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此次再版,做了不少小的补充,同时进行了一些实质性的删减。它令我渐渐失去了以往在同代人中所享有的尊重,引我走向了一个陌生的世界,那里充斥着来自书迷的信件和各类报刊摄影记者的围追堵截。它的主题——天恩对一群命运截然不同却紧密相连的人之作用——也许宏大得有些刻意,但我无意为此致歉。让我不甚满意的是它的表现形式,这其中明显的缺陷,大概要归因于写作时的自身境遇。
1943年12月,我在跳伞训练时受了轻伤。这反倒成了一件幸事,让我有机会在服役的过程中休养。随后,这难得的空闲期又因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指挥官而延长,让我可以等到1944年6月这部作品完成时,才回归部队。创作这部作品时,我时常感到一种陌生的激情,同时又伴随着对重返战场的渴望。对我而言,那是一段现时的穷困与令人惶恐的灾难彼此交织的阴暗时光——大豆与基本英语(注: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一种人造语言,它基于英语的一种简化版本而产生,选取了850个英语单词作为基本用词,由英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查尔斯·凯·奥格登(Charles Kay Ogden)创造。在“二战”期间及之后一段时间内风行。)填满了生活里所有的缝隙。这使得整部作品对美酒、美食、仍在眼前的往日繁华和精致华丽的语言风格都充满了饥渴之感。但这些令现在已不再贫乏的我有些倒胃口。我已经对那些粗俗的段落进行了修改,却无法清除干净,因为它们是这本书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一直对茱莉娅犯下大错后的彻底爆发,以及马奇梅因勋爵去世前独白的处理举棋不定。这些片段当然无法如实记下当时真实发生的言语。但它们的写作手法确实不同,就像早期查尔斯与他父亲之间的场景。我本无意把这种手法运用在这部竭力逼近真实的作品之中。但在这里我执意原样保留它们,因为就如同勃艮第(Burgundy,好多书都把这个词拼错)美酒和月光一般,它们都是全然于心情的书写;也因为读者喜欢它们——虽然这并非我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1944年的春天,还没人能预料到英国老式乡间别墅当下受到的狂热追捧。在那时,这些先辈留下的、可以代表我们国家艺术美感的建筑,似乎难逃衰败和被抢掠的厄运,就像16世纪的修道院一样。于是我才辅以热忱,将其安置在作品之中。布赖兹赫德庄园现今已向游客开放,其中的珍宝也经由专家之手重新排布,庄园的建筑甚至比马奇梅因勋爵时期保存得更加完好。英国的贵族们在某种程度上保有了自己的身份,这在当时看来似乎也绝无可能。类似胡珀式的行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制止。因此这本书从某个角度看像是对空棺材唱出的颂词。这些内容,倘若不被彻底毁掉,就绝无可能符合今日之情状。这本书其实是写给年青一代的读者们的,作为一份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品,虽然它表面上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故事。
伊夫林·沃
于库姆弗洛里
1959年
注释:
[1]本书于1945年首次出版,此序为1960年再版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