,她们就是共同在面对生命最后的岁月。富贵的晚年跟贫贱的晚年,好像也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到底贾母是圆满,还是刘姥姥才是圆满,我想今天这个问题也可以打一个大问号。我常在想,是希望自己的晚年像贾母那样躺着,很多人帮你捶腿,还是像刘姥姥一样健步如飞到处乱跑,这其实就是我们到底在人生里羡慕什么、向往什么的问题。

贾母跟刘姥姥讲了很多,刘姥姥也都领会了,然后跟贾母说:“谁知城里的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大家都不明白她在讲什么,就问她:“怎么雀儿变俊了,会说话?”刘姥姥说:“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的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她说的其实是八哥,她形容八哥是乌鸦长出了凤头。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

由点心引出的思考

“一时,只见丫头们来请用点心。贾母道:‘吃了两杯酒,也就不饿了。也罢,就拿了这里来,大伙儿随便吃些。’”丫环们听说,走去抬了两张高几来,又端了两个小捧盒。“揭开看时,每个盒内两样。这盒内是两样蒸食:一样是藕粉桂糖糕”,在藕粉里加了桂花和糖做成的糕。“一样是松穰鹅油卷”,就是加了松子和鹅油做出来的面食。“那盒内是两样炸的,一样是只有一寸来大的小饺儿。”这个有点像我们今天的虾饺。贾母问是什么馅的,婆子们回说是螃蟹馅的。贾母皱了一下眉头说:“这会子腻腻的,谁吃这个!”再看另一样,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子,贾母也不喜欢吃。

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好或绝对不好的。对于刘姥姥来讲,螃蟹馅的饺子,大概她一辈子听都没听过,她觉得是山珍海味。可对贾母来讲,她皱了一下眉头,觉得这个时候谁要吃这个,太腻。

再来看刘姥姥的反应:“刘姥姥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各式各样。”这些形容都是来自一个乡下老太太,她觉得吃的东西怎么能做得这么小巧,这么精致,而且每个花样都不一样。

一般来讲,生活如果只是为了温饱,是可以非常简单的。可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物质生活的富裕,就会开始讲究。我们怎样在刘姥姥的生活跟贾母的生活间找到一个平衡,也许是一种生命的智慧。这个生命的智慧是说,在童年的时候,我们向往很多精致的东西,那个时候读《红楼梦》,我们会对那种富贵有一种向往。可慢慢吃到很多东西以后,就会觉得自己拥有的东西已经够了,然后宁可去爬山,走很远的路去吃白水煮番薯汤。这里面就有一种平衡。

刘姥姥“因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着说:“我们乡里最巧的姐儿们,拿剪子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这是刘姥姥的真心话,她很想吃,可又觉得这么漂亮,有些舍不得吃。她说要不我“包些家去带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大家都笑了。贾母说:“等你家去时,我送你一瓷坛子。你先趁热儿吃这个罢。”所以你可以看到,刘姥姥每一步,都有东西要带回家的。

“别人拣各人爱吃的吃了一两点就罢了;刘姥姥原不曾吃过这些东西,且都作的小巧,不显堆盘的,他和板儿每样吃了些,就去了半盘子。”“不显堆盘”就是看起来也不多。“剩的,凤姐又命人攒了两盘子并一个攒盒,拿与文官等吃。”

佛手跟柚子的隐喻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姐儿就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这个时候还没取名。巧姐手上抱了一个大柚子,看见板儿拿着个佛手,就想要板儿手上的佛手。丫头们也哄她去拿,“大姐等不得,便哭了”。王熙凤的女儿大概平时比较受娇宠,想要什么,别人就给她什么。可板儿也是一个小孩子,就不给她,她就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了。”

这段描写似乎很不经意,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种小孩子之间的争夺,我们成人其实也有。就是我们拥有的那个东西已经很好了,可还是偏想要别人的东西。从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因为大家宠爱巧姐,觉得巧姐是不能受委屈的,所以她想要的东西,就一定帮她得到。我后来读到这一段就在想,跟我们一样,巧姐在长大的过程中,一定有东西是要不到的。让一个孩子知道有些东西是得不到的,我相信也是一种学习。

《红楼梦》读过很多遍后,看到这一段,你会很有感触,就是这两个小孩子哪里想得到他们此后的因果。在贾家家败人亡以后,巧姐儿刚好是板儿他们家救济的。在西方美术史中,达·芬奇一直在画一幅画,就是《岩窟圣母》,画的是圣母的儿子耶稣和施洗约翰。在卢浮宫就存有两幅,大英博物馆也有。我们知道耶稣后来被钉在十字架上,施洗约翰因为莎乐美被砍头,各自有各自的命运。而在达·芬奇的这幅画中,耶稣还是一个婴儿,施洗约翰也只是一个小孩,两人天真烂漫地彼此对视、微笑。我想达·芬奇的寓意可能是:人在那样的状态下,不知道后面有什么东西在等他,这其实有一点东方哲学的意味。所以巧姐和板儿的这段看起来有点像小孩子在玩,可是你会感觉到其中隐喻着某些东西。

大家吃完了点心,贾母又说要带刘姥姥去栊翠庵。注意下面这场戏,刘姥姥要去妙玉修行的地方,这对妙玉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妙玉的分别相

好,大家来细看这一场戏:“妙玉忙接了进去”,因为贾母到了,妙玉不敢怠慢;她也不可能站在庙门口说:我不要这个乡下老太太进来。“至院中,只见花木繁盛”,贾母笑着说:“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的修理,比他处的越发好看了。”这里好像要借贾母的口特别提醒我们,栊翠庵是一个修行的地方。等一下我们就会看到这个修行的人,是不是真的在修行。“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东禅堂是妙玉打坐修禅的地方。“妙玉笑往里让。贾母说:‘我们才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在这里坐坐罢,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是了。’”过去的人觉得,喝了酒、吃了肉,不能到庙里去,因为会冲撞了菩萨,因为菩萨是禁酒、禁肉的。

“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怎么行事”,就是看这个修行的人,怎么面对供养你的大户人家。“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这个雕漆小茶盘外面是海棠花的形状,上面的花纹是云纹和龙纹衬托着寿字,中间还镶着金。“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奉与贾母。”“钟”是一种茶杯,底下有一个茶托,上面有一个盖子。喝的时候一只手拿着茶托,用另一只手的两个指头夹着茶盖上的纽,稍微打开一点,刚好可以挡住茶叶,又不会让茶气跑掉。我们常常看到上一辈人穿着旗袍,在喝这种茶钟,你会感觉到她那种姿态里有一个记忆。“成窑”就是成化窑,明朝成化年间的五彩瓷器,是最讲究的,先用釉料画出非常细的花卉草虫,然后再描上金。所以现在的国际拍卖市场上,成化瓷器都是贵得不得了。有人叫它“成化斗彩”,也有人称它“成化五彩”,“斗彩”是有点争奇斗艳的意思。

这时我们已经感觉到:天啊!这个妙玉是这样修行的。贾母也不是好惹的,一眼看出妙玉的讲究,说:“我不吃六安茶。”六安茶是安徽出产的一种非常名贵的绿茶。我们现在去别人家做客,哪有说我不喝六安茶的,好像要整别人一样。妙玉笑着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老君眉”是一种焙得比较熟的茶,贾母大概觉得绿茶比较伤胃。“老君眉”还有形容这个茶叶像老人眉毛的意思。你看在这个对话里,妙玉和贾母都有一种讲究,刘姥姥在旁边根本听不懂,这就显出了一种文化上的落差。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这才是真懂喝茶,我们现在喝茶大概不会问人家这是什么水。妙玉说:“是旧年蠲的雨水。”“蠲”这个字有除去、澄清的意思,就是经过澄清的旧年的雨水,民间又叫“无根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然后笑着递给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这个动作好自然,可是其实并不容易,因为贾母是一个如此富贵的人,用的又是如此讲究的茶杯,所以我觉得贾母这是在修行。

你看看刘姥姥的反应:“刘姥姥接来一口吃尽。”乡下人哪懂什么品茶,口渴了喝就是了。然后笑着说:“好是好,就只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淡”是给品位很细致的人品的,她把这当成是乡下的茶,多熬一熬,最好熬一大桶放在路边,给人解渴那样。说得“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再看其他人,“都是一色瓜皮青描金的官窑新瓷盖碗”。我们知道宋代五大名窑是指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其中的“官窑”是南宋朝廷专设的御用瓷窑,在杭州附近的山上开的新窑口,由官方亲自指导。现在杭州专门成立了南宋官窑博物馆,大家如果去杭州的话,可以参观一下那个博物馆,做得非常好。我也曾去过,是走在玻璃上,看底下遗址的状况,还有几个成品,可以辅助了解当年的官窑。官方的东西有时候会比较炫耀,但因为南宋有很高的文化,所以虽是官窑,却非常淡雅,有一种文人气质在里面。这种官窑非常珍贵,南宋以后就制作得很少了。到清代就有了仿官窑,而且里面加了描金,真正的南宋官窑是没有描金的。“瓜皮青”是一种淡淡的绿,有点像甜瓜皮的淡青色;“新瓷盖碗”指的就是清朝仿官窑。

倒了茶之后,“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注意,下面是最重要的一段。妙玉虽然很尊敬贾母,可她还是觉得贾母的品位跟她不一样;真正有品位的就是宝钗和黛玉两个人,所以妙玉拉她们去别处喝。你看,妙玉的分别相到了这个程度,不要说她看不起刘姥姥,其实在她心里,连贾母也看不起。所以等一下会看到,贾母喝的是旧年存下来的雨水,而黛玉她们喝的是梅花上扫下来的雪融化的水,这里全都在讲妙玉的分别相。她心里可能觉得,这些东西给贾母她们喝,有些糟蹋了,她要给懂的人喝。

我觉得她这么想并没有错,品位本来就是如此。假如你碰到一个知音,真正懂那个音乐,懂那个茶,你会有一种快乐。可我同时想讲的是,修行到最后,就是要碰到这个东西:当你最珍惜的东西被糟蹋、践踏的时候,你要怎么去修行。

妙玉的讲究与宝玉的世法平等

下面这段很有趣:“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妙玉没有请宝玉,可是他看到了,觉得她们一定要干什么,所以也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就是旁边的一个小房间,“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这里面也有隐喻,黛玉坐在妙玉日常打坐修行的蒲团上,她大概也要修这个行。“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来。”你看妙玉多么看得起这两个人,亲自扇火煮水。

宝玉刚开始在偷看,后来就走了进来,笑着说:“偏你们吃梯己茶呢。”“梯己”就是“体己”,我们现在也这么说。三个人笑着说:“你又赶了来作什么?这里并没你吃的。”就有点故意逗他。妙玉刚要去取杯子,“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道婆就是与妙玉一起修行的尼姑,她把刚才贾母、刘姥姥等人喝过的茶杯要收进来。“妙玉忙将那成窑杯命道婆:‘不用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所以这一回全部在讲妙玉的洁癖,一层一层的洁癖。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跟“瓟”都是瓜,“斝”这种器物有一点像爵,不过爵是酒杯,上面有一个流口;斝是温酒的,没有流口。▓瓟斝等于是用瓷器仿古代青铜器斝的形状制成瓜状的茶杯,你看,妙玉玩古董玩到了什么程度。上面除了“▓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小真字”就是楷书,“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赏于秘府’一行小字”。你看这个东西多了得,王恺收藏过,苏东坡赏鉴过,现在拿到苏富比去拍卖,价格也是吓死人。“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大家知道篆书相比隶书、楷书,曲线比较圆润,所以用“垂珠”来形容。“▓”是一种器皿,“点犀”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以前人们认为犀牛角里那越来越细的空间,是有灵性的。“妙玉斟了一▓与黛玉。”

你可以看到两个人喝茶的器具都讲究到如此程度,比那个成化窑的杯子还要讲究。这种东西妙玉根本不会拿出去,只给有品位的宝钗跟黛玉用。然后“仍将前番自己常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与宝玉”,妙玉用自己的杯子倒茶给宝玉。很多学者在这一段大作文章,认为这是对妙玉的讽刺。我倒觉得这是对妙玉的同情,妙玉真正要修行的,恰好就是这个部分。

宝玉就跟她开玩笑说:“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宝玉表面是在逗她,但其实有点醒她的意思:你不是修行人吗?佛教不是说世法平等吗?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都是一样,你为什么还有这么大的分别心?妙玉说:“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个俗器来呢。”

你从这话可以听得出,妙玉有多么自负。她的孤僻也源于她的自负。宝玉赶忙笑着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把这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这当然是宝玉安慰妙玉的话。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宝玉这句话其实还是在开示妙玉:出家人不是应该把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吗?可你似乎还是有很大的分别心。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八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的湘妃竹根的一个大海来。”还有一个东西是妙玉更得意的,就是一只用整个竹根雕的大海碗。大家知道竹子根部的节很密,所以有一百二十节很密很密的根。“海”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因形状似碗,所以也叫“大海碗”。她说:“就剩了这一个,你可吃的了这一海么?”有点在调侃宝玉。宝玉喜得忙道:“吃的了。”妙玉笑着说:“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所以你看,妙玉讽刺人是脱口即出的,可宝玉很少讽刺人,他总在讲“世法平等”。

品位是一个无底洞

妙玉讽刺宝玉,说得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妙玉于是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宝玉细细的吃了,果觉轻清无比,赞赏不已”。容器虽大,可她只倒了一小杯。注意“轻清”这个词,就是最好的茶品起来感觉却像没有。刘姥姥为什么喝不出来,就是因为太淡。

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人就是这么奇怪,心里有爱又不能面对的时候,他会讲反话。妙玉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最盼望的,是给宝玉喝。宝玉笑着说:“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他二人便是了。”宝玉很聪明,当然不会点破。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注意下面这段,黛玉被认为是《红楼梦》里品位最高的女孩子,结果却被妙玉讽刺了。我们前面说过,《红楼梦》里用“玉”这个字做名字的只有四个人:宝玉、黛玉、妙玉,还有一个蒋玉菡。所以一般人都认为,“玉”这个名字在《红楼梦》里有特别的意义。这里我们看到,三个“玉”遇到了一起,妙玉讽刺完宝玉,现在又要讽刺黛玉了。

黛玉问:“这水也是旧年的雨水么?”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大概从来没有人说黛玉是俗人,可妙玉竟然说她是个大俗人,连水都尝不出来。所以你可以看到在某一种品位上,人是可以这么孤僻的,就觉得别人怎么都听不懂这么好的音乐,看不懂这么好的文学。

妙玉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玄墓山”在苏州,现在还在,山上原本种了很多梅花,如今也许已经被破坏得蛮厉害了,因为很多人读了《红楼梦》,都往那边跑,都想收梅花上的雪。大概梅花开放的时候,落在上面的雪,会带有梅花花蕊的香味。她说“共得了那鬼脸青的花瓷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鬼脸青”是一种深蓝色釉彩的瓷器,过去的人认为,人死的时候,脸会发青、发蓝,所以把那种蓝釉叫鬼脸青。

我们不要忘了妙玉是一个家道衰败、落难的小姐,竟然带着一瓮雪水到处走。因为她到贾家的时间并不长,大观园盖好不过一年多,盖好之后她才住进来。五年来她就带着这瓮雪水跑来跑去,平时就埋在树根底下,因为怕水会变质。所以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觉得,品位是那么迷人,可品位又是这么苦。她幸好还有一个黛玉可以骂,因为她跟黛玉讲了之后,黛玉大概就能觉出这个水真的很好;可是刘姥姥你骂她一百次,她还是品不出这个水跟其他水有什么不同。

“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火爆气不尽,如何吃得?”这个我们真的很难领悟,我们喝惯了高雄的水,很难了解水怎么会有火爆气。而且她刚才给外面人喝的,就是那个隔年蠲的雨水。可见,品位是一个永远比不完的东西;比到最后,大概就会有一种大彻大悟。妙玉可以嘲笑黛玉是一个大俗人,当然也有人可以嘲笑妙玉说,你也够俗的。所以品位其实是一个无底洞,如何追求品位,同时又调侃品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敢多话”,黛玉那么聪明、嘴巴那么伶俐的人,都不敢说话了,“亦不敢多坐,吃过茶,便约宝钗走了出来”。虽然妙玉对黛玉、宝钗另眼相待,但这个地方还是让每一个人都怕,不敢多做停留;虽然高雅,但不温暖。

宝玉对妙玉的开示

“宝玉也随出来”,要开示妙玉了。他赔笑跟妙玉说:“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宝玉指的是那个成化窑的茶杯;“撂”就是扔了。“依我说,不如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

注意宝玉的菩萨心肠,他一方面疼惜那个杯子,一方面疼惜刘姥姥,可我觉得他真正疼惜的还是妙玉。我们很多人读不懂宝玉这个十四岁的男孩在这里讲的话,因为其中包含了好几重关照。可你看妙玉是怎么回答的:“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看,妙玉心里有一种恨,那个恨你很难解释。好像那个杯子如果妙玉用过,刘姥姥又用了,妙玉的品格就都不对了。

我有时候读到这一段会很害怕,不晓得我们的人性怎么会发展出这样一种东西来。所以我觉得宝玉跟妙玉的这段对话真是惊人。宝玉完全是一副菩萨心肠,可妙玉还在加强她的分别心。虽然最后同意把杯子给刘姥姥,可还在说:“只是我可不亲自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我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注意“快拿了去罢”,她觉得那个东西已经脏到让她心里不舒服了。这让我们觉得,妙玉的修行,真的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宝玉笑着说:“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都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宝玉还是了不起,他可以理解,以妙玉这样的身份,当然不想跟刘姥姥有任何往来。可真正的修行不应该怕脏;最脏的地方,最是应该去的,禅宗公案最后讲的就是这个东西。我们看这一句:“只交与我就是了。”要知道,宝玉也是一个贵公子,他为什么不觉得脏?他为什么可以去做这件事呢?

妙玉让人把杯子拿来交给宝玉,宝玉接了,又说:“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儿来,河内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我觉得宝玉的这番话其实有一种担待在里面。他看到妙玉的苦,同时又体谅她的苦,觉得帮她把地洗一洗,能让她心里舒服一点。

可是从头到尾,妙玉没有一点反省。妙玉说:“这正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来,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栊翠庵是一个什么地方?这是一个修行的所在。我们一直觉得修行的地方是最干净的,可修行的地方有没有可能是最脏的?我觉得这才是作者想讲的东西。真正的脏其实在心里,并不在地上,洗是洗不掉的,是要修行的。

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妙玉

“宝玉道:‘自然。’说着,便袖了那杯出来,便递与贾母房中的一个小丫头子拿着,说‘明日刘姥姥家去时,给他带去罢。’”身为一个富家公子,宝玉每天就在忙这些小事。可每一件小事,其实都是在把每一个生命安排到它对的位置上去。“交代明白,贾母已经出来,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

大家再感受一下这句:“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这一句,把妙玉那种个性的孤傲跟内心的孤独、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一个人会把门关起来,是因为心里面很苦。所以这个门绝对不是一个山门,而是心灵之门。你知道蚌壳那么硬,是因为它里面太软,太容易受伤。

所以这一段我们完全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妙玉家世没落以后,所遭遇的白眼跟侮辱大概非常多,为了避免受伤,她宁可养成一个硬壳来保护自己。因为富贵过,再受到人世间的冷眼,是最痛苦的,最后也许会变成一种“不是你们不要理我,是我根本不要理你们”的孤傲状态。其实,我们心里都可能有妙玉的部分,我们也都可能因为某种伤害而把自己关起来,妙玉只不过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作者借妙玉开示完之后,下面就要借牌坊来开示了。“且说贾母因觉身上乏倦,便命王夫人和迎春姊妹陪了薛姨妈去吃酒,自己便往稻香村来歇息。”“这里薛姨妈也就辞了出去。王夫人打发文官等出去,将攒盒散与众丫环、婆子吃去,自己便也乘空歇着,随便歪在方才贾母坐的榻上,命一个小丫头放下帘子来,又命他捶着腿,吩咐人道:‘老太太那边醒了,你们就来叫我。’”王夫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伺候贾母。“说着就歪着睡着了,于是众人方散出来。”

“宝玉、湘云等看着丫环们将攒盒搁在山石上,也有坐在山石上的,也有坐在草地下的,也有靠着树的,也有傍着水的,倒也十分热闹。一时又见鸳鸯来了,要带着刘姥姥各处去逛,众人也都跟着取笑。一时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

牌坊的隐喻

大家还记得吗?这个牌坊是贾家的大女儿贾元春嫁到皇宫后回来省亲时立的一个牌坊。这个牌坊是有隐喻的:它是贾家荣华富贵到了极致的时候,皇帝赐的牌坊;宝玉在梦中见到的“太虚幻境”的牌坊,跟这个牌坊是一样的。所以它一出现,就喻示着某种领悟。它是最高权力与富贵的象征,可等会儿刘姥姥一到这里,就想上大号。我觉得作者完全是在开这个家族的玩笑,好像在说富贵又怎么样,没人敢冒犯的东西,总会有人来冒犯,而这个冒犯者往往让我们意想不到。

到了“省亲别墅”的牌坊下,刘姥姥说:“哎呦!这里还有个大庙呢!”说着,便趴下磕头。因为她没见过牌坊,以为是个大庙。众人笑弯了腰。刘姥姥道:“笑什么?这牌坊上的字我都认得。我们那里这样庙宇最多,都是这样的牌坊,那字就是这庙的名字。”大家就问:“你认得这是什么庙?”刘姥姥抬头指着那个字说:“这不是‘玉皇宝殿’四字?”其实她是在随便乱讲。我们知道上面写的是“省亲别墅”,贾宝玉做梦时看到的是“太虚幻境”,所以这四个字其实怎么换,都无所谓。

“众人笑的拍手打掌,还要拿他取笑时,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中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皇帝赐的匾下面,怎么可以解手!你可以看到,作者绝对不是无缘无故安排这一段的,这里面有一种极大的悲哀。当这个家族败落之后,作者想起那些当年不能碰、不能冒犯的东西,忽然觉得其实有什么不能冒犯的?

刘姥姥要在那边上厕所,大家都紧张得不得了,“忙命人带了他东北角上去了”。带她去的婆子指给她地方,“便乐得走开去歇息”,所以刘姥姥一会儿才会迷路。“刘姥姥因喝了些酒,他的脾气不与黄酒相宜,且又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因为从生理上来讲,乡下人平常吃的是米面,连菜都很少吃,油就更少了,所以刘姥姥的脾胃就不舒服了。“因发渴多喝了几杯茶,不免通泻起来,蹲了半日方完。”年迈的人蹲久了,加上刚出厕所,被风一吹,“只觉得眼花头眩,辨不出路径”。

好,这是一个谜!这个谜是说,当一个人迷路的时候,他就会走到他应该去的地方。所以这个迷路,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因为迷路,她就走到怡红院去了。

刘姥姥“回头一望,皆是树木山石、楼台亭榭,都不知那一处是往那一路去的了,只得顺着一条石子路慢慢的走来。乃至到了房舍跟前,又找不着门,找了半日,忽见一带竹篱。刘姥姥心中自忖:‘这里也有扁豆架子。’”注意这还是从乡下老太太的角度在写,大观园里的竹篱是花障,种花的时候,为了让花藤攀援上去的;可刘姥姥还以为是乡下人种扁豆搭的竹架子。

“一面想,一面顺着花障去了,来到了一个月洞门进去。只见迎面忽有一带水池,只有五、六尺宽,石头砌岸,里面碧清的水流往那边去了,上面一块白石横架在上面。刘姥姥便踱过石来,顺着石子甬路走去,转了两个弯子,只见有一房门,于是进了房门。”我们看,这全是以刘姥姥的眼睛在看大观园,所以所有的匾额、对联都没有描写,因为她不认字。可是记不记得,贾芸这种读书人进来的时候,就会读匾额上的这些字。

进了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迎了出来”。刘姥姥这时有些醉了,所以看到的东西似真似假。这正是《红楼梦》一直要讲的东西:好像是假的,却是真的;好像是真的,又是假的。刘姥姥笑着说:“姑娘们把我丢下了,要我碰头到这里来。”见那个女孩子不答应,刘姥姥就走上前,要拉她的手,结果“咕咚”一声撞到了板壁上。其实那是画在板壁上的一个女孩子,画得太逼真,刘姥姥误以为是真人了。

有很多学美术史的人研究过,结论是这是西洋画家绘制的凹凸面。因为这种画加了光影,使用了三度空间的透视法,所以画出来的人像是立体的,跟国画不同。

“细瞧瞧,原来是一幅画儿。刘姥姥自忖道:‘原来画儿有这样活凸出来的。’一面想,一面看,一面用手去摸,却是一色平的,点头叹了两声。一转身,方得了一个小门,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刘姥姥掀了葱绿底色上有小碎花的帘子走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了这是宝玉的房间,因为他的房间架子上有琴、剑、瓶、炉这些摆设。“锦笼纱罩,金彩珠光”,把刘姥姥眼睛都晃花了,没有办法看清细节,“连地下踏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我们知道过去讲究的人家铺的是有点像唐三彩的地砖,上面有凹凸的雕花。“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刘姥姥出不去了。

宝玉的门与妙玉的门

“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才要出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进来。”刘姥姥好不容易找到个门,以为总算可以出去了,忽然看到她亲家母了。你看,作者写小说真是写到惊人。他完全没告诉我们,那边有个镜子。刘姥姥就有些奇怪,赶忙问:“亲家母!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你找我来了。那一位姑娘带你进来的?”刘姥姥的那个反应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只见亲家只是笑,不答言。刘姥姥笑道:‘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子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大家还记不记得上一回,王熙凤要打扮刘姥姥,故意把花插了她一头?她现在就在自我解嘲。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不知道是自己,才有机会嘲笑和批评;如果知道是自己,大概就不会嘲笑和批评了。

“只见他亲家只是笑,不答言”,刘姥姥忽然想起:“常听见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罢。”这种感觉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因为我们常常在镜子里看自己;古时候那种大的穿衣镜本来就少,刘姥姥更是从没见过这种镜子,所以她完全无从判断。“想毕用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这镜子嵌在中间。”心里便想:“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想,一面用手去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就是说这个镜子有一个弹性的机关。“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便迈步出去。”外间是宝玉的书房,镜子后面是宝玉的卧房。所以相对于书房是出去,而相对于卧房就是进去。

妙玉的门是打不开的,宝玉的门是可以打开的;客人一走妙玉立刻就把门关上,宝玉的门你随便一碰就开了,而且是刘姥姥碰开的,所以你看作者一直在隐喻。刘姥姥迈步出去,“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一屁股”这个词用得极好,你会觉得那个粗鲁,刚好在调侃眼前的精致。但如果你的心灵之门打开了,平常认为被糟蹋、被侮辱、被亵渎的部分,大概也会觉得无所谓了。“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便前仰后合的,矇眬着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喝醉了酒,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一倒身就睡着了。

“外面众人等他不见,板儿见没了他姥姥,急的哭了。众人都笑道:‘别是掉在茅厕坑里了?快叫人去瞧瞧。’因命两个婆子去找,婆子去了,回来说没有。众人各处搜寻不见。”这里很好玩,就是她们怎么找都不会找到怡红院去,因为没有人敢进那个地方。“袭人度其道路:‘定是他醉了,迷了路,顺着这一条路往我们后院子里去了。’”袭人就很聪明,猜想她一定是走迷了,然后顺着路,往怡红院去了,于是赶紧回去看。“进了怡红院便叫人,谁知那几个看屋子的小丫头偷空玩去了”,都不在家。这显然给了刘姥姥进去的机会。所有这些巧合,大概也就是一个因果吧。

到底什么是“脏”?

“袭人一直进了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是那个摆放“琴剑瓶炉”的架子,“就听的鼾声如雷。忙进来,只闻得酒屁臭气满屋”。小时候看到这一段觉得宝玉的房间好惨,怎么会被糟蹋到这样子。现在越看越开心,觉得好像宝玉的房间一定要这样被折腾一次,他才有生命力。其实我觉得这里有作者惊人的一种安排,真正值得反省跟思考的部分,可能都隐藏在这里。

再一看,“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那个睡觉的姿态也形容得很有趣。袭人慌忙走上前来将她推醒。刘姥姥从梦中惊醒,睁眼看见袭人,连忙爬起来说:“姑娘,我失错了!”你能体会那种感受吗?她做了大错事,非常自责,连忙看有没有弄脏床。幸好“并没弄脏了床”。“脏”这个字又出现了,或许在她看来,吐得满床都是才叫脏。她不知道,她只是用了一下妙玉的杯子,已经被人家嫌脏。“一面说,一面用手去掸。”

袭人怕惊动了别人,被宝玉知道,“忙将当地大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旧盖上顶”。宝玉房间总是点着香,永远有香味。又悄悄地笑着说:“不相干,有我呢。你只说是你醉了,在外头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你随我出来。”

你可以看到袭人也是好心肠的人,没有把事情闹出来。所有这些都在对比妙玉为什么那么苦,事情其实是可以这样处理的。“刘姥姥满口答应,跟了袭人,出至小丫头们房中,命他坐了;又与他两碗茶吃,刘姥姥方觉得酒醒了”,然后问袭人:“这是那位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像到了天宫里一样。”袭人笑着说:“这个是宝二爷的卧室。”刘姥姥吓得不敢作声。然后袭人带她从前门出去,见了众人,说是在草地上睡着了,“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了”。

我觉得如果把这一回当作一个短篇小说来看,你会发现作者的安排其实非常惊人。我一直想写一篇散文,题目就叫《脏》。你可以看到在这一回中,妙玉觉得那个杯子脏,后来觉得地脏,要去洗地;以及刘姥姥觉得没有弄“脏”宝玉的床。那到底什么是“脏”?所以我们可以把《红楼梦》中这些部分当成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哲学来看。

这一回中,刘姥姥穿针引线,带出了这个富贵家族各自要修行的重点。如果不是刘姥姥来,我们大概看不出他们各自需要修行什么。很有趣,有时候我读完《红楼梦》,会想把书合起来,到好久没有去的黄昏夜市去买菜,然后跟卖菜的人聊着聊着,就开始知道要怎样修行了,因为太久没有接触这些人,太久没有听到他们口中的语言。我一直觉得《红楼梦》给我的影响,其实不再是书本身,而在于它让我可以回到生活这么大的一个世界里去,让我向众生学习修行。所以如果用另一个视角来看,刘姥姥也许是菩萨,因为菩萨常常化身到人间去,大家都认不出来。我们知道民间有一个鱼篮观音,就在菜场卖鱼,大家都不知道她是来度化人间的观音。我觉得第四十一回也是在讲这个东西,就是妙玉、刘姥姥,到底谁在度化谁?到底怎么去修行?这些问题其实在这一回表现得非常非常完整,所以我很希望大家可以多读一下第四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