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创造奇迹:熊继柏诊治疑难危急病症经验集
- 熊继柏
- 1499字
- 2021-03-27 13:30:59
10.治老年中风昏迷发热1个月的病人(脑梗死,危重病症)
【诊疗经过】
陈某,男,78岁,湖南新化县人,2014年2月底就诊。病人在某省级医院住院治疗了1个月。因发热不休、昏迷不醒用担架抬至门诊,西医诊断为“脑梗死”。这个病人发热1个月以来,体温都在38℃~39℃之间,昏迷不醒、喉中痰声漉漉,小便不通需导尿,大便不通需用开塞露。舌苔黄腻,脉细滑数。
这个病中医诊断为痰热闭阻清窍之中风阳闭证,用化痰清热、开窍醒神的方法治疗,处方是涤痰汤加大黄、黄芩、滑石、麝香。加大黄是为了通大便,加黄芩、滑石是为了清热利小便,加麝香是为了开窍醒神,涤痰汤本来就是涤痰开窍醒神的方子。
服药10剂后,发热已退,体温恢复正常,神志转清,病人呼之有反应,能睁眼,二便已通,导尿管抽掉了,也不需要用开塞露了。这不就是明显好转了吗?于是,原方不动,再进20剂。服药共30剂后,病人于4月6日来诊室,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病人是自己走进来的,走路较慢,神疲乏力,语言、反应略显迟滞,大便稍干。随同他前来的两个女儿一进门就大呼感谢,因为病人当初是昏迷不醒的,而现在已神志清楚,能走路、能说话了。只是走路无力,因为病人的年纪太大,正气还没恢复,所以仍以涤痰汤原方再加少许麝香。涤痰汤中有人参可以大补元气,又开了1个月的药。5月中旬,病人再次来到门诊,诉诸症显退,唯觉体力不佳,时有头晕,食纳尚少。舌苔薄白,脉细滑。改六君子汤加天麻,以取全功。现在病人已基本痊愈。
【简要阐述】
(1)关于中风中脏腑的辨治要点 脑梗死是西医病名,不是中医病名,它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中风又分中经络和中脏腑,凡神志昏迷的病人都属于中脏腑。中脏腑里又有闭证和脱证两大类:闭证的证候是卒倒无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痰涎上涌,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塞,肢体痉强,舌喑不语。而脱证的昏迷,诊断要点是口开目合,撒手遗尿,身如酣睡,汗出如珠。这就是临床所见的中风昏迷病人的两种情况。闭证是邪气闭塞,脱证是元气虚脱;闭证是实证,脱证是虚证,我们就是从病人的表现来判断的。闭证是邪气闭阻清窍,它又有两种:一种称为阳闭,一种称为阴闭。阳闭是痰热,阴闭是痰饮加寒邪。阳闭有热象,如面赤、烦躁、体温升高、大小便闭塞、舌苔黄腻、脉滑数;阴闭有畏寒肢厥、静而不动、面色淡白、舌苔白滑、脉沉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所以,治阳闭要清热化痰开窍,治阴闭要温阳散寒、化痰开窍,两者治法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临床诊断的区别,也是中风中脏腑的辨治要点。
(2)中医治疗中风要着眼于化痰 中风,顾名思义就是中风邪。可是后世认为,中风不仅是外中风邪,更重要的有内风,各种因素引起的内风,后世称之为“类中风”;外中风邪称之为“真中风”。金元四大家关于中风有3种不同的认识:李东垣主气虚,刘河间主火盛,朱丹溪主湿盛生痰。这三种说法都是对的,他们在各自不同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了中风的病因各有不同。我经过几十年临床,见过无数中风病人,发现中风不论是中经络还是中脏腑,它的病因固然有中风邪、有瘀血、有火热,但最常见的是痰浊。因此,我们治疗中风尤其要重视化痰,特别是中风昏迷的闭证。不要只祛瘀血,这是错误的。是否中风都治痰呢?也不是。痰证有痰证的特点,比如喉中痰声漉漉,口中流涎,昏迷不醒,舌蹇语涩,舌苔腻滑,脉弦滑,刚才这个病人就有这些特点。朱丹溪说:“按《内经》以下,皆谓外中风邪,然地有南北之殊,不可一途而论……西北二方亦有真为风邪所中者,但极少尔。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他讲的是痰的病理机制,实际临床上,中风昏迷是以痰为主,固然有属于风的,属于火的,也有属于瘀血的,但是以痰为主,这一点我们不能忽视。