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水与战争(图说中华水文化丛书)
- 武善彩 欧阳金芳
- 1078字
- 2021-04-30 12:13:19
甲午海战
北海洋军提督丁汝昌,清朝海军北洋水师提督,安徽省庐江县人
甲午海战是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海上作战部分。甲午海战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而告结束。
甲午海战大致包括三次重要战役: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海战。
丰岛海战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突然袭击中国海军舰船。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违反国际公法,在中日两国没有宣战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突然袭击,是日本首先挑起的战争,它导致甲午战争爆发。丰岛海战中,清朝北洋水师的“广乙”号巡洋舰和租用的英国“高升”号货船被击沉,“济远”号巡洋舰逃走,“操江”号炮舰被日方俘获并被其一直利用到1965年。
日本海军主力舰「吉野」号巡洋舰
黄海海战,亦称大东沟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与清朝北洋水师舰队的一次主力决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钢铁军舰海战。北洋水师舰队在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返航时在黄海大东沟遭到12艘日舰合击,双方激战5小时。北洋水师舰队损失惨重,“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和“广甲”被击沉击毁,“靖远”和“来远”受重伤,伤亡官兵约千余人。以邓世昌、林永生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临危不惧,英勇还击,壮烈牺牲,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黄海海战后,黄海制海权落入日联合舰队之手,对中日甲午战争进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威海卫海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1895年2月,日本攻陷威海卫城,海陆合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其时,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定远”等各种舰艇26艘,但李鸿章严令不准巡海还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旗舰“定远”虽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弹药告罄后,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沉军舰后自杀。丁汝昌和“镇远”管带杨用霖先后自杀。2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北洋舰队最年轻管带萨镇冰(后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长)献降,“济远”“广丙”等10艘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被日本据为己有,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定远」铁甲舰
包括甲午海战在内的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尝试救国的失败,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其惨痛的教训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甲午海战激战场景甲午战争中,英国远东舰队未参战却观摩了整场战争,英国海军还专门配置人员根据所拍照片绘制战争场面,图为甲午海战中正在沉没的北洋海军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