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紫外线与日光疗法

日光疗法(Solar Therapy)虽然早在古代就已盛行,但对紫外线的研究,19世纪才在北欧正式开始。

大约19世纪80—90年代,人们发现细菌对大量紫外线的照射非常敏感,于是把紫外线作为抗菌剂开始广泛利用。到了1890年,在光治疗领域有了重大发现,那就是用日光可以治疗成长期儿童的佝偻病(骨矿化不足而引起的骨软化症)。起初,人们对日光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作用还不清楚,后来才知道,日光在照射到人的皮肤上之后,身体内会产生一连串的生理反应,钙和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营养素在被人体吸收时,可以生成必要的维生素D。维生素D不足时,儿童生长和骨骼的发育所需要的钙数量在身体内不能正常吸收,从而导致儿童的佝偻病和成人的骨质疏松症。

1890年,丹麦医学家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 1860—1904)博士(图2.1)发现,在挪威的冬季,有很多人患有结核性皮肤病,到了夏天也不见好转。芬森博士认为,这可能是日光照射皮肤不足所引起的伤病。

图2.1 日光疗法创始人芬森博士

芬森博士有一个习惯,总是在午后坐在门前晒会儿太阳。一只猫在阳光下安详地打着盹儿,那种悠闲、舒服的样子引起了芬森博士的兴趣。时间分秒逝去,太阳西行渐下,被拉长的树影,挡住了猫身上的阳光。

猫醒后站了起来,伸了伸慵懒的身躯,又来到另一块有阳光的地方,重新卧了下来,接着打盹。每隔一段时间,猫都会随着阳光的转移而不停地变换睡觉的场地,这一切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司空见惯,可是猫的这些举动却唤起了芬森博士的好奇心(图2.2)。猫喜欢待在阳光下一定是因为光和热,说明光和热对它是有益的,那么对人也应该同样有益。正是这一闪而过的想法,成为闻名世界的日光疗法的引发点。

图2.2 猫喜欢在阳光下打盹的举动唤起了芬森博士的好奇心

于是,1892年,芬森博士用碳素电弧灯来治疗一般性狼疮(皮肤结核病的一种)。为了更好地治疗皮肤结核病,他还成立了光研究所,初次利用紫外线治疗皮肤结核病,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之后不久,日光疗法便在世界上诞生了。所谓日光疗法,就是一种利用日光进行锻炼或防治慢性病的方法,主要是让太阳光照射到人体皮肤上,引起一系列理化反应,以达到健身和治病的目的。

现代日光疗法是芬森博士最早发明的,因为他最早成功地使用集中的光线治疗一般性狼疮等疾病。在1903年,他荣获了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不仅如此,芬森博士还对可见光谱另一端的长波长光也进行了研究,并用红色光进行疱疮的治疗。芬森也因此成为光生物学之父被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